李暉
(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在城市的日常運行與發展中,大型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建設,對于城市空間合理利用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都能夠有所幫助。因此,大型建筑的數量在持續提升中,同時人們對于大型建筑的質量、功能等,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應用,為大型建筑的建設提供了便利。然而,在技術的應用中也存在較明顯的復雜性技術影響因素。需要集中對技術應用狀況以及控制重點進行研究,保障技術應用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在大體量建筑的整體結構穩定中,剪力墻的作用極為重要,剪力墻的質量不能滿足整體結構需求,則有可能帶來嚴重的結構穩定問題,威脅建筑的應用安全。在目前,剪力墻存在接茬不規范問題比較常見,這就會導致接茬平整性受到影響,從而出現剪力墻蜂窩麻面、剪力墻漏漿等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多是由于施工規范地實行程度存在不足,模板安裝連接施工未能夠按照施工規范導致的。混凝土的側壓力影響到墻體模板的位置,導致墻體模板與預定位置距離增加,連接緊密度就會有所不足,從而出現影響剪力墻穩定性的因素。
另外,建筑材料對于剪力墻材質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鋼筋材料的影響最為明顯。一些施工單位在剪力墻中鋼筋管材的選擇上,應用的管材厚度不符合設計需求,難以發揮設定的承重需求,容易出現剪力墻的穩定不足等問題。施工所應用的技術,也會影響到施工材料的功能發揮。
樓梯踏步尺寸的規范,對于結構的穩定性也會發揮作用。許多情況下,由于規范性不足,樓梯踏步尺寸就會呈現出不統一的狀況。在施工中,技術人員對于規范問題較重視的,如果混凝土澆筑階段中,出現了混凝土脹模狀況,就有可能導致樓梯踏步尺寸不能符合于相應的標準。為了實現規范性的提升,在樓梯的踏步施工中,需要重點關注加固施工,通過鋼釘固定木方的形式,實現支撐與限制的功能,避免脹模問題對于踢腳板的影響。
剪力墻施工中,陰陽角的拼接節點處理問題對于整體結構的穩定會有所影響。如果對于拼接結構節點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導致脹模情況的出現。拼接點是兩部分結構交匯的部分,拼接中密實程度不足,就會導致連接不穩固,拼接空隙中容易出現漏漿問題。灌漿施工中,對于內部需要的灌漿料數量是有所控制的,出現漏漿不但會影響到外部的觀感,也會導致內部未被充實的情況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受力能力就不能達到原有的要求[1]。
在大體量的建筑工程建設中,工程準備工作需要關注到全面的原則。準備階段,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的問題:①設計方案與施工現場的相關問題,設計方案設計中,對于施工的現場有所考察,由于受到調查程度的限制,許多情況下仍舊對于現場存在的問題關注不足,需要綜合考慮進行方案的適度調整;②在施工設備以及施工技術的選擇上,要結合施工方案建議進行,并且保證技術設備的選擇以及相應技術細節選擇,都能夠符合于施工方案的需求;③在施工準備的階段中,也不能忽視施工管理的問題。要確保管理組織到位,明確各階段管理工作劃分與責任確定。
在現階段的工程建設中,由于市場中可以應用的材料種類較為豐富,在同樣的應用需求下,可選材料的種類較多。為此,要細化材料的篩選工作,保證材料既能夠符合施工設計的要求,也能夠符合工程建設的整體目標,實現質量的保證以及成本的節約。
高大模板中材料的應用類型較多,因此要制定出嚴格的材料應用標準,比對市場價格狀況,進行適當的材料選擇。為了保證其應用能夠符合施工需求,可以應用材料進行應用測試,根據測試的結果選擇強度能夠符合應用需求的材料。在多種材料的對比中,兼顧質量與價格因素,即可實現材料的合理選擇[2]。
高大模板施工中,嚴格的技術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技術指導人員需要通過現場巡查的方式,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進行及時的技術指導,實現施工技術的優化。在目前,通過應用各種電子監控設備,也可以實現施工檢查的目的,并且施工監控具有可回溯性,能夠發現問題的原點以及責任人。有利于施工的優化,也能夠提升施工人員的專注度,確保施工技術的精準應用。
在施工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施工操作的規范,技術人員也要進行及時自我檢查。如,需要應用力矩扳手,對于螺栓緊固力矩的情況進行隨機的檢查,通過這種方式確保施工規范。尤其是在梁柱模板的安裝階段,自我檢查是極為重要的,施工的過程各階段會相互產生影響,如果在梁柱模板的安裝中,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其后連接施工難度增加,整體的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階段性檢查是一種他檢檢查方式,要保證在關鍵的施工節點,進行細致的應用狀況檢查。另外,在工程交接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交接檢查的方式,確定上一階段施工工作能夠符合施工要求,并根據上一階段的施工狀況展開連接施工。
施工管理工作,對于質量的控制有直接影響。現階段中的施工管理工作,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實現對工程施工過程的全方位控制。通過整理施工實時狀況,可以了解工程的進度,進而比對施工規劃方案,就能夠得知施工進度是否合理。在信息技術的持續下,還可以強化對于施工風險的控制。例如,通過PKPM、品茗等施工計算軟件,建立模型,對受力較大的部位進行了計算,當桿件超過其承載能力時,就可以采取預防措施,避免了可能出現的整改[3]。此外,應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監測模板支架,控制支架的變形在合格范圍內,一旦超出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
需要明確技術的應用原則,確保施工流程與施工規范符合。在工程的建設中,完善的安裝流程對于施工工作的質量保障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首先需要確保施工流程符合于施工的規范。一般而言,施工的流程分為三個階段[4]。
第一階段中需要進行模板放樣,根據模板的設計尺寸,進行模板的組裝工作。初步的模板拼接完成之后,再根據整體的結構要求,對于不同構件的連接方式進行檢查,確保模板的拼裝能夠與設計需求相符合。在這一階段中,還要確定模板的背楞與設計需求是否相符合,對于不符合應用需求的部分及時整改[5]。
第二階段中需要完成模板的初步安裝,并且進行模板的基準調整。在初步安裝的階段中,應用軸線引測的方式,為模板的矯正提供便利。根據平直的軸線,確定模板安裝基準能夠符合需求,并且應用水準儀進行再度的模板安裝狀況確認[6]。
在第三階段中,需要完成梁模板的工序以及板模板的工序。梁模板的施工階段中,通過鋼筋綁扎的方式進行鋼筋材料的結合,要保證作業面中沒有影響到鋼筋綁扎的雜物。為了確保梁模板的上口狀況能夠符合應用需求,防治上口變形的問題出現,可以選擇鎖扣桿進行輔助應用[7]。施工的過程中,根據軸線確定平衡,并且搭建梁模板的支架,進行底部安裝。在施工中需要持續自檢,階段性施工完成之后,應用階段性檢查的方式,確定整體施工能夠符合應用需求[8]。
在板模板的施工中,需要搭建出支架,并且安裝橫縱龍骨,并且調整高度以及起拱進行板模板的鋪設。要確保鋪設的規范性,通過對于平整度的調整保證鋪設能夠符合規范[9]。
在大體量的公共建筑以及高層建筑中的建設中,高大模板建筑工程技術的應用極為重要。隨著工程領域的擴大,工程規模更大,工期更長,施工技術難度也越來越高[10]。要考慮技術的應用需求以及發展需求,優化技術的應用效果,加強技術應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