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俊逸
(山西省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大同 037000)
人們的生活節奏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而不斷向前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對于居住環與舒適度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大眾需求,無論是建筑業還是建材行業都加快了相關材料的更新換代,建筑設計風格也更加多樣。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在建筑設計中對建筑的外觀、內涵和技術的應用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在地域環境的影響下,我國的建筑物風格在不同地域環境、文化的影響下呈現出獨特的風格狀態,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建筑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鑒于此,為了滿足人們的建筑建設需求,提高建筑的建設質量,本文將從建筑設計和建筑文化的關聯性出發,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介紹。
作為有著五千多年古老文明歷史的中國,被世界各國人士公認為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其歷史沉淀下,其文化內涵更加博大精深。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的人們對于歷史悠久的中國建筑文化有頗多關注,并紛紛探索其文化內涵和建筑意義。對建筑設計師來說,怎樣將文化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才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對現階段的國內建筑市場來說,建筑文化紛紛出現異變傾向,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明確建筑文化內涵就需要我們加強民族文化自省,掌握中華民族建筑文化精華,然后再在整合建筑文化的基礎上,讓中國創造的住宅面向世界和未來。
當前,建筑文化領域的文化變異問題以及民情的漠視,傳統建筑文化受到嚴重破壞。因此,要明確知曉文化是建筑的核心,當然,對建筑文化進行探討不僅關乎個人與企業的發展,同時還與我們的民族文化發展息息相關,甚至在更高的層面,它會對我國文化的傳承造成影響,甚至還可能會對世界建筑文化產生影響。我們常說:“反思是新的開始,總結是前進的基石。”對當代建筑文化異變問題進行追根溯源,探究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本質及內涵,是各位學者不可忽視的重要方向。
建筑的規劃設計是建筑初步設計和施工的基石,它必須隨著功能、環境和建筑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它還具有多學科的設計,具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通過科學、全面的研究,選擇和優化系統,整合各種因素,使經濟效益和個性特征得到有效平衡,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形成獨特的建筑設計方案。
建筑群體和個體的居住環境反映民族文化、歷史、地域特征等因素,它既有長期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有受外部因素影響而產生新的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建筑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更新,使其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持續性,新文化的融入也有助于完善基本內容,促進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實現社會的根本升華。現代社會正處于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時代,這是吸收外來文化精華,創造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生命力,滿足人們對建筑文化的向往,反映出不同文化傳承的建筑新文化的重要階段。
建筑設計相較于其他設計工作不同,建筑課程設計需要專業設計師根據自身文化與工藝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設計相關的方案,同時還要包括經濟形勢等因素,在此基礎上,一門高質量建筑課程的理念與創作也必須包含文化、社會、藝術等內涵的充分展現。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大量的建筑設計模仿歐美建筑風格,不僅導致設計風格的單調,而且喪失了設計的靈魂和內涵,在建筑領域形成了民族虛無主義,限制了相應的方案,對促進建筑設計的發展,提高設計的藝術文化水平并沒有多大作用。要繼續充分認識建筑設計與建筑文化的關系,思考存在的問題,了解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理解傳統建筑文化的精神,建立建筑設計與建筑文化的新關系,進一步促進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延續,促使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豐富完善建筑體系。
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建筑師想擺脫傳統文化,推廣新的建筑風格,導致傳統的設計風格被忽視并逐漸退化。但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方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還要考慮設計的需要。另外,為了更好地保存歷史文化藝術風格,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設計師和建筑規劃的智慧,需要對大量的史料和檔案進行考證,與不同類型的歷史見證人互動,充分了解社會,并將其納入建筑規劃中。確保建筑功能,保持現有的文化風格和特色,及時修改存在問題的方向,討論建筑背后的安全問題。建筑場地應將建筑文化融入建筑設計中,考慮不同的連接部位、設計方法和比例,認識建筑價值體系的社會意義和對人的心理影響。
建筑為人類活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而現代人賦予了建筑各種形式。與現代建筑不同,住宅和工業建筑必須與經濟和價值兼容。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住房的功能性和舒適度有了更高要求,現代化的建筑設計在內部裝修方面復雜多變,多種類型的建筑材料、門窗飾件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室內設計中。在房間設計和室內裝修方面,精品價值的下降更為明顯。人們對建筑環境、藝術風格和文化氛圍的追求發生變化,形成系統的文化。然而,它對文化和藝術元素產生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而這些內容必須融入到堅定的表達和情感中。建筑表現的多樣性和整合性雖然要求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和綜合性,但也要求建筑表現的現代性。
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特別注意建筑風格的統一,以避免新建建筑在建筑群中顯得過分突兀。首先,要確保建筑的造型是符合地理特征,設計時要考慮當地文化,如有必要,還要結合其他建筑形式進行設計;其次,要考慮傳統建筑設計,輔以其他形式的裝飾。特別要注意對立關系中模型的數量和比例以及具體功能。
建筑師在設計具有一定地域性的建筑時,必須充分融入當地傳統建筑文化,并創造性地將其注入設計中。通過對地域傳統文化的深入調查,建筑師可以更好地掌握設計技巧,并有效地對傳統建筑風格加以利用,讓更多的人接受自己的設計。
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尤其是要考慮現代建筑設計的手段。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建筑的細節和組成部分的現代化。現代設計師不能以“破壞傳統建筑精髓”為主要手段,而是要在傳統建筑設計過程中進行創新并使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
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與一般的設計相比,傳統文化很難表現出來。因此現代建筑師必須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同時也必須注意將文化內涵融入設計中,以滿足大多數人和實用建筑的審美需求來進行設計。建筑設計創新最常用的方法是提高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雖然強調控制范圍和程度,不要忽視對建筑細部的有序考慮和與建筑設計師的協調。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指的是細節的重要性,這句話在建筑設計中同樣適用,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要注重細節設計,以此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傳承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包含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反映著人類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當今世界,經濟文化、政治文化、人文精神都在向多元化發展,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風格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從總體上說,人類建筑一般分為東西南北兩類,由于東西南北建筑文化的融合,以及新時期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傳統文化與創新文化的交融使建筑設計風格多樣化。卓越的建筑設計風格無疑使多元化的建筑文化更具包容性。唯有尊重多元的建筑文化,堅持在不同的建筑文化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才能促進建筑事業的健康發展。此外,在吸取異國建筑文化的同時,應注意保護我國原有的建筑文化環境,在追求獨具特色、高度契合的建筑設計風格的同時,也應將原有的建筑文化環境、外來文化和現代技術文化融合起來,以保證建筑文化在創新的前提下,保持建筑設計的原生態。
專業設計師進行設計建筑施工方案過程中,在建筑體系中融入一定的文化內涵,注重傳達出城市和地區獨特的文化脈絡和建筑文化的有效運用。隨著人們對建筑設計要求的不斷提高,他們也希望方案的設計能夠與建筑文化緊密聯系起來,這樣既保證了方案的特色,又能有效地融入到區域文化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