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璽
(甘肅恒石公路檢測科技有限公司 甘肅蘭州 730070)
在現代化大規模農村公路項目施工建設中,考慮到項目建設經濟性與實用性要素,在路面施工中大多都是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為主。從水泥混凝土路面基本應用現狀來看,應用效果較好,能逐步延長公路應用壽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存在較多病害,比如常見的開裂、斷面等問題,對公路應用質量產生較大影響[1]。
截至至今,多地農村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著各種病害,如路面破碎病害、路面裂縫病害、混凝土路面斷角病害等,這些常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對公路的使用性能產生巨大影響[2]。
通過施工測量,若是路段存在軟路基,對地質勘查結果分析后,采取重點施工技術措施與施工方案。徹底清理表土,要及時清除適應性較差的土質。對基底壓實問題進行控制,全面提升路面施工填筑質量。要結合規范化施工要求選取相應的施工填料,對施工松鋪厚度進行控制,在分層填筑施工過程中要合理應用平地機等機械設備對施工區域土層進行整平壓實。還要積極搭設各類臨時性排水設施,提升路基干燥程度。分類混合料添加過程中要對配料量進行計算,對砂石材料含水量進行判定。合理控制施工混合材料具體攪拌時間與保水措施等。在入模之前要對混凝土進行全面檢查,要刪除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合材料。澆筑階段,合理控制材料振搗時間與間距,如振搗時間可控制在振搗出漿10s范圍內。要對公路工程先澆筑板塊實際斷裂情況進行標記,澆筑之后要及時切縫處理,對切縫基本厚度進行可控制。對于裂縫程度較輕或是中度裂縫可以應用擴縫灌漿方法,此項技術操作便捷性較高。要確定順縫位置,應用機電設備將縫隙口寬度擴大,要結合裂縫深度分析溝槽深度。對混凝土中的碎屑及時清除,添加潔凈度較高的石屑材料。可以添加瀝青與聚氨酯類灌縫材料,對擴縫進行填充。可以應用紅外線燈進行加熱,對加熱基本溫度進行控制,當溫度保持到一定值之后能通車。
農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變形病害主要有路面深陷、路面錯臺、路面拱起病害。
在路面基層施工建設中,為了提升路面壓實度,結合施工要求選取針對性較強的高質量施工材料,對路面基層設計厚度進行控制。在施工中管理部門要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監督和指導。比如在澆筑過程中可以組織專業人員對模板處混凝土有效振搗,對振搗地點以及振搗時間進行控制,避免發生過振問題。對錯臺處理過程中可以應用填補法與磨平法,錯臺高度正常情況下不會超出10mm。可以應用磨平機進行磨平操作。此外,還能應用填補法,此類方法主要是針對實際高度大于10mm的錯臺,應用水泥混凝土與瀝青砂進行填充。在路面板多個孔洞修補過程中,可以先劃分出相應深度的槽,在槽內應用風鎬及時清除混凝土灰塵等,提升槽底平整度。對混凝土合理配置,可添加適度早強劑。在溝槽中添加攪拌均勻的混凝土,提升振搗密實性。噴施項引養護劑進行養護,等到混凝土強度能滿足社會交通車輛長期通行強度要求之后,將交通開放。
若是坑洞實際面積大于20m2,可選取瀝青混凝土與相應的修補措施,對其進行修補。農村公路長期受到外部環境作用力,路面板存在不同程度拱起情況,在路面膨脹位置存在堵塞現象,大致板體由于受到受熱作用影響,致使板體拱起,可以應用相應的切縫機設備將拱起部分有效切除,然后在縫隙中添加適量填充料。
(1)混凝土澆筑完畢,養護不及時或不到位,混凝土表面水量蒸發過快,導致混凝土內部水泥水化物過快失水而形成干縮收裂[3]。
(2)切縫不及時或切縫深度不夠。混凝土縮縫的預切位置與板體的實際線性收縮偏差較大,因切縫不及時或切縫較淺時,均可能造成在非預切位置上產生不規則裂縫[4]。
(3)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對路基、墊層、基層質量控制不嚴,施工期間或使用后不久,因路基不均勻沉降或基層、墊層變形導致混凝土面板受剪應力過大而導致裂縫或斷裂。
(4)施工中原材料質量、配合比、施工工藝、施工人員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均能影響混凝土質量[5]。因鄉村公路所在的地區性和運輸條件等原因,往往就近選用本地產水泥和砂石材料,一些水泥所標標號與實際標號不符,砂石材料達不到規范要求,造成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通車后勢必使板形成結構性裂縫。
(1)水泥一般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輕交通荷載公路可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對于鄉村公路,一般水泥混凝土的彎拉強度標準值為4.0MPa或4.5MPa。水泥的強度標號一般不低于42.5級。
水泥強度一般不應低于標號強度,若是由于特殊原因,根據混凝土的抗壓試驗進行配合比調整,達到設計的彎拉強度。
(2)為減少路面水分蒸發,路面應鋪上麥草或麻袋等透水性材料,養護時間一般不少于7-10d。在夏季養護時因天氣的原因灑水時間不應大于2-3h/次,始終保持養生材料濕潤,以免混凝土表面出現縮裂[6]。
(3)根據當地的晝夜溫差控制縮縫切縫時間。在晝夜溫差小于10℃,采用硬切縫,一般以切縫機切縫不啃邊即可開始,但最晚不得超過24h。切縫深度一般要求在混凝土路面厚度的1/3~1/4,最淺60mm[7]。
農村地區與城市相比經濟發展稍落后,公路項目養護資金不足,缺乏專業性較強的技術人員,養護機制難以全面落實,導致公路后期養護難度擴大。此外,隨著廣大農村地區公路項目竣工投入應用之后,交通量陡增,會導致路面發生嚴重的早期破壞,所以當前相關施工建設人員與管理部門要加強施工預測,分析建設中存在的各項不利因素,在公路工程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采取控制措施,促使公路工程維修養護周期能得到有效控制。相關養護管理部門要全面認識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維修基本特征,對于存在斷裂問題的混凝土板,要應用常用的混凝土常規技術進行整改返修,雖然此項施工技術工藝應用簡單,但是實際獲取的應用效果有待強化,對常見的損壞問題進行控制。
通過相應調查活動可知,目前農村混凝土基層邊角壓實不合理、軟基處理部全面、混凝土板養護周期較短,在維修防治過程中對結構周邊區域會產生不同程度擾動情況,致使結構穩定性與強度降低。所以當前在翻修過程中要全面提升板基礎強度與防水處理成效。當前有相關管理人未能全面認識到接縫養護的重要作用,未能對路面接縫采取針對性養護措施,致使接縫出現不同程度滲漏問題,對路面應用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加上各類填縫料長期受到外部作用力逐漸風化老化,應用彈性力逐步降低。正常情況下,2年左右便需要對接縫進行有效養護,剔除原有的填縫料,保持填縫位置潔凈之后要進行灌縫。
綜合上述,近些年我國農村公路項目建設范圍逐步擴大,從工作生產實踐中能看出,當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應用效果較好,便于施工活動開展,有助于項目建設后期維護管理,能全面解決瀝青路面養護材料與設備應用帶來的限制性影響。在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需要依照規范化要求對施工活動進行組織,強化施工管理,相關部門要強化協作,對交通運行車輛進行控制,禁止駛入超載以及噸位過大的車輛,提升公路運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