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畜牧獸醫局 746400)
家禽是我國傳統的飼養動物,也是我國農戶增產增收的一項重要輔助經濟來源, 但是因為目前環境的污染, 病原菌的異變,家禽的疾病種類也是更加的復雜多樣,其各種疫病都是呈暴發趨勢,使各地的養殖戶都損失慘重。 所以我國的家禽養殖戶就要學會合理防疫,從而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經濟損失。
畜禽疫病是因為病菌侵入家禽機體所致, 對于養殖場來說,這些疫病的防疫就是保證家禽對于各種疫病抗性的關鍵。 因為一旦暴發疫病,通過各種飛鳥以及空氣的傳播,疫病的散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這也就體現出家禽防疫的重要意義。 因此我國的家禽養殖戶就必須掌握防疫的相關技術,加強消毒,盡可能消滅病原,進而保障自身養殖事業的蓬勃發展。
養殖家禽的養殖戶受教育程度較低,并且過于迷信自身的養殖經驗,這就導致他們對于防疫缺乏有效地了解和認識。 對于疫苗的真偽也難以辨認,甚至質疑防疫的效果。 而且也不懂接種疫苗的時機以及如何區分易敏群體,面對家禽的不良反應,難以進行及時地搶救,抵觸情緒較大。 春、秋防疫期間防疫積極性不高,疫病預防控制的目的很難達到[1]。
在防疫過程中,我國各地的防疫人員相對而言還是很短缺的,加之家禽數量多。 防疫員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離職的情況時有發生, 而將疫苗分發到養殖戶手中, 自行防疫的效果又很難保證。 使用操作問題較多,防疫失敗概率較高,防疫質量難保證。
我國很多地區的防疫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加之家禽分散養殖,家禽的防疫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國各鄉鎮的基層防疫體系也不健全,造成家禽防疫漏洞較多。
我國的家禽接種防疫疫苗,其針對性是很強的,但是養殖戶對于防疫所禁止接種的家禽認識不足。 像首先發病的家禽,接種疫苗就是不當行為,只會使發病家禽的病情加重。 第二,亞健康家禽,一些家禽無發病癥狀,但卻是亞健康狀態,這時接種,家禽就會并發其他的病癥。 第三,幼禽,幼禽不適宜接種的疫苗較多,所以基本上不可以注射疫苗。 但是養殖戶對于這些情況認識不足,僅為圖快和省事,一味地要求統一接種,并且養殖戶自身的接種經驗不足,受到的限制較多。
家禽疫苗接種時,超劑量使用疫苗問題頻發。這是因為我國的很多養殖戶片面的認為接種疫苗量越大效果越好。 但是接種疫苗就是應激反應。 超劑量對于免疫的增強效果基本上是沒有的,有些還會出現應激反應得不償失。 1.2 倍的接種用量已經是家禽接種的極限。
我國很多養殖戶受教育程度較低, 所以極易成為不法分子的欺騙目標, 因此如何鑒別疫苗的真偽好壞也需要相關部門重視。 養殖戶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生產批號;正規疫苗的生產批號都是國家認證的,但是假冒、劣質、小廠的疫苗就無任何的生產批號,質量也難以保證,所以選擇具有生產批號的正規疫苗才有保證。 第二,產品口碑;我國家禽疫苗的生產廠家眾多,所以養殖戶在選擇疫苗時就要選擇口碑較好的疫苗生產企業[2]。
準確的疫苗接種時機是確保接種效果的重要手段, 但是我國很多家禽養殖戶對于這一點認識不足。 家禽交易來源龐雜,它們的防疫質量也是千差萬別。 并且運輸后的家禽應激反應也會很大。 亞健康家禽較多, 這時家禽的接種防控效果就會難以保證。
家禽的身體狀況肯定是千差萬別的, 接種后出現各種不良應激反應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所以防疫工作人員以及養殖戶就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 像過敏反應就需對家禽注射足夠的腎上腺素來緩解。 如是有過應激反應的家禽,養殖戶應在接種疫苗前提前注射腎上腺素抑制。 如果家禽出現食欲廢絕、精神萎靡的癥狀,養殖戶也無需擔心,這多數情況下都是正常現象。同時養殖戶還要注意對癥用藥,減緩對家禽的不良影響。
總體看來,家禽的疫病還是較多的,雖然其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早已普及,治療手段也不單一,但是家禽患病就會影響養殖戶的養殖效益, 所以對于家禽的日常獸醫防疫工作就必須要重視, 只有按照相關規范定時定期接種, 充分發揮防疫的價值,我國的家禽養殖業才會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