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農業農村局 068250)
生態豬養殖技術是一種新的、綠色、安全、高效的無公害養殖技術,有效地將養殖技術與生態養殖技術結合起來,在確保安全環保的的條件下,以放養的形式進行養殖,將綠色安全的飼料投喂給豬群,并制定一套完善的綠色循環人工系統,從飼養、衛生、管理、資源利用、生產消毒、疫病預防等方面進行科學化、信息化的管理, 保證生豬養殖的衛生和安全, 保證豬肉產品的質量。 而且還能實現對本地區生豬養殖產業的調整,逐步由傳統資源消耗式養殖模式向節約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實現生豬養殖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切實貫徹落實生態環保理念。
我國大多數家畜的養殖方式均為圈養,在應用圈養模式中很可能出現大量污染物,極易加重周邊環境的污染程度。 因此,在應用生態豬養殖技術后,能夠在豬舍外建立相應的沼氣池,使豬糞便不斷發酵, 并將發酵后的豬糞便作為肥料澆灌其他的農作物,提高了環境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確保了環境的生態發展。
我國豬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增多,許多豬由于過多食用摻雜抗生素與其他添加劑的飼料而極大地影響了豬的生長狀態,影響了豬肉的口感和品質。 生態豬養殖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豬飼料的質量,減少飼料中的抗生素及添加劑應用,確保豬的健康生長,提升豬肉的整體品質。
傳統的生豬養殖戶專業度較差, 養殖戶在豬飼養過程中,多憑借養殖經驗進行飼養,缺乏專業性的養殖方法,經常導致豬疫病的流行和死亡。 通過應用生態豬養殖模式,能夠提升養殖的專業程度,使豬飼養達到專業化的養殖水平。 此外,運用生態豬養殖技術,能夠創建有利于生態豬生長和發展的健康環境,確保豬肉的食品安全,實現我國豬肉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生豬不同生長發育時期必須采取隔離措施,因為當生豬處于發情期時極易相互干擾,影響健康成長,將處于發情期的生豬與其他生豬隔離開,確保生豬的正常生長,正常出欄。 此外,在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時,養殖戶必須妥善處理生豬糞便,通常情況下采取發酵的方法,使生豬糞便得到二次利用,為養殖戶提供更多的有機肥料和天然沼氣,使資源能源得到高效利用。
傳統的飼養方式大多使用飼料喂養豬, 普遍的豬飼料里有大量的抗生素和添加劑,不僅影響了豬自身的健康,同時會影響豬肉的品質。 因此,養殖戶在養豬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搭配豬飼料。 通過飼喂天然綠色食品,能夠提升生態豬的豬肉鮮美性,同時其糞便還可以作為其他農作物的肥料,實現了生態功能的整體循環。 因此,在豬飼料的選擇過程中,首先要避免選擇有較多抗生素和添加劑的豬飼料,確保生態豬的品質及口感。
水資源的良好利用,不僅能夠提高豬生長狀態,同時能夠確保豬肉的鮮美。 所以,養殖戶必須要嚴格控制水資源,確保豬能夠喝上健康的飲用水。 在日常的豬喂養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飲用水是否被污染,并定期對水資源進行污染度檢測,確保水質達到一個正常的飲用標準。 此外, 還應對水資源的投放量予以明確, 為豬提供適量的飲用水, 確保豬體內鹽和礦物質成分值正常,以確保豬的健康生長。
在大多數情況下, 豬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與病豬的不當治療直接相關。 因此,在流行病發生后,養殖戶必須立即通知防疫部門及畜牧獸醫局,對豬流行病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控措施。 與此同時,養殖戶必須了解一些常見疾病類型,如豬瘟、豬肺疫、藍耳病、豬丹毒、鏈球菌病等,同時針對這些疫病的發病機理及傳播途徑做好充分預防, 配合專業疫病人員定期檢查生豬的生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從根源上減少生豬疫情的發生。
與傳統的生豬養殖方式相比, 生態豬的養殖必須采用散養模式,這樣可以更好地增加其運動量。 在生態豬的散養過程中,逐漸擴大其活動范圍,使其活動量得以增加,既能增強豬的抵抗力,又能夠改善生態豬的肉質和口感。 同時,采用散養模式,能夠方便豬隨時隨地進食。 因此,在養殖生態豬時,應配套與養殖模式相符的散養場地,并有效結合自然環境,在散養養殖場內打造完整的生態鏈,從而促進生態豬養殖的穩定及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生態豬養殖技術替代了傳統豬養殖技術,成為當前養殖所使用的一項重要技術。 在生態豬的養殖過程中, 養殖者必須要對豬的養殖過程以及養殖技術進行全面合理的分析, 以確保提升豬的健康生長以及豬肉的口感及品質。 通過應用生態豬養殖技術,以實現生態豬養殖未來的健康發展,為我國肉類食品安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