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勝,陶金林
(1.新疆托里縣170 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834700;2.新疆額敏縣九師獸醫站834601)
近年來,隨著育肥牛產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育肥牛場的數量及規模越來越大,而作為一種傳統的傳染病牛氣腫疽病,由于人們忽視對它的防治工作, 因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大。
2018 年9 月21 日,托里縣170 團某育肥牛場發生以發熱、肌肉組織氣性腫脹以及呼吸困難等為特征的疫病, 臨床曾使用部分抗菌素,但是療效不佳,至10 月9 日,累計發病肉牛41 頭,發病率13.02%(41/315),死亡17 頭,致死率41.46%(17/41),經濟損失很大,我中心接診后,通過確診以及實施有效防治措施,很快遏制了疫情蔓延。
發病突然,病牛精神委頓,飲食欲廢絕,呼吸急促,體溫達42℃以上,脈搏增數,患牛肩部、后肢較豐滿的骨骼肌出現氣性腫脹,手指按壓,發出捻發樣聲音,針刺見暗紅色帶氣泡血液流出,跛行,行走困難,痛苦哀鳴,最后臥地不起,呼吸困難,體溫下降到36℃以下,衰竭而死。 疫病潛伏期一周左右,病程較短1~2d。
病牛死后尸體迅速腐敗、膨脹,尸體天然孔流出帶有氣泡的血液,顏色似醬油樣,豐滿的骨骼肌肉在切開后切面軟綿,肉色暗紅,似有酸臭味氣體溢出,胸腹腔有不等量的血樣積液,淋巴結腫脹色暗黑。
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特征、病理變化、藥物治療結合實驗室檢出兩端鈍圓、無莢膜且可運動,體內外都能形成梭狀或紡錘狀的芽孢大梭菌,確診此次育肥牛疫情為牛氣腫疽病。
4.1 牛場的飼養環境一旦被氣腫疽梭菌污染,凈化起來就十分困難。 因此堅持自繁自養是防控本病的有效做法,因生產需要必須從外面購牛時, 務必做好購牛地的產地檢疫工作以及到場后的隔離和補免工作,避免花錢購入了潛伏期病牛,既造成經濟損失又污染養殖環境。
4.2 因為本病病原是土源性厭氧細菌,可以經過土壤傳播疫病,因此,不在受污染草場放牧也是預防本病發生的有效做法。
4.3 如果牛場已經被污染或者在近幾年有本病發病史,則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必須給大小牛只接種氣腫疽菌苗, 特別是犢牛在首免后的1 個月,需再加強免疫1 次,確保免疫質量。
4.4 遵循“早發現、快治療”的臨床治療原則。發現病牛,及時隔離,同時對所有牛群開展拉網式的臨床普查,對于疑似病牛也應該立即隔離診療。 對于輕癥病牛,早期可首選用足量敏感抗生素如頭孢、青霉素和磺胺類等,結合葡萄糖、安納加、地塞米松藥物,每6h 靜脈注射一次,連用3d;腫脹嚴重部位,先使用普魯卡因青霉素封閉,再行切開術,用高錳酸鉀或者雙氧水溶液沖洗,并做引流,導出炎性滲出物;重癥病牛,考慮到治療期長,污染面大,治愈率低,尤其是重復使用大劑量抗生素,還會導致嚴重藥物殘留,影響肉的品質,臨床上常建議采用焚燒的無害化方式處理病牛。
4.5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治療期間的定期消毒工作,最大限度殺滅氣腫疽病原體,凈化飼養環境。 臨床上可選用對氣腫疽梭菌敏感的漂自粉、升汞或者福爾馬林溶液進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