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仙,臧 玲
(1.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動物醫學院 225300;2.丹陽和盛山羊養殖場 212300)
羊消化道寄生蟲病是羊的一種常見疾病, 常常隱形發生,屬于慢性消耗性病。 當羊被寄生蟲感染后,寄生蟲就會和機體爭奪營養物質,甚至還會生成有毒的物質,導致羊營養不良,體重增長緩慢,生產性能降低;同時由于羊體發生寄生蟲病導致機體體質下降,其他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引起繼發感染,嚴重影響了羊的健康,導致羊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增加。 為了今后養羊行業可持續發展,必須有效地控制寄生蟲病,保障羊養殖健康安全。
羊消化道的寄生蟲病較多,就目前,線蟲、絳蟲、吸蟲等三大腸道寄生蟲在羊健康養殖中危害最大。
羊消化道絳蟲病是由裸頭科的莫尼茨屬、曲子宮屬及無卵黃腺屬的數種絳蟲寄生小腸引起, 其中以莫尼茨絳蟲危害最嚴重。 在我國分布很廣,常呈地方流行性,對羔羊危害最嚴重,不僅影響它們的生長發育,而且可引起死亡。 各屬絳蟲僅在病原形態上有差異,生活史及其他方面大致相同,多呈混合感染。
羊消化道被絳蟲寄生后,表現食欲不振,精神差,生長緩慢。 隨著病情發展羔羊出現腹瀉、衰竭,有的還出現抽搐、痙攣或回旋等神經癥狀。 到末期,病羊會臥地不起,頭向后仰,常做咀嚼性運動,口角周圍有許多白沫,最后衰竭死亡。 當寄生數量多時,還可引起腸阻塞、腸套疊、腸扭轉和腸破裂。
羊線蟲病有多種,其中捻轉矛線蟲是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線蟲。它主要寄生于羊的胃和小腸。由于蟲體可通過口中的齒刺破胃黏膜吸血,造成胃黏膜廣泛損傷、出血、潰瘍,羊表現為消化紊亂、腹瀉、糞便帶血、食欲減退、生長發育不良,多呈進行性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此病多發于春季,典型癥狀為結膜蒼白,下腹及下頜等部位有水腫,伴有腹瀉,有時便中帶血,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輕度感染呈帶蟲現象,但污染牧地,成為感染來源。
獸醫臨床上常見的吸蟲有多種,如肝片吸蟲、姜片吸蟲、日本分體吸蟲以及華支睪吸蟲等,其中肝片吸蟲對羊的危害最大。
肝片吸蟲在羊體內主要寄生于肝臟和膽管中,引起不同程度的肝炎和膽管炎。 羊的肝臟腫大,叩診肝區半濁音區擴大,壓痛明顯。 有的還出現眼瞼、胸下、腹下及下頜出現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嚴重者幾天內死亡,特別是綿羊,死亡率很高。
寄生蟲病的發生有著它自身的特點, 在防治時要根據寄生蟲的種類、流行特點、生活史等方面實施綜合防治措施。
在羊的飼養過程中,喂料的充足、全價可以增強羊群體質,提升其抗病能力。 環境衛生要做好,羊舍要做到清潔干燥,嚴防糞便污染飼料和飲水,定期清掃圈舍,徹底嚴格消毒。 合理控制飼喂密度,避免舍內擁擠。 避免在低濕地放牧和休息,要讓羊飲用流動的清潔的水, 這是預防羊寄生蟲病發生的前提條件。 另外,由于羔羊體質相對較弱,一旦被寄生蟲感染后果嚴重,所以羔羊應作為疾病防護的重點對象。
經常取羊的糞便做寄生蟲及蟲卵的實驗室檢查, 以判斷其是否感染寄生蟲。 如果發現有羊感染寄生蟲, 立即進行隔離治療,避免羊群內相互傳播和感染,并根據感染情況、寄生蟲種類及流行特點制定合理的驅蟲程序,嚴格控制和消滅傳染源。
有些寄生蟲病是由患病器官傳播的, 因此要加強對畜產品的檢疫,對患病器官和肉尸進行銷毀和無害化處理,以杜絕該病原的散播。
如果羊感染了寄生蟲可結合癥狀進行支持療法, 同時選用有效的驅蟲藥物進行治療。 具體選擇用哪種驅蟲藥物,應根據寄生蟲的種類及流行特點來定。 一般情況下,用于治療線蟲病的藥有丙硫咪唑、左旋咪唑、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和甲苯咪唑等;治療吸蟲病的藥物主要有吡喹酮、 六氯對二甲苯、 硝氯酚及溴酚磷等;治療絳蟲病的藥物主要有甲苯咪唑、硫雙二氯酚、氯硝硫銨、丙硫咪唑及吡喹酮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 寄生蟲病在養羊業中越來越多樣化,威脅也越來越大,寄生蟲病的防治是個極其嚴峻的任務,而防治寄生蟲病的重要措施是杜絕和消滅寄生蟲。 羊糞中有許多寄生蟲蟲卵,必須定期清除羊糞,進行消毒殺蟲處理,同時還要進行清洗消毒欄舍及周圍環境,避免重復感染。 最后,驅蟲殺蟲藥物大都對羊本身有毒害作用,因此在使用藥物驅蟲時,要選用低毒又高效的藥品,并嚴格把握好藥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確保羊只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