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敏,崔晨光
(1.河北省保定市農業農村局動物檢疫隊 071000;2.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畜牧工作總站 050600)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扶貧脫貧力度的加大,肉驢養殖業作為農村扶貧脫貧的手段之一,如雨后春筍般逐漸的發展起來,有一定的規模,肉驢渾身是寶,驢皮、驢肉、驢奶的食藥用價值很高,養驢效益逐年上升,養殖肉驢由于疫病少、投入少、好養活的特點也得到基層養殖戶的喜愛。 但是肉驢疫病的防控工作卻不能馬虎大意,作好疫病的防控,是健康養殖的重要保障,是減少肉驢養殖戶經濟損失的重要舉措。 近期某肉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肉驢有發病,癥狀表現為精神沉郁、四肢失去平衡、走路歪斜、搖晃、轉圈運動最后造成異常死亡的癥狀,經綜合診斷為肉驢流行性乙型腦炎病,給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現將流行性乙型腦炎病介紹如下,提醒肉驢養殖戶們注意,要加強春秋兩季的乙型腦炎病的預防接種,以免造成本病的發生。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病原體為黃病毒科黃病毒屬中乙型腦炎病毒,其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在56℃的環境下0.5h 即可滅活, 常用的消毒劑來蘇爾、 甲醛等均能在數分鐘內將其殺死。 本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可長期保存,對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不敏感。 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許多動物均可成為傳染源。
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帶毒動物的血液、分泌物及中樞神經系統中,在夏秋季節時通過的蚊、蠓等叮咬而傳播,馬、騾、驢、豬、牛、羊、狗、貓等均有易感性,具有低洼地發病率高,在7~9 月份氣溫高、日照長、多雨季節易流行的特點。 馬屬家畜(馬、驢、騾)感染率雖高,但發病率低,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 特別是幼齡家畜,3 歲以下的驢駒(特別是當年的駒)和自非疫區到疫區的新驢多發。 該病人、畜共患,主要臨床特征是:造成人畜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紊亂(沉郁或興奮和意識障礙),最后因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病潛伏期為1~2 周,可分為沉郁型、興奮型、麻痹型、混合型四種臨床癥狀。
病初,病驢表現精神沉郁、可視粘潮紅、輕度黃染、食欲減退、體溫高達40℃左右。部分病驢在1~2d 體溫可恢復正常,在治療后,食欲增加,一星期左右可痊愈。 由于腦脊髓受到病毒侵害,病驢會出現明顯的興奮、沉郁、麻痹的神經癥狀。
2.1.1 沉郁型癥狀
病驢精神呈睡眠狀態,精神沉郁,呆立不動,眼睛半閉半睜,對周圍事物無反應;有時會出現用頭頂墻、下頜抵槽、磨牙空嚼;有姿勢異常癥狀:前肢交叉、低頭作轉圈運動、搖晃、走路歪斜、四肢運動不平衡。 后期出現昏迷、臥地不起癥狀。 病程可達1~4周。 如果治療及時,加強護理,多數病畜可以治愈。
2.1.2 興奮型癥狀
病畜異常興奮、亂走亂撞、狂暴不安、低頭前沖、不避障礙、攀爬料槽、甚至有撞墻現象。 發病后期,由于衰弱無力,出現倒地不起、抽搐、四肢前后劃動呈游泳狀態。 1~2d 發生死亡。
2.1.3 麻痹型癥狀
病畜的后軀不全麻痹,精神極度沉郁、視力減退、腰肢麻痹、嘴唇歪斜、不能站立,此癥狀病程較短, 2~3d 后出現死亡。
2.1.4 混合型癥狀
沉郁型癥狀與興奮型癥狀交替出現, 有不同程度的麻痹癥狀。
對本病耐過后的病驢常留有后遺癥,可出現精神遲鈍、視力減退、腰萎、口唇麻痹等癥狀。
剖檢可見腦脊髓膜水腫、混濁、血管充血,切面可見腦膜下和腦實質性出血,有小的壞死灶。 心內外膜有出血點,肝臟、腎臟腫大,肺臟水腫。 胃腸黏膜有出血或急性卡他性炎癥。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綜合診斷,即可判定本病,實驗室血清學檢查常作補體結合反應試驗、血球凝集抑制試驗。也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檢測驢的抗體,可得到準確的結果。
加強肉驢的飼養管理工作,積極做好季節性的滅蚊和防蚊,堅持定期作好消毒和衛生清潔制度,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定期進行疫病的預防接種工作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夏秋季節,可用1%敵百蟲或其他的殺蚊蟲藥物溶液噴灑或刷拭畜體。 提高驢群的免疫力,可于每年春季定期接種乙腦弱毒疫苗,每頭驢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當年的幼驢第一年首次注射后,次年再加強免疫一次,即可獲得免疫,免疫期3 年。 如養殖場發生本病后,及時隔離發病驢,并立即對同場同群驢隨時注意臨床觀察,每天定期測溫,對可疑病畜,及時隔離治療。 對病死驢尸體要深埋處理,污染場所及墊料等要用火堿進行消毒。
4.2.1 對癥治療
發生本病后,尚無特效的療法,在治療時,應特別注意要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對病畜要進行專門護理,盡量的減少刺激,同時要注意加強營養的補充,可采取降低顱內壓、調整大腦機能、繼發感染、解毒為主的綜合措施進行對癥治療。
4.2.1.1 快速有效降低顱內壓,對于病情嚴重、特別興奮的病驢, 可立即用清毒后的針頭在頸靜脈放血1000mL, 之后使用脫水劑如甘露醇、山梨醇200~300mL,間隔10h 后再注射一次,同時靜注50%高滲葡萄糖液1000mL。 在治療后期,如果出現血液粘稠癥狀,可靜注300mL 10%濃鹽水。
4.2.1.2 強心利尿 在靜注的同時使用在安鈉咖、烏洛托品等藥物對病驢起到強心利尿的作用。
4.2.1.3 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興奮的病驢, 肌肉注射氯丙嗪,300mg/次;安溴注射液100mL 靜脈注射。
4.2.1.4 抗菌消炎,防止感染,肌注青鏈霉素、紅霉素、磺胺類抗生素藥物。
4.2.1.5 增強胃腸蠕動,用硫酸鈉每日2 次內服,促進功能恢復。
4.2.2 中藥治療
用處方石膏湯:生石膏150g、元明粉100g、板蘭根50g、大青葉50g、青黛25g、天竹黃25g、滑石25g,水煎候溫后,加入朱砂6g,一次性灌服,一天2 次。如出現高熱癥狀后,加知母45g,甘草20g,生石膏加大劑量;如有抽搐癥狀出現,可加入研末后的全蝎25g、牡蠣20g,用藥汁灌服;出現昏迷癥狀時,加大天竺黃、青黛劑量, 加連翹25g, 黃芩25g; 虛弱病畜要補氣補血, 加當歸40g,熟地40g,天冬30g,白芍25g。
對于流行性乙型腦炎病,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提前進行預防是根本原則,重點在于加強肉驢的飼養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加強定期消毒,做好季節性的滅蚊和防蚊,用乙腦弱毒疫苗作好本病的免疫接種工作, 才能有效地預防本病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流行性乙型腦炎病呈季節性流行,發病應在夏秋季多發,其發生和傳播有一定的條件,即病原體(病畜和帶毒畜)、傳播媒介(蚊)及健康易感動物。 但是在現實的養殖過程中卻有病例發生在冬春季節, 其發病的原因可能是夏季動物在感染本病后,癥狀輕或無癥狀,而成為隱性帶毒動物,再加上免疫接種不及時, 到第二年春季后由于氣候突然變暖等外界條件的因素,及動物本身體質等因素激發動物發病。 因此在這里提醒同行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病,如與本病癥狀相似的情況,及時進行綜合判斷,防止誤診,耽誤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