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河北行唐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050600)
隨著冬天季節氣候的變冷,雞舍的保溫與通風控制逐漸成為蛋雞養殖業的難題,這兩個關鍵環節既缺一不可,又相互制約矛盾,為了保證雞舍的溫度,養殖戶會將雞舍門窗密閉封嚴,但同時又造成了雞舍的空氣不能與外界空氣進行正常的交換,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雞舍通風不良,空氣質量不佳為誘因,容易導致雞群體呼吸道疾病支原體病的發生, 尤其以雞發生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感的病例增多, 甚至由于病情的加重出現雞只的死亡,導致養殖戶出現重大經濟損失。
雞支原體病又稱雞慢呼病(雞慢性呼吸道病),雞群感染與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雞的孵化率、雞群成長、產蛋率、肉質品質等指標,給養雞戶造成經濟損失。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寒冬與初春氣候溫度變化較大的季節多發, 通常育成雞和中大雞的抗病能力較強,如果雞群的飼養管理水平較高,也可存在慢性或隱性感染。 分析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冬春季節,天氣寒冷,雞舍內濕度大、溫度較低或早晚溫度差別較大,飼養密度大,為保溫雞舍密閉空氣通風不良,不及時清除糞便,形成濃度過高的硫化氫、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而空氣中飛揚的羽毛碎屑、飼料的粉塵成為支原體病的載體, 隨雞的呼吸進入氣囊發生氣囊炎。 夏秋季節,由于雞舍空氣流通好,空氣質量好,雞群支原體的發病率較低。
正常情況下,雞只健康時氣管中的纖毛結構能夠機械性清除異物,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是雞體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但是如果這些有害氣體,長期的刺激雞呼吸道黏膜、氣囊,呼吸道屏障系統的完整性就會被破壞,造成嚴重的損傷,從而為其他病原菌的入侵打開了門戶。 支原體、大腸桿菌以及各種病毒進入氣囊后引起發病,各種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而雞的胸腔與腹腔連在一體,氣囊一旦感染,就會形成胸腹腔一起感染。
雞支原體病的潛伏期為4~20 日, 初期的癥狀為搖頭、咳嗽、流鼻涕、甩鼻、呼嚕、結膜炎、眼炎、鼻竇炎、眼內有氣泡、流淚。 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氣管炎、呼吸道有啰音,尤其是是晚上安靜時啰音更加明顯。 后期上下眼瞼黏著,眼瞼腫脹突出,眼球萎縮,甚至失明,雞眼眶里還會出現豆渣樣滲出物。 如有病雞能在急性發病耐過后,轉為慢性病程,表現為生長緩慢、脫水、消瘦、冠蒼白萎縮、貧血、排灰白色、灰綠色、黃綠色的糞便;有的雞出現腳趾、跗關節、胸脯龍骨處滑液囊炎性病變,繼發性的關節積液、關節囊腫等。
支原體與大腸桿菌兩種病通常密不可分,雞在感染支原體氣囊受損傷后,治療不及時,必然導致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沉郁、呼吸困難、飲欲增加,排黃綠色、白色稀糞,出現死亡。
剖檢變化為:眶下竇黏膜水腫、鼻道充血、出血、鼻竇腔內含有粘液或干酪樣滲出物,喉頭氣管、支氣管內有透明或混濁的黏液,初期的胸腹部氣囊有珠狀小點或帶泡沫的黏液,病情發展加重時,氣囊渾濁增厚,氣囊下有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其他臟器無病變。 本病易繼發感染大腸桿菌,剖檢常見典型的三大炎癥:心包炎、氣囊炎、肝周炎,嚴重時出現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炎,內臟器官出現粘連。
使用優質雞飼料, 飼料中要定期添加維生素及各種微量元素以促進飼料轉化率,以增強雞群體的抗病能力;隨時關注季節天氣和晝夜溫差的變化,在雞舍保溫的同時不忘良好的通風,可利用每天中午氣溫稍高時加強通風排氣;勤清理糞便,搞好雞舍內外的環境衛生;要嚴格執行全進全出,防止把不同日齡的雞群混養,從源頭上降低雞支原體病的發病。
為防止雞群被感染,要嚴格控制外來人員及貨物進入雞舍;雞舍要加強定期消毒,定期用聚維酮碘溶液、含氯的消毒制劑、雙鏈季胺鹽的清毒劑以及能帶雞熏蒸的中草藥消毒制劑交叉使用,即能殺滅雞舍空氣中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又可以中和空氣中的不良氣味,保持雞舍內的空氣清新。 在雞群患病后,被感染病雞及被污染的飼料、水及用具要全面及時地進行徹底消毒;消毒液要按使用說明配制,現用現配,可交叉使用但不能混合使用,不能隨便更改消毒液的濃度和使用量。
定期搞好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 按照防疫計劃對雞群使用雞毒支原體活疫苗或滅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做2 次效果較好。
發病后可選用頭孢類藥物、沙星類藥物、紅霉素、強力霉素、泰樂菌素、泰妙菌素等,按用藥濃度,配合使用,3~5d 一個療程,同時配合黃芪多糖,清肺利喉、化痰止咳的中藥和修復呼吸道、腸道黏膜的中藥及維生素AD3、魚肝油等,基本能有效控制病情。在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 可以選擇去獸醫實驗室作藥物敏感試驗,選擇出高敏的治療藥物,對雞群進行治療效果更佳。
雞支原體病的防治要抓最佳時機。 其感染后可引起比較麻煩的呼吸道疾病, 能降低雞群健康狀況,造成雞采食量下降, 增加飼料報酬、淘汰率,降低產蛋量。 支原體病的發病期較長,養雞戶容易耽誤時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防治支原體病的關鍵是重在預防,從飼養、生物安全措施、預防接種等方面加強管理,從根本上防治支原體病的發生。 治療時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