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恒
(清遠市建設工程綜合服務站 廣東清遠 511500)
(1)成立項目疫情防控指揮部:①各工程項目必須由建設單位牽頭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包括施工、監理等單位。②各單位的項目負責人,對疫情防控、生活保障、治安保衛、對外聯系等實施具體管理。
(2)制定疫情防控預案。疫情防控指揮部必須制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及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健康檢查、防疫消殺等工作的分工和責任人。
(3)建設單位(代建單位)職責:負責統籌項目的防疫及復工工作:①負責對本單位人員的疫情防控管理。②根據主管部門及項目屬地防疫要求合理安排復工時間,不得要求違規復工。③統籌安排項目疫情防控資金、物資、設施等投入工作。④對施工、監理等單位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4)監理單位(全過程咨詢單位)職責:①負責對本單位人員的疫情防控管理。②負責協助建設單位開展項目疫情防控及復工工作。③對施工單位落實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督促監理。④對拒不落實相關措施的,及時向工程監督機構和屬地防疫部門報告。
(5)施工單位(總承包單位)職責對項目疫情防控工作負直接責任:①負責安排專項資金,配備防疫物資。②組織復工前的全面排查、復工后疫情日常防控工作。③督促項目管理人員落實疫情防控責任。④督促各分包單位、外包服務單位等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6)施工單位成立疫情防控管理小組,在指揮部領導下統籌現場疫情防控工作:①疫情防控專員。施工單位指定1名項目領導班子成員擔任,負責疫情防控組織協調,按要求向監督機構和屬地防疫部門報告疫情防控情況。②配備專職衛生員、保安人員和值班人員。其中,衛生員應按照工程規模配備,不少于2人。③開展巡查糾察工作。企業巡查隊、項目糾察隊要將項目疫情防控及復工工作落實情況作為復工期間工作重點,全面加強巡查糾察。
(1)實施實名制管理。應對所有進出施工區、辦公區、生活區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包括管理人員、勞務工人以及保安、保潔、食堂、小賣部等服務人員。實名登記內容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號、來深途徑(車次、航班等)以及中轉信息、有無疫區旅居人員接觸史、體溫測試等信息。
(2)信息登記排查。施工單位應對湖北等疫情高發地區人員及與確診、疑似病例有過接觸的人員進行精準排查。詢問、核實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情況并做好記錄。排查信息應建立書面臺賬,封閉式管理。
(3)實施封閉式管理。各項目要實施封閉式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出入口封閉措施。施工現場和生活區、辦公區保留一個出入口,其它出入口應關閉上鎖,采取有效封閉措施。施工區作業安排。合理安排施工作業,優化班組工作地點及內容,避免有限空間內進行聚集作業。
(1)各項目向所有人員配發合格的醫用口罩。工地人員要正確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換。未正確佩戴合格醫用口罩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辦公區、生活區、施工現場。
(2)強化工人用餐管理:①合法備餐。食堂工作人員證件齊全,一律佩戴合格醫用口罩上崗,每日測量體溫,監測健康狀況。嚴禁從無照無證餐飲單位和工地周邊流動商販處訂餐。分時取餐。安排就餐人員分時取餐,避免聚集排隊取餐。②分散就餐。在室外潔凈通風地段設置桌椅供人員就餐,不具備條件的,應實行分散就餐。用餐時應單向就坐,即所有人朝同一方向,相隔距離不少于1m。③派餐制。由專人派送或領餐至室外就餐,同時加強餐后殘余垃圾清掃。
(3)實行活動控制。減少人員聚集性活動,項目人員不允許參加聚集性活動。施工作業時,應引導工人不要聚集施工,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1m以上的距離并佩戴好口罩。進行安全教育或交底時,應選擇空曠場所。
(4)加強個人衛生管理:①洗手點的設置。辦公區、宿舍區、施工區人員出入口、衛生間、食堂等要設置洗手點,配備洗手液。②掌握正確洗手方法。使用流水洗手不少于20s,采用七部洗手法。③衣物晾曬。引導在陽光下晾曬衣服。不具備條件時,應配備紫外線燈對晾曬衣物照射消毒。④教育提醒。教育提醒注意個人衛生,維護環境衛生,勤洗手、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肘遮住口和鼻。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勞務工人以及保安、保潔、食堂、小賣部等服務人員),應進行專門教育并每日進行體溫測試。
(1)對施工現場場所進行消毒。每天消毒頻率食堂不少于3次/d(閉餐期間);其他場所及設施不少于2次/d。
(2)居住環境:①宿舍必須設置可開啟式窗戶,經常保持室內通風。②宿舍室內高度不低于2.5m,通道寬度不小于0.9m,人均使用面積不小于2.5m2,每間宿舍居住人員不得超過8人。③宿舍內嚴禁使用通鋪。④宿舍內應設置生活用品專柜、垃圾桶等生活設施,保持環境衛生。
(3)用車管理:①項目車輛每次使用前后均須消毒。②集中乘坐項目班車、小汽車時,司乘人員必須佩戴好口罩。③班車應嚴格控制乘坐人數,分批接送。
(1)體溫測試點設置位置:①施工現場所有開通的出入口(包括車輛出入口)均需設體溫測試點。②辦公區、宿舍區單獨設置的,也應設置體溫測試點進行體溫測試。
(2)體溫測試:①體溫測試點應安排專人值守,每班不少于2人。設置測溫點的出入口在非使用時間應關閉上鎖。②測溫人員要做好防護措施,配備紅外測溫儀、體溫計等設備,并做好記錄。③對所有進出場人員(包括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測試,確認體溫正常后方可進出。
(1)分類就醫。工地發現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病人的,應按以下要求分類就醫并報告:①如是14d內從疫區來深人員,給其戴上口罩,通知120急救車將病人轉運到定點收治醫院。②如屬其他地方的人員,勸導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③發現體征異常情況的相關信息應向主管部門及轄區防疫主管部門報備。
(2)確診處置。送醫人員一旦有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工地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工并封鎖現場。②配合轄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對其所住房間和到過的場所、所接觸物品進行終末消毒。③配合相關部門將其密切接觸者送集中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1)加強政策宣傳。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集中隔離、健康排查、佩戴口罩等的作用,獲得項目人員的配合和支持。
(2)納入三級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納入三級教育范圍,教育項目人員搞好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習慣。
(3)選擇空曠場所。宣傳教育地點應選取班前講評臺等室外空曠場所,每名參加人員的相隔距離應大于1m。
(4)做好公益宣傳。充分利用工地圍擋等渠道,加強疫情防控的公益宣傳。
(1)強化巡查糾察:①每天檢查。施工現場糾察隊、監理單位每天檢查項目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②每周巡查。企業巡查隊對各工程項目應至少每周開展一次巡查。③及時上報。檢查結果實時通過建設工程智能監管平臺上報。
(2)加強監督檢查。全覆蓋檢查。防控期間,工程監督機構應每周對已復工工地進行全覆蓋檢查。嚴格執法。對防疫措施不滿足要求的,立即責令停工整改并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黃色警示,未經備案擅自開工或因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疫情傳播的,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紅色警示。督查督辦。市區主管部門應定期開展督查督辦,對各單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層層壓實責任。
本文著重提出了在建設工程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的一些應對措施,希望通過政府和工程各方責任主體共同努力,推進建設工程恢復正常生產,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建設項目的影響。同時,也為建設工程項目在以后應對類似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處置措施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