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
50歲的張先生,平時無頭痛、頭暈等癥狀,家中自測血壓一般為120~130/75~80毫米汞柱,冬天略高些。但不知為何,每到醫院由醫生測血壓,結果總是偏高:150~160/80~90毫米汞柱。一次,醫生叫他將家中的血壓儀帶到醫院自測,血壓也是偏高的,但回到家中又正常了。張先生說他在醫院測血壓時,總是刻意放松,不緊張,但血壓還是偏高。他問自己的血壓究竟算正常還是偏高?是否需要服藥治療?
其實,像張先生這種在醫院由醫生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而在家自己測量時血壓正常的現象,臨床上被稱為“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高血壓,也叫“單純診室高血壓”。這些人只是在醫院診室測量的血壓高,改換環境,在家庭自測血壓(白天、夜間)或動態血壓監測就正常了。據統計,這種白大衣高血壓的發生率在全部人群中占到10%~15%。不過要注意,在診室發現血壓高后,一定要在不同時間多次測定血壓(家庭自測),或者做動態血壓監測,才能確定是不是真的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高血壓的定義為:診室血壓≥140/90毫米汞柱,而24小時動態血壓<130/80毫米汞柱、白天血壓<135/85毫米汞柱、夜間血壓<120/70毫米汞柱,以及家庭血壓<135/85毫米汞柱。
其實,白大衣高血壓也有真假。有些人診室血壓高,自測血壓正常,可是一做動態血壓監測就“露餡”了,發現某些時段尤其是夜間血壓明顯升高。這種白大衣高血壓實際上是假的,就是真正的高血壓。因為自測血壓一般在日間,在清醒狀態,而且也不大可能測得太頻繁,所以有時候發現不了。動態血壓監測就可以明辨真偽了。
研究發現,一些白大衣高血壓患者具有應激反應過強的遺傳特征,身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都存在容易激活和紊亂,會引起一些神經內分泌激素如腎素、醛固酮、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升高,這些因素都與升高血壓有關。還有一部分患者,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這些人不僅在醫院見了醫生血壓高,遇到事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血壓都會升高。有研究發現,在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中,3/4有A型行為,90%以上有焦慮異常。有人對一組白大衣高血壓者觀察了10年發現,有42.6%的人會逐漸發展為持續性高血壓。而且這些人發生糖代謝紊亂、新發糖尿病的也增多。
早先認為白大衣高血壓是“假性高血壓”,是“良性狀態”。因為有研究顯示,有白大衣高血壓的人和血壓正常的人,未來心血管病風險差不多。但后來有研究發現,白大衣高血壓并非良性。有白大衣高血壓的人常合并更多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比如肥胖、吸煙,以及存在糖、脂代謝的紊亂等;合并的靶器官損害也多,比如動脈硬化、心臟結構改變如心房擴大、心臟舒張功能異常及腎臟損害等。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又有研究分析發現,這當中有一部分患者只是測量了日間的血壓正常,可能混有假的白大衣高血壓;還有一部分患者診室外血壓雖然正常,但還是高于一般的正常人群。
所以說,白大衣高血壓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血壓。發現了白大衣高血壓是需要進一步檢查、評估、治療和監測的。
首先是要檢查確定是不是白大衣高血壓,因為這和治療有關。可以做家庭自測血壓監測和動態血壓監測。家庭自測血壓要注意多測一些不同時間點的血壓。動態血壓監測不僅對診斷很有意義,對是否使用藥物治療也很有幫助。看動態血壓監測結果時,不僅要看平均血壓、晝夜血壓節律(夜間血壓下降率),還要看高血壓負荷,也就是監測中高出正常值的的次數占總測量次數的百分比,如果負荷重了,可能也需要藥物治療。
評估主要是看有沒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和高血壓靶器官損害,如果有,降壓治療就要更加嚴格些。
白大衣高血壓是需要要治療的,但不一定是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也是很重要的治療。如果沒有什么危險因素,主要就是生活方式干預,比如合理膳食(限鹽、低脂)、適度運動、戒煙限酒、減重、降脂、改善糖脂代謝紊亂,以及緩解精神壓力、改善睡眠,甚至必要的心理治療等,這些對于改善白大衣高血壓都有幫助。如果危險因素很多、并且已經出現靶器官損害,監測血壓的負荷高,那就不只是白大衣高血壓了,就需要藥物治療了。
對于白大衣高血壓,加強血壓監測觀察是必要的。因為它會引起靶器官損害,也會發展成持續型高血壓,所以要堅持隨訪觀察。至少每半年到一年監測1次診室和診室外的血壓,檢查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但是患者也不必太過緊張,因為精神緊張也會導致高血壓;再者,白大衣高血壓的總體風險還是小于持續性高血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