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善



2019年10月31日,溫州市慈善總會在市民中心舉辦了以“不忘初心,向上向善”為主題的慈善論壇,邀請國內知名慈善家、企業家、慈善組織和專家學者代表,共同探討如何依法行善,推進溫州慈善理論創新、文化創新、管理創新。浙江省第十一屆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陳加元,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劍謹,市政府副市長湯筱疏,市慈善總會會長黃德康、專職副會長周文珍、副會長錢彬、秘書長肖國慶,市精神文明指導中心主任徐偉中,市民政局副局長鄭義君等領導出席論壇。
本次慈善論壇由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指導,市慈善總會主辦。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慈善家、企業家、慈善組織和專家學者代表匯聚一堂,聯系實際,暢談在新時代下,如何依法行善,如何追求崇善,如何把溫州打造成為“新時代”中國慈善事業的領跑者。
中共溫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劍謹在致辭中說,本次論壇以“不忘初心、向上向善”為主題,解讀慈善文化發展趨勢,分享慈善跨界合作成果,探討運用法治思維依法行善,是對溫州市慈善事業發展的系統梳理和全新思考,希望大家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聚焦新時代慈善事業發展和創新,展開探討和交流,打通各級政府社會組織高校和民間資本交流合作的通道,更好發揮慈善事業的協同效應。她希望,以此次論壇為新起點,共同開啟新時代慈善工作新征程,不斷展現慈善事業發展新作為,奮力為溫州再造改革開放新優勢、再創高質量發展新輝煌貢獻力量。
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會長陳加元在發言中指出,近年來,溫州市慈善總會積極搭建各類平臺、采取多種方式,慈善事業發展繼續增速提質,在扶貧濟困賑災、扶老助殘恤幼、助醫助學、生活幫扶等領域,都發揮著突出的作用,為溫州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走在前列,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
溫州市慈善總會通過“愛心溫州”的系列慈善救助活動,助力緩解精準扶貧當中的難點和痛點,通過開展結對式、陣地式、項目式的義工服務,以進社區、進企業、進公共場所為主,優化了社工服務的內容,提升了服務水平,擴大了社會效應。從溫州市慈善總會,到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到《慈善溫州》欄目,再到義工隊伍,整個慈善組織、義工團體,從官方到民間,從整體到個人,共同為溫州慈善的發展添磚加瓦,詮釋了溫州大愛城市、誠信社會道德高地的深刻內涵。
新時代,慈善工作也面臨著新挑戰、新機遇、新擔當。陳加元提出三點意見:第一,提高標桿,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第二,機制創新,發揚溫州“敢為人先”精神;第三,固本強基,努力強化組織隊伍能力建設。
溫州市慈善總會會長黃德康作總結發言,他認為本次論壇為今后溫州的慈善工作指明了方向,為廣大慈善工作者注入了強勁的精神動力。
他指出,做好慈善工作,必須要激發全民的愛心,努力造成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做好慈善工作,必須要突出救助重點,全力助推扶貧濟困;做好慈善工作,必須要主動擔當使命,努力把溫州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慈善事業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他希望,各級慈善組織要把慈善工作納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當中,主動承擔慈善使命,努力推進慈善工作,從自發到自覺、從精英到大眾、從小善到大善歷史性轉變,進一步打造溫州“大愛城市、誠信社會、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努力把溫州建設成為新時代中國慈善事業的先行者、領跑者!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楊思斌,以《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慈善活動》為題,現場講解慈善組織制度、慈善募捐與捐贈、慈善信托、慈善稅收優惠、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等內容。
他說,對慈善概念的這個法律解讀,了解它是一個廣義的,一個現代的慈善,慈善活動要遵循非營利的原則。但是,也要做非營利的解讀,它是禁止利潤的分配,不能收費,不能從事經營活動這是兩回事。同時,對《慈善法》的解讀,事實上還有一些新的制度,包括慈善信托基金,它是慈善活動一個新的方式,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式。實際上是把慈善和金融聯在一起,也是慈善領域《慈善法》的重要的一個制度創新。另外,《慈善法》頒布以后,要非常重視這個制度規則,包括國家的法律責任及相關的配套制度、章程。每個慈善組織要特別重視章程的制定,對慈善組織來說,就是一個組織內部的憲法,還有一個重視協議,各種活動要注意協議的起草擬定推敲,甚至可以請法律專業人士來把關,這就是規則,必須要遵守規則意識。
論壇上,甌海區慈善總會會長虞文成和溫州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會長、溫州晚報雪君工作室主持人鄭雪君分別作為溫州縣(市、區)慈善總會會長代表、溫州市公益組織代表發言。虞文成介紹了甌海區慈善總會近年來的創新慈善工作機制,轉變思想觀念,確立從精英慈善向平民慈善轉型的新思路;調整工作思路,推進慈善救助項目化運作新模式;突出扶貧濟困,探索精準扶貧的新方法;實施重心下移,搭建優化義工服務的新平臺。鄭雪君用《從物質慈善到精神慈善》為題,成立市慈善總會的一個分會,聯合舉辦了17年的慈善大宴,讓溫州16萬貧困人群受益;赴地震災區雅安,籌資千萬,在當地建了一座震不垮的“溫州慈善樓”;籌資為云南旱災區挖了30口“溫州井”;“包機賑災”玉樹轟動了全國,還把公益慈善做到了海外。從物質慈善到精神慈善的歷程,立志將溫州晚報公益道德講壇打造為另一種“溫州模式”。
浙江省僑聯副主席、溫州華僑總商會會長、濱海大酒店董事長馮定獻以《有商業的地方便有美德》為題發言,提出企業家應該通過扶持教育等方式,在更廣意義上從事慈善公益。新時代需要更高水平的價值創造者,企業家所能做的,就是發揮企業的優勢,力所能及當好這方面的中堅力量。企業的慈善不應該僅停留在數字的增長上,而是應該從單純的捐贈轉變為扶智行動,從輸血轉變為造血。溫州市政府決咨委委員、溫州大學教授張小燕以學者角度分享《溫州“慈善”積累溫州“道德”》,從人文角度分享了她眼里的溫州慈善,闡述溫州人自古以來形成的慈善基因,即:溫州慈善積累了道德“合力”;溫州慈善積累了道德“義利”;溫州慈善積累了道德“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