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標本開展檢測。供圖/ 長寧疾控
疾控工作人員,或許是一線醫護人員之外,與疫情距離最近的一群人。他們的工作常常不為人所知,但如果沒有他們在幕后的無畏努力,我們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記者走進申城疾控工作的一線,記錄這群公眾生命健康的“隱形衛士”在抗疫戰斗中的點滴。
交接完標本、脫下一整套防護裝備,上海長寧區疾控中心的兩名年輕的工作人員楊雨帆和蔣亭安走進食堂,這里的晚餐供應已接近尾聲。這是1月30日的傍晚,兩個小姑娘剛剛執行完一次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和運送標本的任務。
這次回來算是趕上了晚餐時間的尾巴,而她們當天的待命時段是全天24小時。無論白天黑夜,只要轄區內相關醫院有疑似病例的信息發來,她們就要立即全副武裝趕往現場,走進隔離病房,與疑似患者近距離交流。
流調的目的是獲取被調查者的發病史、旅行史、接觸史等信息,為分析疫情的傳播路徑、控制疫情進一步傳播提供關鍵的依據,回答“病人在哪里被誰感染、可能感染其他哪些人”這兩個關鍵問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會根據患者發病過程中的活動情況,尋找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員,對他們采取相應的醫學觀察等措施。
因此,調查中她們要做到盡量細致。疑似患者最近一段時間去過哪里、密切接觸過哪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的班次等,這些信息,了解得能多詳細就要多詳細。碰到對方記不清楚的,她們還要想辦法幫助對方盡量回憶。一次簡單的流調,通常要花上半小時到一小時,這還不包括穿脫防護裝備的時間。如果碰到的情況復雜,則需要花費更長的好幾個小時時間。
流調完成后,如果需要對疑似患者進行標本取樣的,她們還要等待醫院的取樣完成,并換上新的一套防護裝備,將標本送回疾控中心進行檢測。
長寧疾控中心副主任蔡恩茂說:平時流調任務的執行以傳染病防制科的人員為主,他們是第一梯隊;而這次的疫情防控任務重大,來自其他科室的第二梯隊的人員也直接進入一線工作。
楊雨帆和蔣亭安就是平時的第二梯隊成員。入職分別只有一年多、兩年多的她們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剛剛結束的這次任務,是她倆第一次真正走進流調的現場。
“雖然我們之前都參加過很多次演練,但真正要面對實戰,而且還是這么重大的疫情,心里還是有點緊張的,就是不停地提醒自己要細致,不要出錯。”楊雨帆說。穿著防護服不透氣,近視眼加上護目鏡影響視線,這些都是她們要努力克服的。
談到對于工作中感染病毒的風險是否害怕,楊雨帆說:“這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去承擔和面對的責任,怕也沒有辦法去怕的。”
蔣亭安說,家人知道她要去一線,一直囑咐她好好保護自己,“所以我肯定要練好自己的技能,做好防護。”她說,家人也理解這是她的職責,需要她去做這件事時,她就一定要去做。
除了近幾天擔任流調的工作,前些天楊雨帆和蔣亭安也一直在數據組參與工作。“每天很忙,并沒有時間去想太多其他的。”不過,她們還是相約在執行現場任務時,都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我們希望能旺一點。”她倆笑著說。
兩位小姑娘說,她們的勇氣和信心還來源于同事的強力支持。“我們的領導、同事這些天都一直加班加點,有一位還幾乎通宵連軸轉。她不僅堅守崗位,還給我們總結出了非常實用的流調經驗。”
她們說的那位“連軸轉”的同事,是長寧疾控的余力。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大約10點半鐘,值班的余力接到流調任務,立即趕往同仁醫院。那個疑似患者是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氣喘得很厲害,說一兩句就要喘一會兒,對話過程比較慢。余力耐心地問完了所有問題,回到疾控中心,寫完流調報告并通過審核后,已經是第二天凌晨3點多了。她抓緊瞇了幾個小時,天亮后的7點,她又穿上防護服、提著標本箱前往市疾控送樣。
1月30日,長寧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運送標本。攝影/ 王煜
盡管如此,她還在開動腦筋,思考如何能把流調工作做得更好。余力平時就是中心里的“科普小達人”,有一手繪畫和制作視頻的“絕活”,她想到,可以試著把流調的整個流程做成小視頻,分享給要去現場的伙伴們。
1月28日的晚上有了想法,第二天她就和同事們一起著手做。同事去流調地點同仁醫院等現場踩點,回來后繪制平面草圖,余力在這個基礎上加工,很快視頻就傳到了同事們的手機里。同時,余力和季潔云、張展等多位小分隊的同事還整理出了圖文版的新冠流調“寶典”——流調SOP(標準處置程序)。
《新民周刊》記者看到,這份“寶典”對流調的全部流程介紹非常詳細,包括醫院的哪個位置有怎樣的設備、該走哪條通道、哪道門該怎么開,標本容器在中心的哪個位置領取,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所有重點內容都用突出的底色強調出來,還配上了許多圖片。視頻則專注于流調醫院病房現場的事項,加上聲音和動態元素,非常實用。這套圖文和視頻,已經成為長寧疾控流調小分隊人手一份、出任務前的必學功課。
“這些天最難的就是睡眠不足,平均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余力說,長寧疾控的許多工作人員在今年的整個春節期間都沒有一天休假。《新民周刊》記者在現場看到,長寧疾控的許多工作人員連續奮戰,中心主任趙文穗、副主任蔡恩茂的辦公室里都擺著一張折疊床,他們已經好幾天睡在單位,沒有回過家。
“這次我真正感到自己能為大眾做出貢獻,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名疾控人的職業意義。我們還要為抗擊疫情堅持下去。”余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