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思
摘 要:非國有博物館作為打造“博物館之都”的助力軍,在新的形勢下,如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為洛陽市“博物館之都”建設發力,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從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現狀著手,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期望借此對我國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洛陽;非國有博物館;文化產業
1 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現狀和特點
從2003年到2019年9月,經過河南省文物局審批成立的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共計51家,非國有博物館的數量在整個博物館體系中占比約為68%。
按照筆者調研情況發現,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辦館模式大體上可分為四種,即博物館+企業、博物館+學校、博物館+景區、博物館+互聯網。從現有的辦館模式來看,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嘗試利用“博物館+”的形式帶動博物館實現長久發展。從辦館主體或博物館所屬性質來分,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分為兩種:個人興辦和私企興辦。其中,個人興辦的非國有博物館又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沒有企業作為支撐的收藏愛好者個人興辦;二是有企業支撐,博物館法人是企業家或實業家。針對博物館運營資金來看,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運營資金大多依靠個人出資,屬于純粹的民辦民營形式。
2 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在數量上迎來了發展高峰,但是外部環境上的制約以及博物館內部的問題,使博物館在發展存在諸多局限。
2.1 身份缺失,政策扶持無法落實到位
1998年《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將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列入民辦非企業單位,歸屬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管理系統,承認了非國有博物館的合法性。但是,由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機構性質導致非國有博物館在管理監督以及財稅扶持政策等方面與國有博物館不同,非國有博物館很難享有財政撥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2.2 空間布局分散
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布局分散,北至孟津縣麻屯鎮,東至偃師市顧縣鎮,南至嵩縣縣城,西至新安縣磁澗鎮,館址分布星羅棋布。館際之間互動性少,資源以及信息共享不足,對公眾的需求無法及時做出調整。
2.3 資金短缺,供血不足
資金短缺,博物館供血不足,成為制約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首要問題。目前,洛陽非國有博物館運營狀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以企業作為支撐的非國有博物館,運營狀況相對于依靠收藏者個人出資的非國有博物館較好,而部分個人籌資創辦的博物館,因為資金鏈斷裂、供血不足而撤走。
2.4 專業人才缺乏
從現有辦館模式來看,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規模和運營管理上具有局限性。目前,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定位,一部分是作為公司產品的展示館,另一部分是作為個人興趣愛好的收藏館。前者辦館目的主要是為公司產品打響品牌;后者則在展陳設計上多以個人資金能力和喜好布展,藏品以傳統展柜結合展牌的形式羅列,缺乏專業的維護措施,博物館的運營管理和講解服務等方面都缺乏專業性人才。
3 促進洛陽非國有博物館走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 政府助力,落實相關扶持政策
從我國的現狀和現有體制來看,非國有博物館的運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輸血,但是在國家層面出臺了相關的促進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扶持政策,助力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2013年,洛陽市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但是由于非國有博物館的民營體制性質以及文物市場混亂缺乏規范和有效監管機制,促使《關于促進民辦博物館發展的意見》無法落實,相關的扶持政策無法落到實處。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應建立一套嚴格的建設規范標準以及文物市場有效的監管機制,對現有的非國有博物館進行定位定性,確定非國有博物館在博物館體系中的位置,依據實際情況建立適應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將發展與規范并重為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成長助力。
3.2 借力共生,實現共同發展
洛陽非國博物館在空間布局上較為分散,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廛河區、洛龍區、伊濱區、高新區、偃師市、新安縣、伊川縣、嵩縣、孟津縣均有分布。從空間發展模式劃分大體上存在三種形式:一是以社區空間為載體,博物館利用住宅建筑的部分設為收藏展示場所;二是以街道、學校為依托,博物館建設在交通干道和學校附近;三是以旅游景區為紐帶,博物館設置在旅游景區或景區周邊。結合洛陽非國有博物館的空間分布情況和旅游市場環境來看,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在空間發展上可以構建“一區自長·二點借勢·三區共生”的發展模式。
“一區自長”是指以社區空間為載體依靠自身力量創辦的博物館,可以結合社區力量,對博物館進行宣傳和展覽活動,服務的受眾群體以該區域的居民和收藏愛好者為主,并舉辦藏家交流活動和藏品聯合展覽。除去線下的交流合作,在線上可以創建博物館發展平臺,如藏品論壇、博物館發展論壇,利用互聯網將散落于全市的收藏愛好者以及實力有限的家庭型非國有博物館聯合起來,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展示平臺。
“二點借勢”是指以街道、學校為依托,建設在交通干道和學校附近的非國有博物館,可以選擇具有特色的街區作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空間集聚地。洛陽特色街區以澗西工業遺產街、老城歷史文化街為主,其次還包括五賢街、勒馬聽風街、厚載門街等特色街區。借助特色街區的名人名址,增強博物館的吸引力,打造品牌效應,在消費市場獲取資源優勢。
“三區共生”是指以旅游景區為紐帶,設置在旅游景區或景區周邊的博物館,可以與旅游景區合作,規劃好責、權、利,以景區帶動博物館的發展,同時利用博物館資源反哺景區的文化建設,實現共生共贏。
3.3 增強自造血功能,發展相關文化產業
博物館主體需要增強自造血功能,充分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發展相關文化產業。洛陽非國有博物館以“小而專”的特點得到社會地位和市場優勢,那么非國有博物館則應以藏品和展陳為核心,按照市場的需求結合旅游開發,生產相關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收藏展示、教育審美、休閑娛樂等多位一體的綜合效益。
3.3.1 做好核心產品和服務
非國有博物館要以藏品立館,要完善藏品陳列體系,突出展覽的主題,清晰明確地呈現展品的歷史發展脈絡。此外,豐富展覽內容,加強館際之間的聯系,非國有博物館可以與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合作辦展,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在教育欣賞的基礎上增設互動項目,提高參觀者的情感體驗。
3.3.2 開發衍生產品和服務,多元發展
利用博物館藏品的工藝、造型、名稱、知名度以及博物館專業特點、研究成果等做文化衍生產品的開發,依據市場需求設計不同類型和價位的衍生產品。此外,洛陽非國有博物館還可以利用無形資源與其他行業做跨界合作,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在圖書出版、影視制作、工藝品開發等多領域和文化產業上的其他單位開展合作。
3.3.3 設置休閑娛樂設施
非國有博物館可以在館舍內開設商店、餐飲等娛樂休閑設施。一方面增加博物館的收入,另一方面確保觀眾擁有舒適、愉悅的休閑體驗,從而提升博物館對公眾的吸引力。
3.4 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結合洛陽實際情況,非國有博物館可以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責任制”,在博物館的經營管理上實行董事會制,將非國有博物館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尊重收藏家物權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管理。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可以聘請博物館界的專家、企業家和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等組成董事會。董事會負責選拔館長、籌措大額經費、參與制訂經營政策、協助開展業務等,館長則從業務、行政等幾方面決定館內的日常大小事務。
在專業人才等方面,非國有博物館可以聘請國有博物館專業人才到民辦博物館兼職,并返聘國有博物館退休人才。同時,可與有相關專業的高校合作,讓相關專業人才到博物館工作、實習。
4 總結
洛陽非國有博物館在發展中要將博物館的公益屬性和經濟屬性相結合,在做好核心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下轉變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博物館文化產業建設機制,遵循市場的引導,利用合理的運營方式,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非國有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建松,陸敏潔.民辦博物館發展的現狀、問題和政策思考[J].文物世界,2011(3):69-75.
[2] 余紅心.從“活”到“火”的博物館經濟[J].決策,2019(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