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
摘 要:在文物考古的過程中,站在思想史的視角出發,可以更加準確掌握文物考古研究的基本方向,進而更便于從現實的角度把握文化對當今社會的啟示。在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中運用思想史視角,用現代的眼光看待原有的歷史文化,提高文物考古的價值。
文章從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視角進行分析,以銅鏡文物考古研究作為例子,分析了在歷史變遷中把思想史視角運用到銅鏡文物的過程,體現其歷史性的特征。
關鍵詞:文物考古;思想史視角;辯證關系
在文物考古的過程中,文物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形成的。文物可以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情況,體現某一時代的思想特征。從思想史的視角分析文化考古,要注意把握好文物本身蘊含的歷史價值,把這一歷史價值和現代社會結合起來。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留下的痕跡,反映它所代表時代的人類社會活動。不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社會角度看,都可以很好地體現人類文明的進步。文物考核要注重其社會性的價值,因此在文物考古的過程中合理應用思想史視角十分重要。
1 在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中思想史所包含的特征
文物考古研究時,要立足于思想史角度,挖掘文物背后體現的人類改造自然的狀況和社會生活狀況,把握住文物代表的歷史文化特征[1]。文物考古研究的思想史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1 將思想與社會結合起來
在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中,由于文物所反映出的社會學有兩個特征,一是它反映了知識社會的構建情況,二是它反映了社會知識的構建情況。以知識社會構建情況的角度來分析,知識構建是建立在社會基礎上的,知識在社會發展中是分散的[2]。以社會知識構建情況的角度來分析,這一知識結構比較看重對知識的把握,社會歷史的根源和基本是知識。要對社會與思想的雙向結構有正確的理解,需轉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個性觀層次和微觀層次,對現存的社會問題有一定的認知。現如今考古研究的方向就是“以史為鑒可知興衰”,把握好古代社會現狀,有助于促進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
1.2 歷史的社會實踐
人們產生思想的來源之一就是社會實踐,將思想史應用于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把握歷史的社會實踐,進而便于分析思想的產生和演變過程[3]。文物考古研究的實質是對社會歷史活動進行挖掘和分析。文物本身也包含了歷史文化的氣息和特征,以思想史的視角進行文物考古研究,能夠有效地反映文物所蘊含的社會歷史實踐活動,進而也便于人們理解歷史的社會實踐。
1.3 試圖改變思想史的寫法
倘若思想史的寫法可以改變,就要更要注重考掘知識背景和敘述的一般思想。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了這些資料,用思想史視野進行文物考古研究,考古的成就是思想在敘述的新資源,是思想史家一定會經過的闡釋和采擷的過程,采擷指的不是被思想史使用,指的是什么是采擷如何作為思想史所使用的資料[4]。闡釋被當成了思想史視角里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在思想史的語境里,闡釋是思想史對闡釋歷史意味進行解釋的過程。因此,要從新的角度觀察和認知,思想史才能夠把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思想現象吸納進來,再敘述和組織,思想史真正的變化就是形成了新的觀察、寫作和認知,如此才能夠說在重新改寫思想史。
2 論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視角——以銅鏡紋飾發展為例
以銅鏡紋飾發展為例,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結合思想史視角,分析了思想史視角在銅鏡紋飾發展過程中的具體體現。進行具體的分析時,首先要初步了解銅鏡文物的歷史發展情況,在了解的基礎上從文物本身的情況出發,關注社會生活的發展情況,分析文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體現出的功能,進而準確認識社會發展史。
2.1 銅鏡紋飾發展脈絡
銅鏡紋飾的發展特點具有歷史性的特征,不管是銅鏡本身還是青銅器,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見證了一段歷史的興盛與衰敗。在分析這一問題時,以文物考古的思想史角度出發,最大的影響因素是鑄造技術[5]。不斷進步的鑄造技術,有力推動了銅鏡紋飾的發展,使銅鏡紋飾經歷了一段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銅鏡文物最開始出現時,其鑄造技術還不夠完善,生產的數量也不多,銅鏡文物的紋飾還不夠完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到了漢朝,鑄造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鑄造技術和紋飾裝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漢朝時期銅鏡的發展到達了巔峰時期。經過漢朝銅鏡的不斷變化發展,隋唐時期的銅鏡紋飾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銅鏡紋飾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銅鏡文物的紋飾審美也逐漸提高。直到宋朝,隨著生活用品的大量出現,銅鏡的藝術價值漸漸降低,銅鏡紋飾的技術也逐漸衰敗[6]。從思想史的角度看,銅鏡文物在不同的時代的發展都有相應的特色,且不同時代銅鏡文物的裝飾風格也大不相同。
2.2 社會生活的思想史觀點
銅鏡文物可以反映一段時期社會生活的情況,研究銅鏡文物的過程中,銅鏡所體現出來的美學價值只是過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過銅鏡文物背后折射出的社會學意義和價值。從時代背景看,銅鏡包含著思想內涵,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想史和社會生活史。將不同時代的銅鏡文物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不同時代的銅鏡文物之間存在差異,表現出新的思維觀念。銅鏡文物的藝術價值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銅鏡的使用價值卻沒有受到關注。漢代和隋唐時期,銅鏡的藝術價值達到了一個頂峰。直到宋代,銅鏡文物的藝術價值逐漸降低,更加偏向實用性。從這樣的發展變化來看,銅鏡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變遷。同時,文物考古的研究要建立在思想史視角的基礎上。文物本身所反映的一個階段的社會歷史生活和文物自身的變遷,使銅鏡文物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有效體現某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想文化。
2.3 正確的思想史思維方式
在考古研究銅鏡文物時,要樹立正確的思想史思維方式,正確的思想史思維方式對文物考古研究有一定的影響。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當時的社會歷史發展狀況,了解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風俗和社會生活。從思想史視角思考問題時,要詳細了解當時的社會思想,分析社會思想,思維的正確性直接關系到文物考古研究的最終成果。在研究銅鏡文物的過程中,銅鏡文物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形勢、政治形勢和社會思想。我們在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基于當時的社會情況,把握好社會中構成的關系網絡。在選擇分析范圍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分析的關鍵點,這一關鍵點要能夠反映銅鏡文物的實質[7]。銅鏡文物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環境下產生和發展的,可以充分反映人們的生活需求,銅鏡文物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從審美需求向實際需求轉變。將思想史視角應用到文物考古研究,思維方式一定要正確,立足考古研究的大致方向,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給如今的社會經濟發展奠定的一定的史實基礎。
3 結束語
歷史文物考古研究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分析和把握歷史文物所反映出的當時的社會歷史現狀,通過分析某一文物的興起于衰敗的過程,分析和比較當時的社會生活,了解歷史發展進程,可以有效推動社會發展。合理運用思想史視角,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和研究歷史文物。不同歷史時期,文物體現出來的功能也不相同,也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更好地體現了歷史進步的特征。綜上所述,在文物考古研究中運用到思想史視角,有利于更全面地進行文物考古研究?!?/p>
參考文獻
[1]吳輝.論唯物史觀研究范式中的社會思想史視角——兼論馬克思與迪爾凱姆、韋伯的理論范式的關聯和區分[J].學術交流,2015(12):15-20.
[2]關赫.論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思想史視角[C]//《科技與企業》編輯部.“決策論壇——地方公共決策鏡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2016.
[3]劉方新,王昌燧,姚昆侖,等.古代陶器的長石分析與考古研究[J].考古學報,1993(2):239-250.
[4]李伯謙.中國考古學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重讀蘇秉琦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札記(提綱)[J].南方文物,2010(3).
[5]弗雷德·T·普洛格,陳虹.考古學研究中的系統論[J].南方文物,2006(4):84-92.
[6]趙金鳳.試談考古勘探調查在地下文物遺存保護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J].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3(2):19-20.
[7]沈頌金.論范文瀾先秦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