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又進一步。而提起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和奠基,就不得不提毛澤東,他親自決策領導了共和國的導彈武器研制和太空開發事業。而且,翻檢毛澤東詩詞,其中有不少“巡天詩”,映照了導彈航天事業的發展。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毛澤東1958年7月寫的《七律·送瘟神》其一中有“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佳句。
毛澤東這首詩的寫作時間,離他1956年2月首次會見我國導彈航天之父錢學森,不到兩年半的時間;離他1956年3月作出發展中國自己的導彈事業決策兩年多一點;離他1958年5月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只有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
把這些時間節點聯系起來看,《七律·送瘟神》表面上看是寫中國人戰勝血吸蟲病魔、感動天上瘟神的浪漫主義之作,在更深層次上又可以理解為抒發航天情的現實主義力作。
毛澤東的“巡天”詩情,首先在航天人那里找到了知音。錢學森曾說,創造“航天”一詞,他最初是從毛澤東的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得到啟示。“巡天”是詩情,“航天”是科學,詩人毛澤東用他的詩情啟迪了航天人的科學思維,航天人用他們的人文情懷驗證了詩人的思維創造。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翻檢《毛澤東詩詞集》,《七律·送瘟神》其二中有“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詩句。這里的“春風”自然可以作“東風”來理解,但“東風”一詞的真正來源,應該是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的名言,而這一名言,和導彈航天事業有著緊密聯系。
1957年11月,毛澤東訪問蘇聯時說:“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力量對于帝國主義的力量占了壓倒的優勢。”講話中,毛澤東對蘇聯10月和11月接連發射的人造衛星給予高度評價,并不無嘲諷地說到美國衛星落后于蘇聯,他們的“先鋒計劃”應該改稱落后計劃。
顯然,在毛澤東的眼里,東風壓倒西風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蘇聯發射了兩顆人造衛星。在這次講話后的半年內,毛澤東就做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決策。
“青云飄下能言鳥,黑海翻起憤怒魚”
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國U-2飛機侵入蘇聯上空時,被蘇軍用薩姆-2導彈成功擊中,飛行員跳傘后被生俘。這一事件使一廂情愿要改善蘇聯和西方關系的赫魯曉夫陷入尷尬和憤怒。
1960年6月30日,毛澤東作《七律·讀報有感》,其中有句“青云飄下能言鳥,黑海翻起憤怒魚。”毛澤東借這件事諷刺赫魯曉夫說:你不是在訪美期間大談什么“不戰不和”“和平共處”嗎?可就在你返國不久,美軍的U-2偵察機就對你蘇聯進行了間諜活動,“青云飄下能言鳥”,搞得你動用導彈把美國飛機給打下來了,“黑海翻起憤怒魚”。
其實,讓毛澤東感到驕傲的,并不是擊落美軍機的蘇聯軍隊,而是多次擊落美軍機的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1959年10月7日,剛成立十個月的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二營,使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一架飛躥到大陸上空的國民黨空軍RB-57D高空偵察機,這也是世界上首個成功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比蘇聯人用導彈擊落美軍機早了大半年。1962年、1963年、1964年,二營又連續擊落3架美制U-2飛機。
1964年7月23日,毛澤東在北京接見了“英雄營”全體官兵,這既是對官兵的嘉獎,也給了正在為共和國鍛造導彈利劍的航天人以極大鼓舞。隨后,中國導彈部隊又用自己研制的“紅旗”一號導彈,于1965年1月10日在華北地區上空擊落美制U-2飛機一架。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在中央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結束之際,毛澤東飽含深情創作一首《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參與“長征一號”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工作的同志,有感于毛澤東《長征》詩中的豪情,建議并經上級領導批準,將火箭命名為“長征”,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從此,“長征”就成為中國系列運載火箭的標志性名稱。
政治家詩人往往借詩來言志,毛澤東的“巡天”詩,就是用詩化的語言,詩意的情感,詩境的描述,來表達詩人的航天情、強國夢。頗具詩情畫意的航天人把毛澤東詩詞鑄在了導彈、火箭和衛星的銘牌上,更是裝進了自己的頭腦里,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航天領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摘自《毛澤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