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艷玲,張 婭
1.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1;2.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建筑與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欣賞風景,而是希望在旅游過程中能夠增長知識、豐富體驗,將文化產業的“創意性”和旅游產業的“直觀性”相融合。作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錢家渡境內河網縱橫、塘田交錯,無工業污染,是具有原生態特色風韻的水美鄉村,加之湖熟文化、古渡口文化印記深刻,展現了“詩中田園,畫里水鄉”的特質。
湖熟素有漁米之鄉、板鴨之都的盛譽,是江寧最大的圩區,錢家渡村以種植水稻和水產養殖業為主,但在生態、產業文化等方面比較貧乏,隨著國人的生態、休閑、文化需求日增,帶來了旅游產業的時代契機,我們借此打造以“漁”“米”為主題特色的美麗鄉村。村莊依據現有的農業規劃及功能區塊性質,分為六大種植區,發展以水稻、水八仙、蝦蟹為主導的產品,依托湖熟稻米之鄉的定位,提升產品知名度,繼而引發旅游吸引力。在“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的完整格局中,協調鄉村建筑、田園景觀、水鄉風光營建等鄉村旅游項目,并合理組織水陸游線,根據要素分布打造每一板塊內的旅游產品。
根據唐代詩人韋莊在《稻田》中的描述:“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我們結合二十四節氣的中的“稻”文化,開展面向全年齡層游客的農業生產和農事體驗活動。比如春季的雨水春耕、驚蟄松土,夏季的立夏除草施肥、芒種的小麥收割,秋季的立秋育秧苗、白露小麥備播,冬季的立冬剪枝、冬至積肥深耕。
(1)田園規劃分析。錢家渡村規劃總面積約480000m2,其中村落面積約23000m2,觀賞農漁區面積約113000m2,生產保護區面積約344000m2?。根據“漁米之鄉”的策劃定位,我們結合現狀村莊、農田、水域等規劃了水稻種植體驗區、水上餐飲區、觀賞七彩稻田區、水產養殖體驗區、觀賞菊體驗區、養鴨體驗區、保護性農田區等。以村落為核心活動區域,觀賞體驗性田園水鄉區緊鄰村落,并合理組織步行(木棧道)、自行車(綠道)及游船路線(船道),方便到達各參與體驗點,生產保護性農田水塘區位于村落外圍。
(2)村落布局分析。在保留原有村莊肌理基礎上,重新梳理路徑水系及公共活動空間,規劃出了民俗市集和農漁滋味兩條主街,周邊環繞村屋民宿混合區,打造濱水特色民宿和餐飲等。除此以外,還包括碼頭、濱水餐廳、村民活動中心、戲臺和供交流休憩的公共空間等。
根據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場景“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我們力求打造一個充滿生活場景感的人氣村落。
(1)特色集市。民俗市集街以稻谷類和漁類衍生文化產品為主,如秸稈畫等。其他傳統地域性手工藝文化產品為輔,如老地方、奇八件、雜藝軒、紅木閣、雅軒齋等。農漁滋味街以湖熟大米加工制品、湖熟板鴨為主,其它農漁類食品為輔,如青蝦、蟹、水八仙。如米字號、錢家板鴨、天香酒樓、漁夫樂釣、農家食坊等。
(2)公共建筑。濱水特色餐廳抓住江南魚米之鄉的圩區特質,結合水塘岸線設計濱水餐飲中心,營造面水、親水、戲水的體驗性氛圍,并提供湖熟大米類制品、板鴨及其他水產品和有機蔬菜等。村民活動中心依托原有建筑,在村落北部出口處設置村民活動中心兼游客服務中心,并結合公共景觀設計,為村民游客提供服務和休閑空間。
(3)民居民宿。濱水高級民宿保持傳統江田南水鄉民居風貌,結合庭園花木造景,注重鄉土材料技術和現代工藝的結合,打造田園水鄉濱水高級民宿,如命名為“溪臨桃源”、“柳蔭羅堂”。民居民宿結合鄉村地域特色、環境條件和文化民俗,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保持原有鄉土建筑風貌,利用當地建材如毛石、竹材等,塑造新中式水鄉民宿風格,如“聽風品水”。
(4)村落景觀。道路水系景觀通過在主路徑和水系中布置景觀節點小品和綠化休憩空間凸顯湖熟文化和漁米之鄉文化。公共空間景觀通過營建“戲臺演繹”“五谷豐登”“湖熟印象”等記憶場所,給鄉村文化傳承提供物質載體。庭院景觀整體保持鄉土風格,自然樸實,同時突出臨水特色。利用非完全隔斷式的庭園設計,力求天然樸拙去雕飾,突出鄉村景觀特質。
根據唐代詩人王維在《青溪》中描述的場景“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們力求繪制一副濃郁鄉情,絕美鄉景的水鄉田園畫卷。
(1)保護性生產農漁區域。保護鄉村就是保護傳統的農耕文明,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安身立命之本。村落外圍農漁實施保護性措施,維持原生態風貌,保障生產生活需求。
(2)觀賞性休閑農漁區域。依托互聯網+模式,打造智慧農業和旅游服務,在靠近村落區域打造觀賞休閑區,以土為樂、以水為友,將農漁景觀和鄉土植物融于景觀設計之中,通過三種游覽線路構建環形游憩網絡,為游客創造多層次互動的田園水鄉游賞體驗。
田園木棧道景觀由8 公里的棧道系統組成,連接6 個休憩平臺和3 個涼亭,提供了游賞的絕佳角度。田園綠道景觀全長18 公里,可步行及騎自行車,并方便到達周圍各觀賞點。田園濱水景觀全長15 公里,在游船線路周邊水岸線打造現代水鄉濱水特色景觀,力求在鄉土中體現藝術和未來。
南京江寧區錢家渡村按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標準進行改造更新,規劃以原始村落改造、天然圩區保護和文化旅游扶持為重點。提煉漁米之鄉的“稻”文化,以二十四節氣的主題農事體驗活動,打造“一核兩區”,即以村落為一個主要核心,以緊鄰的觀賞體驗性田園水鄉區,和外圍的生產保護性農田水塘區為兩區。挖掘錢家渡當地民俗特色,建筑、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市集、濱水民宿、水上餐廳等,營造美麗鄉村視覺空間環境的同時,使各年齡層游客獲得良好的參與體驗感。并且充分尊重場地特有自然特征,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助推錢家渡村生態智慧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