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來生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一隊,江西 鷹潭 335000
在建筑工程中常因施工要求而導致人工邊坡的出現,一旦無法正常處理,將引發嚴重的邊坡危害。對此,若能依據巖土工程勘察,將有利于增加建筑邊坡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最佳治理效果。其中經由巖土工程勘察可對建筑邊坡的坡頂、坡底與坡面中的巖土結構予以分析,由此在掌控巖土性質的基礎上確保所制定的邊坡治理方案可行性更高。尤其在周邊存在沉降區或惡劣環境的建筑場地中,若不采用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對邊坡穩定性進行細致分析,將造成工程竣工后出現安全隱患。所以,巖土工程勘察在建筑邊坡治理中有著顯著作用。
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所獲取的信息多為巖土結構、地下水分布等多方面信息,結合勘察數據,能在建筑邊坡治理期間找到可靠依據,以此評價當前是否具備邊坡治理條件,這樣一來,方可增加建筑邊坡治理有效性。同時,還可參照巖土工程勘察結果對建筑邊坡治理環節所存在的潛在風險予以規避,比如周邊環境存在沉降現象或地下水較多、邊坡巖土成分多為黏土等,上述這些均可成為建筑工程中邊坡治理階段的有用信息。因此,巖土工程勘察在建筑邊坡治理中可體現出客觀評價邊坡條件的重要優勢。
建筑邊坡治理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內容。而參照巖土工程勘察結果,可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經濟性。通常而言,建筑邊坡治理可在巖土地質勘察中找到消除地質病害的方法,由此確保建筑邊坡能夠獲得可靠的工程設計數據,最終降低投入成本。
巖土工程勘察要想在建筑邊坡治理中發揮出真正效用,還需充分結合勘察結果優化邊坡治理方案,以便達到最佳治理效果。
以長為45m,高為14m 的邊坡為例,其邊坡腳下設有4 層高度的建筑物,其與坡腳間距在3.3m 左右。原有邊坡治理期間采用的是塊石砌漿法,為了有效預防該邊坡出現軟化現象,經由巖土工程勘察對邊坡周邊地質條件予以分析,并判斷邊坡穩定性,最終重新整治邊坡。通過巖土工程勘察后發現:地質巖土包含素填土、粉質黏土、砂礫巖等成分,而地下水分布儲量較少,由于素填土等物質不具備固結能力。所以,邊坡治理期間不宜當成治理基礎予以利用,而砂礫巖因其堅實度較高,故而可在分析后將其充當邊坡支撐力。在整個邊坡中,它的坡度高達85°,砂礫巖厚度為3m,針對表現不穩定的邊坡在后期將出現較大隱患。因此,應予以治理。同時,從邊坡受理情況來分析,在遇到暴雨天,將造成地下水儲量增加,在邊坡自重與自然氣候影響下容易發生邊坡失穩狀況,最終增加治理成本。據此,經過勘察后可對邊坡的坡面重新設計其參數,進而增加邊坡治理的有效性。
在建筑邊坡治理中若能依據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對其進行輔助,將確保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具體可按照下述兩種方式獲取勘察信息:
(1)原位勘察,它是立足于原形態邊坡,通過對建筑邊坡巖土性質直接進行勘察,并掌握力學特征,此種方法無需采用鉆探形式即可了解邊坡巖土結構,但整體成本偏高,應擇優而選。
(2)物探測繪,物探與測繪的原理有所差異,前者依靠物理知識對邊坡沿途特征加以分析,而后者則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地形、巖性進行制圖,這兩種方法在建筑邊坡治理中都有著顯著優勢,可結合建筑物特點與邊坡所在位置選擇適合的勘察法。
邊坡若治理不當極易發生滑坡現象,故而應善于應用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及時分析巖土結構,以便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比如在建筑邊坡中,其中發現距離邊坡26.6m 處屬于泥巖性質,且表面隆起,而距離36.6m 處也存在塌落風險,故而采用噴錨法實施砼支護,但由于其坡面有著5m×10m×2m 的裂縫,對此在予以治理時需根據巖土工程勘察結果中關于巖性、結構的數據對其實施防水處理與噴錨支護,尤其是距離邊坡36.6m處的區域可采用種植植被等方式,確保邊坡處在安全狀態下,并且還應設置截水溝,防止滲水引發邊坡事故。
在建筑邊坡治理階段若應用巖土工程勘察方法,需進一步提高勘察人員與勘查技術的實踐水平,確保高素質勘察人員依靠高效勘察技術為邊坡治理提供有用信息,這樣一來,才能避免建筑邊坡后續出現病害,降低建筑物安全性。常見的勘查技術包含CT 技術與TSP 技術。前者利用勘察地震波形式對邊坡周邊巖土結構進行分析,之后判斷其穩定性,借助地質波動圖像予以勘測。后者重點勘察巖石斷層等現象,進而預測未來巖土走向。至于在提高人力應用水平時,可參照具體的勘察技術對其加以培訓[1]。
比如某建筑設計企業于2019 年6 月份組織了技術培訓會,共為30 人講述巖土工程勘察技巧與地層描述的重要性,并專門從黏土、粉土等類別分別予以講解,最大化鍛煉勘察人員技術能力。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勘察在建筑邊坡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若充分借助勘察結果開展邊坡治理工作,將強化治理效果,促使建筑物具備更高安全性與穩定性。對此,應從定量定性分析、多樣性勘察方法、防水與噴錨治理、人力技術水平等方面著手,由此確保在良好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增加邊坡治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