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輝
福建省藍深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000
PPP 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和做模式,也是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分散式污水項目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系統與污水處理系統兩大類。合作范圍包括投融資、建設(含勘察、設計)、運營維護。社會資本通過“使用者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收回建設成本、運營成本,投資期滿后將項目移交給政府或其指定部門。
(1)中標社會資本在《投資合作協議》簽訂之日起 30 天內設立項目公司項目公司,負責本項目投資、融資、勘察設計、建設,并負責提供項目設施的運營維護。
(2)項目公司股東結構,一般項目公司股東結構為(政府方占10%,社會資本方90%)中標社會與政府方組建項目公司,政府方承擔注冊資金的10%,不享受項目公司分紅。后期付費扣除政府發出資注冊資本金。
(1)項目的前期工作:一般項目公司負責(包括環評、水土保持等前期工作),費用納入投資總額。由項目公司承擔,對于政府方已實際發生并已支付費用,項目公司根據相關憑據返還給政府方。
(2)勘察設計: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由項目公司負責實施,項目所有勘察設計費會納入項目投資總額,項目公司應在項目準備階段進行調研。
(3)施工單位的選擇:按照《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九條“已招標方式選定的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可以不進行招標”。
某東南沿海城市分散式污水PPP 項目,28 年運營期。
(1)工程施工及設備管材銷售利潤(根據項目情況假設)

(2)其他基本信息

(3)測算結果分析

根據測算假定指標,主要有項目實施期間,施工利潤、借款利率、借款期限、運維利潤等因素,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按照最有利情況1 執行。
(1)分散式污水處理主要適用于地形復雜和農村人口居住較為分散,若區位條件允許的村莊生活污水,應進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
(2)現場勘察應充分了解水文及地質等實際情況,對污水處理站點選址一要滿足實際施工要求,進場道路是否滿足施工要求,二是污水處理站點涉及到征地問題應當爭求村鎮意見并對選址征地方案做選址意見書報送村鎮確認。
(3)因可研編制時期較早調研不夠實際等原因,經常出現實調人口數與可研差距較大,可要求各村鎮根據現有的人口數量開具證明,已便于測算村鎮污水處理站運行水量。
(4)污水處理站點選址確定后,方可對村鎮污水收集管網設計。初設階段圖紙要盡可能收集到位。一般要求80%收集率,初設要做到90%以上的收集率,施工中會存在無法施工甩項問題。
(5)初步設計是在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和控制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工藝技術、投資概算、控制及分配建設投資的關鍵步驟。
(6)初設批復后,根據實際現場施工情況設計施工圖紙,現場情況存在很多排水溝渠,道路兩側農田能利用路兩側排水溝盡可能不去破除路面施工。
(7)施工圖審查完專家出具評審意見,最終圖紙審查通過后。項目公司盡快辦理施工許可證,報當地質監站進行備案,并做好開工前準備工作。
2.2.1 污水處理站征地
污水處理站點土地征用是否順利是項目實施的前提。盡管征地問題由建設主管部門出面協調,但配合工作還是由項目部要落實到位,鄉鎮村委普遍認為污水處理PPP 項目是主管部門作為業主,跟村委沒有關系,導致施工過程配合不到位等問題。
2.2.2 分包班組管理
總包方承擔本工程各項目施工任務,其中一般對專業污水處理等進行專業分包,管網施工班組一般采用勞務分包模式。同時每月制定的施工計劃按時按質完成施工任務。
2.2.3 工程進度管理
施工單位要按照工期要求必須編制的施工進度計劃,并且要以此為管理目標,進行全程的監督與檢查。在此過程中,項目公司需要隨時監督、協調、優化整個實施工程中的偏差,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工期目標的實現。
2.2.4 工程質量管理
PPP 項目的污水處理工程包括后期合作期間的的運維工作,所以施工質量的好快直接會影響后期運維成本,所以項目公司即使施工單位同時也是“業主方”。
2.2.5 全過程造價管理
全過程管理應把前期的決策、設計、招投標與施工階段造價管理有效結合,并把握好結算和決算階段的造價管理。特別施工階段對可能超概算問題要及時上報給主管部門,避免結算超概算。
2.3.1 污水收集系統維護
污水管網的運行管理污水管網的清通工作,需要有計劃地對管道進行養護,定期檢查和維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改變原有的排水管網的管理和養護理念,讓養護維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機械化過渡,不斷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有效提高污水管網的工作效率,創造更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2.3.2 污水處理系統維護
在正常運行的情況時,只要把電控拒上的總運行、自吸泵、送水泵、回流泵的選擇開關打到自動方向。本設備所有系統都是以白天運行晚上停止的方設自控運行。操作人員只需每天或每周進行例行的巡視。

設備故障分析表
以上為主要故障分析,故障的修理應由專業運維人員進行維修,非專業人員不得私自拆修。
3.1.1 群眾抵制征地的風險
由于征地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加上群眾對征地的政策缺乏理解,因此在征地問題上群眾往往會與政府站在對立面,以抵制征地為由阻撓施工[1]。
3.1.2 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風險
項目涉及征用少量農田及林地變成污水處理站,污水管道施工大部分需要破除現狀水泥路面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在建設期間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包括施工噪聲,粉塵,廢棄土石方,生態破壞的影響等。
3.1.3 融資風險
PPP 模式融資目前受制于政策性融資環境去杠桿,另外一方面財政部再次約束PPP 政策環境和賬務風險,限制融資平臺和非國有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參與PPP 項目,企業很難通過金融平臺融資[2]。
3.1.4 運維風險
分散式污水具有分散性、單個設施小規模、服務人口密度低的特征,后期增加建設、運行以及管理成本。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成本在更大的趨勢上高于城鎮污水處理的成本。
根據對項目可能誘發的風險,建議采取下述風險防范措施。
(1)建設方協調周邊村莊召開村民代表會,通報污水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征占土地情況;協商確定土地補償,安置補助,青苗補償標準。并要求在補償金兌現無異議后方可入場施工。
(2)建設期間嚴格要求和監督施工單位文明施工,減少擾民,施工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廢棄土石方,粉塵等有可能污染周圍環境的,采取分段施工等措施,減少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
(3)拓寬融資渠道,必須引入國有背景的投資人合作。一是提供平臺支持,促使金融機構愿意參與到PPP 項目股權投資中。二是進入國資上市企業,國資背景的上市平臺可以很便利的利用各種融資工具將債務交給市場,同時增加的訂單可以帶動股價的上升,助推國資持股的股價價值攀升。
(4)污水處理設施分散,對污水電控設備增加PLC 控制模塊,同時引入5G 網絡遠程技術,對設備與運營情況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實現遠程化管理。可大量減少運維人員成本,由原來1個人負責5個站點,到1個人負責50-100個站點的管理工作。
項目實施后,可以基本遏制近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完全控制由于人為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環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和資源循環利用,實現農村人居住生活環境的良性循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