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驍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自1998 年后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發展進入實質性落實階段,琳瑯滿目的各式商品房層出不窮,購買成本與家庭物質經濟的不匹配,保障性住房成為解決住房矛盾及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針對保障性住房總體布局的合理性及局限性,其室外環境是提升形象品質和居民友好互動交流的重要紐帶。各種形式的設計思路及設計標準不斷涌現,模塊化設計思路最具代表性,其可囊括各種功能需求及設計手法形式。
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租賃住房、安置房等,理論上是為了促進相關市場的健康穩健可持續發展,其主要面向低收入人群,屬于剛需產品。這種類型住房相對市場上的商品類住房在工程成本上而言顯得較為低廉,具有經濟性及適用性等優點。針對這種低成本的適用性住房的室外環境空間最適用的就是景觀模塊化設計。
景觀模塊需基于保障住房類型及適用人群進行合理靈活組織,現有景觀功能模塊劃分及模塊庫建立內容主要分三級。
(1)一級模塊劃分:道路交通組織與管控/出入口管理模塊。
(2)二級模塊劃分:單元入戶模塊、消防登高面美化、活動空間模塊、健身場地及跑道模塊、架空層模塊、中心庭院。
(3)三級模塊劃分:公共晾曬模塊、停車位模塊、鋪裝材料及樣式模塊。
(1)相對獨立性:可根據區域特性單獨定制設計,模塊間可獨立區分設置。
(2)通用性:滿足更大數量不同社區的快速定案出圖設計需求,易實現模塊間互換需要同時保持輸出一致性,針對類似空間及需求可套用多種模塊。
(3)互換性:保證橫縱模式通用體系,跨功能通用模塊,模塊間功能互相聯系穿插組合交互。
(4)高效益:模塊式運用可以提供標準化過程,有效節省設計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錯誤的方向。
(1)景觀工程成本主從分配原則。
根據空間的重要程度和業主的敏感度將景觀成本進行分級分配。
高敏感區:主次入口、中心區域、兒童活動區等,屬于一級造價重點打造,約高于單方造價。
敏感區:年活動區、運動健身區、單元入戶等,屬于二級造價適度打造,約等于單方造價。
次要區域:附屬裝飾設施(車庫出入口、圍墻、道路旁、邊角地帶、宅間花園等其他區域)屬于三級造價節省打造,低于單方造價。
(2)入口優先管控原則: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
(3)交通組織便捷性管控。
①地面不設置非機動車停放空間/機動車空間或集中少量布置;②最便利地下車庫出入口設置,人車分流;③便捷歸家路線。
(4)無障礙設置:全區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便于輪椅、嬰兒車等通行。
(5)入戶空間:入戶標識及垃圾分類空間設置,部分區域需同時設計社區公共清洗池。
(6)活動空間:兒童及成人活動區基于工程成本限制及后期維護管理不設計洗手池等易污染及易損壞設施;滿足健身跑道條件社區,跑道長度易設置≥300m,寬度≤1.8m,跑道不結合車行道設計,成人活動區設置不擾民的健身多功能場地。
(1)社區出入口設置以規模大小為基準數量2~3 個,其中主要出入口是社區重要的對外形象,門架式入口結合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三個管制系統以及門衛室,根據不同的社區風格、場地因素及尺度關系進行靈活搭配。
(2)社區管控包括圍墻系統及出入口管控系統,圍墻系統最常用有“欄桿+結構柱模式”“綠籬+墻體”、綠籬幾種模塊,出入口管控模塊最佳組合方式“門衛室+車庫出入口+消防主要出入口(平常人行主入口)+非機動車車行出入口”,這種模塊組合是最佳的人車分流管控模式,人行車行都可以做到最便捷的管控。
道路交通組織包括停車位布置及車行人行歸家流線及道路分級系統,停車位布置考慮居住人群活動出行的安全,建議脫離人行系統集中布置或獨立車行系統內布置。社區道路分級常用一級道路≥4m(園區主要環路,用于消防車行及主要人行)、二級道路≥2.5m(為園區主要人行道路)、三級道路1.5~1.8m(人行支路)。
(1)中心庭院模塊。
中心庭院對于保障型住宅是整個社區的第二形象區,起到社區交流,全齡互動場所的銜接和過度作用,保障房的工程造價較低廉所以中庭區多用大面積的草坪空間,平整的綠色空間可以提供各種可能性功能,同時也可作為社區的中心人群集散區。可圍繞草坪空間布置相應二級功能:鄰里交流互動空間、戶外辦公空間、草坪瑜伽空間、外擺空間、戶外劇場、露天影院、戶外書吧。
(2)入戶模塊主要配置有入戶矮墻/景觀LOGO 花池、公共沖洗池、垃圾分類處理區、臨時等候會客區、入戶道路/入戶平臺。
一類2.5%~3%緩坡無高差入戶。
二類大于等于3%坡度,無法消化高差入戶空間,需配置無障礙坡道,利用綠籬、綠化組團及入戶景墻裝飾。
(3)消防登高面模塊。
消防登高面+活動空間:利用消防登高面結合活動場地,設置漫步道、跳格子等趣味活動,增加碎片式健身空間,多區域布置,美觀兼具功能性,滿足下樓即健身。
消防登高面+休憩空間:利用消防登高面結合休憩場地,提供臨時等待、遛彎空間。
消防登高面+景觀會客空間:利用消防登高面結合休憩、會客場地,為業主提供臨時休憩、會客等待空間。
(4)活動空間模塊。
成人活動模塊:集中型活動模塊滿足居民的基本鍛煉需求,設置充分滿足各個部位活動的器械及場地,根據社區規模及地塊具體布局結合健身跑道及消防等高場地進行合理布置,器材顏色及形式需根據鋪裝顏色材料及建筑基本色調制定。碎片型活動模塊利用社區宅間或架空層空間進行專項活動類型布置,其模塊形狀相對靈活,可以使功能景觀節點流動性更加合理,其只要只針對狹長形及服務半徑不足等類型的社區總體布局。
兒童活動模塊:不同于其他類型景觀功能場所,是專門供兒童游樂的空間,主要服務對象為3~12 歲的居住區兒童,根據功能性可以劃分為3 個主要區域,分別是活動場地、休息場地、其他配套場地,兒童活動場地標準面積0.3 平方米/戶,距離車行道≥10m,服務半徑為300~500m。活動場地可以通過變化的地形增加游樂功能、設置滑梯等,增強可玩性,滑梯處設置沙池可以吸引和容納大量的兒童進行長時間活動,消防登高場地內的兒童活動場地多用成品可移動活動器械及趣味圖案英文數字等平面化設計。
兒童活動場地設計基本要求:可達性、安全性、游憩性、多功能性。
主要設計思路:融于自然,寓教于樂,場地結合自然元素。
強化色彩及新奇圖案形體,兒童對色彩和造型比較敏感,鮮艷活潑的色彩及多變的造型更能吸引兒童的眼球及玩性,不同的材質色彩的空間劃分可以帶來更豐富多彩的心理感受和玩耍體驗。
鮮明主題,制造趣味,通過確立某個鮮明主題,運用夸張,奇特的造型設施營造新奇娛樂場所。
(5)跑道模塊(按社區規模劃分跑道類型)。
①大規模社區設置場地·大環道,跑道長度≥500m,貫穿整個社區,一般選取社區一二級園路中的一段作為健身跑道50~100m 設置里程數地面標識,利用消防登高場地設置休憩平臺及碎片健身場地。跑道整段功能分配為:起跑熱身區-持續慢跑區-緩步區-休憩區-超越區-沖刺區等;②小規模社區及區域外環道內有布置停車位的社區設置微汗小跑道,建議與社區二級園路結合設置400~500m 的環形慢跑道,50~100m 設置里程數地面標識,同時設置慢跑加油站,為健身跑道配套相應的熱身、休憩設施。
(6)架空層模塊。
WO 架空層作為社區及家庭的第二會客廳,以歸心理念,打造全齡化體系,主要模塊可劃分為交融中心、活動中心、交互中心、共享中心、社區交流、休閑運動。
交融中心主要功能:社區交流、休閑運動。
活動中心主要功能:社區學堂、藝術沙龍、休息驛站。
交互中心主要功能:陽光草坪、樂享天地、閱讀中心。
共享中心主要功能:休閑共享、兒童共享、青年共享、老年共享(全齡化設計)。
4.3.1 公共晾曬模塊
模塊主要布置在日照時間≥3h 的次要空間,服務半徑在50~100m 范圍內,主要面積配置每1000 戶六組/50m2,場地樹種要求無毒無刺無掉果且周邊不種植大喬,場地四周不種植0.5~1.5m灌木,防止晾曬,建議種植叢生臘梅、叢生木槿、紫荊等落葉小喬,區域需增加“禁止攀爬”“寵物兒童不宜進入”等標識標牌,保障居民安全。晾曬桿高度不宜超過2m,模塊組參數為3 或4 的倍數。
4.3.2 停車位模塊
模塊集中式布置,常用材料有:瀝青、PC 仿石磚、植草磚、小料石等材料。車檔最優選擇:成品PC 車檔。
車輪擋一般設置在距停車位端線0.6m 處,車輪擋高度范圍80~120mm。
4.3.3 鋪裝材料及樣式模塊
車行道、非機動車道、健身跑道:多用瀝青及混凝土,可減少后期維護管理及大面積便捷施工,單價平均在400~450 元/平方米。
商業區、主要人行園路、休憩廣場、入戶空間等:為保證工程成本多以常見花崗巖或仿花崗巖石英磚(人行園路及構筑)為主要選材,主要色系有白色、灰色、黑色、黃色、紅色,車行園路常用50~80mm 花崗巖,景觀構筑園路常用20~30mm 花崗巖、仿花崗巖石英磚、60~80mm PC 仿石磚。
成人活動空間:材料選擇常用塑膠及彩色混凝土,水性塑膠單價平均在320 元/平方米,色彩需根據整體小區風格顏色基調確認。彩色混凝土單價平均在400 元/平方米,質地對比塑膠較硬。
模塊化設計運用十分廣泛,在保障型住房景觀設計領域中的引用,對設計及工程都具有短周期可實施性強的特點,各個景觀模塊間靈活組合和交互同樣可以達到市面上商品房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