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平
(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廣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番禺區消防救援大隊,廣東 廣州 511400)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現代工業與建筑業等行業蓬勃發展,雖然提高國民經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發生火災的概率,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發現,每年發生火災的數量居高不下,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火災若是不加以嚴格控制,將會危害人民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甚至引起社會恐慌。例如,在某地區發生了爆炸案,消防員在撲滅火災的過程中,被壓埋在坍塌的墻體下,導致有數名消防員英勇犧牲,在哀悼英雄的同時,對開展消防活動中的安全也不容忽視。
1.1.1 缺乏安全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消防事故的規模較小,導致部分消防人員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火災的危險,甚至將消防裝備束之高閣,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當遇到嚴重火災時,若是沒有隨身配備消防裝備,將會增加危險程度,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對于較為貴重的器材實際操作次數較少,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將難以熟練使用,嚴重的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缺乏合理運用[1]。
1.1.2 素質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火災現場處于煙霧彌漫的狀態,秩序較為混亂,容易引起人員恐慌,影響了消防人員對火情的判斷。例如,在定位起火點時,由于火災現場十分混亂,可能無法準確發現潛在的安全風險,使救援活動遇到阻礙,從而延長救援時間。此外,在接到火災報警后,消防人員可能在沒有掌握詳細信息的基礎上,就需要立即趕往火災現象,導致在開展救援活動中屬于危險境地,時刻都存在燒傷的風險。此外,在現代建筑行業中,往往會使用各種裝飾材料,且其中存在眾多的易燃品,將會對火災起到輔助作用,尤其在化工廠或汽油加氣站等場所,一旦遇到明火,易燃易爆物將會產生爆炸反應,加速火災的蔓延。由于消防人員對火災的建筑結構缺乏了解,救援路線將會增加出現失誤的可能性,再加上建筑結構具有一定復雜性,消防人員若是不了解地形,將不利于對被困人員開展救援活動,因此,應當全面了解建筑結構,掌握火災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火災現場往往充斥著大量的有毒物質,一旦不慎吸入體內,將會危害人體健康。設備的性能質量對救援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影響,若是在設備不完善的情況下救火,將會降低火災救援的成效,導致消防人員在火場迷失方向,當時間流逝后,將會嚴重損壞消防人員的身體健康。此外,市場中消防裝備的種類五花八門,其質量也具有一定差異性,若是采購了不合格的產品,將無法阻隔火場中的有毒氣體,一旦進入消防人員體內,將會使其動作遲緩,降低火災救援的效率,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在運用消防裝備時,部分消防人員無法熟練掌握零配件的應用,導致裝備缺乏通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火災的救援效率。當裝備缺乏配套設施時,將會為火災救援埋下安全隱患,例如在配置空氣呼吸器時,由于缺乏充填裝置,導致無法應用檢測功能,對設備的健康狀況不了解,在救援時容易出現問題。同時,若是沒有將空氣瓶連接器安全在救援拋投器上,將會對訓練使用產生一定影響。
2.1.1 增強消防人員安全意識
消防人員是火災救援的第一道防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應當具有較強的安全防范意識,嚴格按照規定流程進行滅火,才能盡量減少傷亡。對于剛入職的消防人員而言,對救援活動抱有一定的緊張與興奮,對操作救援設備容易出現失誤,因此消防部門需要加大培訓力度,通過防護練習與實戰訓練,使其增強安全意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在滅火救援活動中,由于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消防人員面對著大量未知的危險,增加了救援的難度,因此,需要提高其安全意識,為開展高效救援行動奠定堅實基礎。消防部門在日常訓練中,需要學習安全知識,樹立正確的消防理念,深刻認識安全的重要性,應當嚴格執行命令,將團隊安全放在首位,學會自我防護與互幫互助,共同作戰,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杜絕出現個人英雄主義行為。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訓練時,需要加大防護設備的使用,每名消防人員都熟練使用呼救器、防化服、防火隔熱服、空氣呼吸器等設備,及時設備成本較高,也需要確保充足數量[2]。
2.1.2 提高消防人員的素質水平
安全偵察在火災救援行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消防人員應當做好偵察工作,堅持正確的偵察理念,確保安全小組與安全員之間完美對接,配備齊全探測儀器與防護裝備,并且隨身配備空氣呼吸器,有效預防火災中存在的危險。在偵察過程中,需要觀察以下內容:觀察爆炸、電源、煙霧、高溫等情況;觀察建筑物變化,以及火情的動態;觀察屋頂、屋架、外墻、內墻等可能發生坍塌的位置。在火災救援行動結束后,觀察墻體、樓板、屋架等情況,確保沒有危險的情況下,盡早離開現場。
在消防人員中,需要推選統一的領導者,確保高效指揮現場,快速完成救援任務。指揮人員需要具有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學習先進的思想,做到聽黨指揮,有效控制火災現場。若是遇到無法控制的局面,需要當機立斷,下達撤離的指令,確保人員安全,防止發生責任事故。在火災救援行動開始前,需要全面偵察現場,當了解詳細情況后,才能下達救援命令,確保迅速出擊,有效控制災情的蔓延。在偵察過程中,消防人員需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于地勢較為復雜的區域,可以使用無人機進行遠程偵察,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傷亡。而派遣人員偵察現場時,需要配備齊全防護設備,以及先進的探測儀器,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基礎上偵察火情,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噴濺、濃煙、回燃,之后對偵察線路進行調整,以此滿足火災救援的需求。由于在火情的擴散下,建筑物可能會出現倒塌等現象,需要準確判斷火情的發展趨勢,才能為順利開展救援活動提供保障。
2.1.3 加強培訓與演練
在火災現場,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因此,消防部門需要加強日常的培訓與演練,主要目的是將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展現在消防人員眼前,使其先在心理上有初步準備,才能靈活處理各種問題,通過實際演練,不但可以鍛煉靈活的思維模式,而且可以熟練掌握相關技能,不斷豐富作戰經驗,即使在真實的火災現場,依然保持穩定發揮。同時,消防部門應當根據消防需求,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以此滿足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的需求。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將會潛移默化提高身體素質,為火災救援提供安全保障,提高存活率[3]。
在培訓過程中,消防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密閉空間時,先對燃燒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在墻上鑿個洞,使用水槍向內噴水,使室內溫度減低,防止出現爆燃現象;②當火災是由電氣原因引起時,需要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切斷全部電源,若是處于必須帶電的狀況時,需要配備齊全絕緣的衣物,并且將接地線安全在水槍的接頭上,才可以使用水槍,在噴射時,需要盡量選擇較大尺寸的噴水頭,站在較遠地點進行噴射;③救援時需要與高溫物體或熾熱物體保持一定距離,然而,由于夜晚視線較差,可能會難以分辨高溫物體,尤其是建筑表面的鋼水,具有較大的殺傷力,禁止用水槍或泡沫進行撲救,若是沒有及時處理,將會造成嚴重的燙傷;④對于爆炸品或煙霧,需要確保穿戴齊全呼吸器和防護服,避免造成傷害,在排除煙霧和爆炸物時,需要時刻控制火勢,將爆炸品轉移,使用降溫或冷卻等方式,處理無法移動的物品。
救援設備是開展救援活動的基礎,需要確保設備具有較高的性能與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尤其在防護性與密封性方面決不能有失,為消防人員高效完成救援行動奠定基礎。例如,在購買照明燈、呼救器、防化服、防火隔熱服、空氣呼吸器等防護器材時,需要參考《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確保數量充足和功能先進,具有較高的質量。消防人員應當規范裝備管理,實現人裝的最佳組合。需要掌握器材設備的基本情況,建立完善的數據庫,在引進裝備器材時,需要確保具備齊全的文件資料,掌握裝備型號、維護情況、技術性能等,通過制作電子標簽,實現一體化管理。在使用空氣呼氣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在使用前,需要觀察壓力表的讀數變化,在規定時間內,確保下降小于2MPa,反應出具有良好的高壓氣密性;②需要檢查供給閥的動作,保證處于靈活狀態;③在帶上呼氣器時,需要打開氣瓶開關,使供給閥杠桿開始工作,在呼氣或屏氣的過程中,若是供給閥沒有咝咝的響聲,說明具有良好的匹配性;④需要檢查呼吸閥、環狀密封、全面罩的鏡片與系帶等,確保供給閥與連接部件之間正確連接;⑤在佩戴時,需要快速斷開接頭,防止損害全面罩,根據自身的身材,調整好腰帶和肩帶,確保牢靠與合身;⑥在戴好面罩后,需要按壓供給閥的杠桿,確保開關可以靈活使用,之后系緊全面罩,調整到自己舒適的位置。
綜上所述,消防人員應當將安全第一作為首要原則,在此基礎上開展火災救援行動。同時,需要不斷更新理論體系,熟練掌握火災救援技能,準確偵察火情,科學制定救援方案,嚴格遵守相關制度,為順利開展救援活動提供保障,有效控制火災的蔓延,減少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