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李強
(山西昌興致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當前我國建筑工業化的主要實施方式是裝配式結構,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廣,設計、施工和生產等單位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相關質量控制高度重視,也出臺很多相關的政策。在裝配式構件的質量管理中,設計和建造師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想要控制施工質量,除了對工程進行高標準和精細管理,還需要對工程方案、施工圖設計、構件深化和生產、安裝施工以及驗收進行全過程管理。本文總結我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控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提出建議。
在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先論證采用裝配式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可行性,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對實施的方案以及基礎條件,技術經濟性以及相關的風險進行評估,綜合考慮相關的政策、預制構件生產廠商的能力與質量、相關運輸的距離和道路情況、經濟性等,為立項提供相關的決策依據。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相對于不同的工程、實施主體,控制的要點也不同。建設單位在建設之前應當明確不同主體的責任,將質量控制的要點落實到人,實現對項目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建設單位作為實施主體之一,應當建立工程質量責任制,落實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監督和協調作用,督促工程建設的相關單位和個人落實質量管理,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工程質量缺陷和事故提出處理建議。
裝配式建筑在施工時存在如下問題:①構配件在生產、堆放、運輸和檢驗、保養中均存在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預制構配件造成一定的質量損壞,構配件的損壞對整個裝配式結構造成一定的質量影響;②施工單位對構配件的施工缺乏相關的預見性,沒有科學的質量規劃和管理,施工方案沒有經過細化而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相關的機械設備準備不充分等都會影響構配件的生產的速度和質量;③人員對構配件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缺乏重視,會導致構配件的節點連接質量不過關、澆筑混凝土的強度不足、鋼筋的連接強度不夠和搭接不規范、保護層厚度不足耐久性差,導致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差,對建筑工程質量產生不良影響;④相關的施工管理人員協調工作不到位,構配件生產條件差,缺乏對分包的管控,導致構配件的生產質量不過關,制約裝配式結構質量的發展。
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進行質量管理可以分規劃和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構件深化設計三個階段,設計單位對各個階段的工作進行總體控制和審查。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設計單位應當做好現場控制工作,派駐現場設計代表,對生產中的問題進行實時掌握,并解決設計中存在的缺陷問題,比如對圖紙設計進行解釋,施工具體情況與圖紙設計不符應當如何處理、設計變更等,做好設計服務。
設計單位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設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除了考慮結合建筑的功能和造型外,還應當綜合考慮整個建筑工程,對不同部位的構件尺寸、型式等進行反復確認,實現構配件生產的流水化、標準化。進行施工圖設計的時候還要考慮到之后施工的水電暖等工程,預埋件和管線等的預留,實現一次到位。檢查相關的設計是否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施工圖應當在平面、剖面圖上準確表達預制構件的使用范圍、編號以及位置、明確節點施工要求,對于預制構件的圖樣、配件標準化和選型、性能設計也應當進行規定,滿足后期深化的需求,減少圖紙的變更和修改。圖紙設計完畢之后需要對圖紙進行審查。
施工圖完成后,施工單位還可以聘請相關的深化設計單位對圖紙進行深化設計,深化設計單位應當有豐富的實際生化經驗,能夠優化結構,在控制施工質量的條件下節約成本。在深化設計前,設計人員應當仔細審核建筑、結構、水、暖、電等圖紙,補足遺漏和矛盾的問題,提出深化設計規劃,與預制構件廠和施工單位緊密配合,保證設計成果能夠滿足工程實際需要,然后通過設計單位的審核。
構件的生產應當有嚴密的質量控制和管理計劃,以保證生產的質量,質量管理應當涵蓋構件的全過程和特點,預制構件的生產與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存放和運輸等相關,因此需要明確相關要求,保證質量管理的有效運行。
生產單位應當安排合適的技術方法,對整個構件的生產流程進行組織,保證預制構配件的生產順暢,實現對生產計劃的安排。在生產之前工廠的總工程師應當帶領技術人員對圖紙進行會審,對生產中存在問題的部分提出修改建議,考慮到生產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做好預案。工廠負責人應當根據生產的規模安排好生產方案,并提前編制需要的資源計劃,落實工期,并做好質量和安全保證方案。再次制定生產管理的工作流程與職責分工,制定成本與環境管理的方案,提出生產目標。最后制定與落實構件的試生產方案。
工廠的生產質量控制體現在首先具備相關的能力和軟硬件設施條件,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生產能力。其次在生產的過程中自身具備檢驗的手段,在生產過程中根據詳細的技術參數進行試生產,然后檢測合格后,標記好相關的質量信息。在前期生產準備工作中,設計單位首先對工廠進行交底,明確技術要求,生產工廠提出技術方案與質量控制措施,由施工單位審核,組織首件驗收。生產中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應當派人參與監造。生產中對模具、鋼筋和混凝土、預配件、構件的成品堆放和運輸應當進行檢驗,每一道工序都應當有相關的質量檢驗制度和方案,規定好每一位質量控制人員的職責,保證不合格情況的處理,檢驗記錄的形成等。
模具和原材一般都是按批抽樣,遇到不合格的情況可以重新檢驗,不合格的集中退貨,檢驗的目的就是要保證材料和構配件的質量能夠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質量檢驗的資料要保留并能夠追溯原材料的性能。原材料中的鋼筋套筒必須符合相關專業標準的相關要求,而且套筒進場應當檢測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和接頭型式等,還應當進行抗拉強度試驗,然后制作三個連接接頭試件,養護28d 后進行抗拉強度試驗,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現場施工管理應當有相關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對構件的安裝方法和施工方法進行落實。裝配式構件的重點控制環節有構件進場驗收、施工驗算、構件的安裝、節點的施工等,必須制定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
裝配式構件進場時應當檢查合格證,并檢查相關的尺寸、強度等是否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結構的性能和其他性能檢驗報告進行檢查,現場采用儀器對構配件的尺寸、預埋件的規格、數量等進行檢查,對接觸面的質量、鍵槽的質量、構配件的標識進行檢驗,保證構配件的質量符合相關要求。
在施工中,施工單位應當對現場施工需要的臨時支撐和吊裝器具進行深化設計,并進行相關的計算,討論計算書。保證臨時支撐的承載能力滿足相關施工荷載和支撐條件的要求。對預埋的吊具根據構件的形狀、尺寸和重量等進行參數配置和受力安全性計算,對吊索的水平夾角進行測量與計算,夾角較大的可以增設分配梁或者桁架。
節點的后澆混凝土通常澆筑在現澆、預制混凝土接縫處或者預制、預制混凝土接縫處,在質量控制中應當注重鋼筋的直徑、規格、材質等,對受力鋼筋的接頭位置和類別等進行檢測,箍筋的間距、數量以及預留管線和預埋件的數量、規格和位置是否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并做好固定和成品保護。
裝配式是一種新的結構形式具有施工方便、環保、規模大成本低等特點,但是同時也具有對構件質量要求高、需要全過程質量控制管理等特點。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質量管理貫穿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構配件的生產制作、施工安裝和驗收的全過程中,實現工程質量需要各個實施主體的高度協調配合,通過工程質量的總體管理、各個階段的質量管理和重點環節的質量重點控制來保證工程的質量。
當前我國的裝配式工程快速發展,但是目前的專業人員和施工經驗還比較缺乏,對于標準的理解不足,也缺乏相關專業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因此需要具備豐富施工設計經驗的公司參與工程的設計與實施,以有效控制施工的質量與成本。隨著技術的提升,工業化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試點示范工程大力推廣和使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會進一步提升,實現良好的經濟價值,因此做好裝配式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對于推動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