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韜
(江蘇海洋大學藝術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0)
近年來,全國各地藝術介入美麗鄉村建設實踐開展得如火如荼,極大程度地改變了許多傳統鄉村的面貌。這種藝術鄉建的形式,既符合當今美麗鄉村建設的時代訴求,又能夠充分發揮出藝術專業的特性,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其中就出現了像黃山黟縣的“碧山計劃”、山西晉中的“許村計劃”以及甘肅石節子美術館等許多優秀的藝術鄉建案例。這些藝術鄉建案例的共同特點就是尊重鄉村的傳統價值,同時利用藝術元素針對各自的不同特色進行自我創新,并引起社會較大的關注。
與國內的藝術鄉建案例相比,國外的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實踐則更為久遠,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更大。我國周邊最為著名的藝術鄉建案例就是日本的越后妻有和韓國的Heyri 藝術村,這兩個成功案例都是兩國藝術家們結合各國本地特色,創造性的將藝術元素融進鄉村建設所得出的,它們都已經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圣地并倍受關注。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會發現,國內外已有的藝術介入鄉村建設的成功案例,大多發生在偏遠而且封閉落后的農村地區。原因應當歸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處偏遠使得當地的鄉村文化歷史遺存保留相對完整,藝術家更能夠對于這些地區產生藝術創作熱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當地的政府、居民對提高生活水平的現實要求也較為單一,更容易操作開展。還有就是由于這些地方與社會外界的接觸相對較少,民風較為淳樸,村民的本土凝聚力和地方認同感也更為強烈,這些條件因素也會有利于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實踐的順利實施。
在具體的藝術鄉建實踐中,不同國家的藝術鄉建特征也不盡相同。國內藝術鄉建的重心主要放在鄉村文化建設與公共設施建設上,鄉村建設在地域文化方面主要是處于保護的態度。在“碧山計劃”和“許村計劃”中,對于鄉村文化選擇以保護和展覽的形式,藝術的介入主要是致力于鄉村設施的完善和業態的引入,藝術融合的地方不是很明顯,更多的是通過藝術性的設計來改善村民的生活體驗,在鄉村給予村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祭,在創立當初除了為了保護當地的特色文化和提高居民的福利待遇之外,更多的是體現出了藝術家對于當地老年人的精神關愛。就像策展人北川富朗所說的:大地藝術祭的初衷,并不是藝術品展示,而是“祭典”。為這些已經無力辦祭典的高齡化鄉民辦祭典,讓他們重拾生活的尊嚴與信心。Heyri 藝術村與其他藝術家聚集的藝術村落不太一樣,其最大特征是居住空間、創意空間、藝術空間、公共空間和休閑娛樂空間的有機融合,從文化藝術呈現向創意制造及文化消費轉變,因而整個村子具備了較為完整的文創產業鏈。這種文創產業鏈的大融合也體現出韓國民眾團結協作的本土特色。
連云港市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市內依山傍海、古跡眾多。雖然近些年連云港市也十分注重美麗鄉村的建設,但所做的更多是對于一些自然鄉村的村容村貌的整潔亮化和基礎設施的改造建設。在整個市內,成功的藝術介入美麗鄉村建設案例并不多見,這其中最為著名的藝術鄉建案例就是連云區宿城“八間房”民宿的藝術改造。
“八間房”民宿群位于素有“世外桃源”美譽的連云區宿城山核心區,占地總面積25 畝。該民宿群是通過利用閑置民房、村級活動場所舊址升級改造而成。八間房民宿的設計初衷是要利用宿城的舊有房屋改造,創造出一處讓人遠離城市喧鬧、身心得到回歸的世外桃源。其優點是舊房利用,很符合現代人的懷舊感。且設計師通過對石墻、石磨、陶罐、酒瓶、木樁、黑瓦、涂鴉以及樹片和枯樹根等常見材料的匠心獨用,使房屋展現出濃厚的鄉土文化特征。許多的人文修飾處理更是加分項目,很好地體現出了設計師對于細節的強調,成為搶眼的設計元素。但可能是由于地方面積的限制,設計者又想表現出足夠多的創意想法,因此“八間房”民宿雖然每一個房屋都有獨立的名稱和裝飾風格,但整體給人的感覺還是有些雜亂,設計者加入現代的幽默語言用來增加情趣,但與古色古香的韻味在一起感覺還是有些文化沖突不太協調。且很多地方的人造痕跡太重,對于連云港和宿城地方的特色表現還不夠突出,房屋的建筑風格還是與周邊當地民居的陳設風格不太一致。此外,作為民宿的價格定位過高過于商業化,不利于面向大眾普及和進一步的擴建發展。
連云港特有的文化、自然資源為城市的藝術鄉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城市的藝術鄉建現狀卻仍存在著代表性成果較少(特別是西游和大海等知名標識的特色鄉建還很缺乏)、現有成果的延伸發展后勁不足(過多的局限在旅游和參觀方面,更新配套開發落后)、各地特色挖掘不夠吸引力不足(山海文化、西游文化、古巖畫藝術遺存)以及項目引入服務配合意識不強過分依賴政府項目撥款等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以下的實施建議:①政府加大宣傳、藝術引入以及配套扶持的力度,為全市藝術鄉建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輿論環境和配套支持。從很多藝術家的角度來看,他們的熱情很高,他們希望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可以充分實施藝術鄉建理想的空間。而連云港有著眾多的本土特色文化,這兩者之間的連接就需要政府層面的宣傳和推廣。并且在現實鄉村社會中,藝術家很多想法都難以實施,這就更加需要政府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以及給予充分的政策保障;②充分發揮市內社會和高校中的藝術專業人才優勢,將他們現有可行性較高的一些想法和設計方案盡快落實實施。連云港市內有著一批致力于研究藝術鄉建問題的學者和藝術家,他們有的已經參與了類似“八間房”民宿這種成功落地運營的藝術鄉建項目,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同時,連云港市內的高校藝術專業相關團隊師生,也已經在市民的美育教育、藝術鄉建理論研究和藝術鄉建方案設計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果。這些藝術鄉建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積累,是連云港市藝術鄉建工作的寶貴財富。連云港市必須將這些市內的社會和高校資源發揮利用好,讓更多有著較高可行性的設計方案得到實施;③重點扶持創立幾個能夠突出體現連云港地域文化特色的藝術鄉建項目,并逐漸擴大,最終形成在國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藝術鄉建項目。地理特征和地方故事是每個地方都具備的,這些地方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一些有趣的傳說就自然形成了各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好的藝術鄉建工作一定是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創意的完美結合。連云港市的藝術鄉建工作,必須要把握和樹立這樣的理念,就是要將地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文化特色擺在突出的位置,只有講好了地方的特色文化,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藝術鄉建成果才能夠得到百姓的真正認可。而且連云港市還要將這樣的優秀案例重點扶持推廣,爭取打造出在國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藝術鄉建項目,以便更好地促進地方的發展。
藝術介入鄉村建設,據目前不完全調查統計,全球已至少有1000 多個鄉村在嘗試這條道路。但真正像日本的越后妻有和韓國的Heyri 藝術村這樣創造出自身獨特的風格并在國際上取得較高知名度的實例卻并不太多。其成功的秘籍更多的還是歸功于接地氣的產業落地和社群運營的功效。
在當今中國,藝術介入鄉村建設作為一種新興的、行之有效的新農村建設形式,已經越來越被民眾所了解和接受。連云港市目前也正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全市范圍掀起美麗鄉村建設的活動浪潮。藝術介入美麗鄉村的建設活動,就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實踐。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光是要建設有特色的房子,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延續中華文明、延續鄉村的傳統文化,讓鄉村能夠成為中國人夢想中的家園。當然,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藝術鄉建的實踐并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其中所遇到的不可預估因素,不是簡單的項目研究和方案討論就能解決的。包括藝術家如何處理與村民的關系,以及藝術家如何帶動村民的參與積極性等方面,都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