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陽
(靈臺縣政府動遷安置補償服務中心,甘肅靈臺 744400)
當前工程技術不斷發展,日益豐碩的路面新材料、路面翻修設計技術和路面翻修處理措施不斷滿足人們對市政道路工程的需求。這一需求在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更凸顯了其社會經濟建設對路面翻修設計技術應用的巨大需求。為工程的有效推進提供相應的基礎,為確保路面翻修設計的應用成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翻修設計應用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大發展,尤其在工程質量管理領域可謂是優化與創新應用的典范,可以以安全合理的設計方案來解決工程問題,以科學經濟的成本完成高強度建設,帶來高額的社會效益。所以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翻修設計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廣受建設單位的青睞和重視。現階段,伴隨著參建單位不斷生產發展的需要,路面翻修設計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應用還將越來越精細、完善。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對于交通堵塞問題的緩解有著推動作用,使交通處于通暢狀態,對于道路交通舒適及安全性有著一定的保障。為確保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符合相關需求,要針對原有道路采取科學的改建措施,使其符合施工建設的相關需求。在設計道路的時候,在其平面線形設計中對于直線段有很多要求,若路面翻修以后原有道路直線長度能夠達到技術要求,則沒必要調整,也不用再一次進行設計。若兩者之間有差別,則可以將路面翻修以后的標準作為依據,調整直線,再一次做相應設計。在平面線型中,平曲線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不斷提高平面線的設計質量,讓車輛擁有安全的通行環境,若路面翻修以后,原有的道路平曲線能達到技術需求,則能夠對原有道路進行合理利用,不用對舊路曲線半徑加以改變。
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中,加寬拼接可謂重點問題,若處理不合適,會在某種程度上提高路基的沉降率,為了能夠慢慢下降沉降差,將其在合理范圍中進行控制,要從整體出發進行相應的考慮和分析。在對路基進行處理時,主要以排水固結法等作為處理的主要方式。在施工的時候利用塑料的排水帶做相應的縱向排水措施,利用土層自重預壓加載法,通過垂直排水閥排出土壤縫隙中伴隨的水分,從而充分固結土體,利于增強土層強度以及承載力。
就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而言,若路面結構未伴隨破壞,各方面的要求都統一于技術標準,就能夠對全部路面進行利用,充分拼接舊路面和新路面。在拼接新舊路面的時候,要先銑刨原路面結構一直到臺階狀,將所需材料進行鋪設和拼接,可以準確的連接新舊路面,預防伴隨裂縫。若原來路面有著十分完整的結構,僅僅伴隨一些較小影響的路面病害,則針對原有路面處理相應病害后就能夠加以利用。對病害進行處理的時候,要保留原路面的結構模式,基于此技術座相應的加寬設計措施。因為原有路面通車時間很長,或者因為自然因素,已經漸漸降低了路面的結構穩定性,伴隨較多病害,和行車符合要求比較而言,強度也存在差異,這個時候,要直接廢棄舊的路面,再次科學地設計路面,從而使得路面施工效果得以保證,路面質量得以提高。
在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中,排水系統的設計水平與防水路基面的質量問題息息相關,所以必須對排水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在排水時系統設計的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了解當地的降水情況,讓排水系統設計與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更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在設計排水系統時還應該關注到雨水最佳的匯合位置在哪,什么型號的排水管線更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最后,要根據以上的內容對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使得排水系統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在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中,相關的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實地的考察從而得到設計所需的數據和材料,還要做好相關的模擬對照實驗再進行論證,最后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來確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問題。排水模式對排水系統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是重力排水,另一種是利用排水泵排水,這兩種方式的選用主要是結合實際路面的高低來決定的。相關的設計人員還要統計道路修建地區的排水量,從而提高防水路基面的質量。
某市政道路在路面改造項目中,通過路面改造設計方案的論證,結合實際施工工程勘測情況,在設計中進行施工材料、施工設備選型、施工技術應用等的設定。
首先在設計前期準備階段,施工各方達成共識,要開展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必須針對道路荷載量增加的以及路面結構損壞情況日益嚴重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圍繞路面強度、剛度、抗損耗等進行設計前的論證。經過論證施工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均認為,改市政道路路面已經具有縱橫縫等病害,通行使用效果差,水分容易滲入,在后期維護中難度較大。
進行路面改造施工設計過程,通過路面狀況的調查,獲得了相關的數據,如破碎的板塊、開裂的板塊板腳邊的破碎情況、縱橫縫的開裂寬度、錯臺位置,以及水泥混凝土板底脫落情況等使用的設備,包括貝克曼彎沉儀、落錘式彎沉儀通過現場測量,測試得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縫傳荷能力荷載能力,采用分層鉆芯取樣的方法,測定水泥路面的強度模量,并根據舊路修建養護資料等以及舊路的沿線氣候條件,依據現行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和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得出抗拉強度、橫縫板邊完成均值、完成差等數值。在改造優化設計中,重要環節之一的路面結構的設計,根據路面改造要求,對破碎路面擬采用破損路面科學處理技術,合理調整雙坡結構,進行不同厚度的瀝青碎石鋪裝,對原有的單幅道路路面進行鑿毛處理,回填相同厚度的水泥,進行細石混凝土和瀝青瑪蹄脂的回填。
針對舊路面地下管道和線路復雜的情況,在設計中主要針對道路平縱橫、路面排水、配套管網等進行設計,同步完成交通綠化和照明附屬工程,設計要求提高設計標高,結合道路的標高、防洪水位標高等,確定整體路網的豎向標高,區別于一般的橫斷面的設計形式,采取人、車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形式,節約空間。
在進行路面改造設計優化過程中,論證了采取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新水泥鋪面以及加罩瀝青混凝土面層等技術方案。經過論證表明發現采用多種方法對于原有舊水泥基層進行復合結構改造,要面對材料差異大等問題,而且舊路面板上已經存在脫空裂縫等損壞現象,采用的技術應用必須要將早期反射斷裂進行完善。因此圍繞如何減緩向上面層裂縫發展,達到延長路面使用壽命的目的進行設計。設計方案采用了路面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的設計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剛性性能,加鋪聚合物水泥砂漿,對于破損不嚴重的情況效果較好,而采用柔性聚合物水泥砂漿罩面可以進行路面的破碎穩固性的加強。對于批版的處理,采用人工結合裝載機方法重新澆筑混凝土,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拉毛養護,對接縫的處理使用瀝青灌縫機向清理后的縫中灌注瀝青。清理時要求避免雜物進入縫隙,在路面完成檢測過程上,通過測試,獲得剛度組成彈性模量數值,對接縫補償能力進行評價。錯臺處理上將新鋪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加鋪瀝青混凝土面層,并進行基層表面處理和衛生清掃。另外,在設計方案中還對于施工需要注意事項進行完善。例如基層處理中批板挖出重新補強,嚴格要執行處理技術應用登記要求在圖紙上加以標出,以便完工后及時查找。
綜上所述,伴隨經濟的迅猛發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設規模也在日趨加大,為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翻修設計不斷獲得應用,同時,對翻修設計技術也有著更加嚴峻的要求。就路面翻修工程而言,其可謂保證市政道路滿足運營需求的高性價比之舉,故而,要結合工程的具體要求和施工特征,科學把挑選相應設計技術,從而為工程的有效推進提供相應的基礎,為確保路面翻修設計的應用成效,針對市政道路工程,要就其建設地的前期勘察進行相應的強化,同時,將相應的設計工作做好,為各工序的后續開展提供指導力量。進行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路面翻修設計,不僅要結合實情進行設計技術的優先選擇和設計方案的合理調整,還要重視培養設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從而使得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翻修設計的效果得以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