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江蘇省水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揚州 225000)
隨著水利工程數量的不斷增多,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如何在發展水利工程過程中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經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將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二者關系建立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是對地下水、地表水進行適當的調控,調控的主要目的有兩大方面:①解決水資源地區分配不均勻問題;②有效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水利工程建設以自然環境為導向,根據自然環境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調配,但是,盡管在工程設計上遵循尊重自然的理念,但還是會或多或少的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引發環境一系列問題。
水利工程的建設,以自然環境為主導,應在水利工程設計中做到尊重自然,對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一切饋贈保持敬畏的心態。所以,在設計水利工程施工方式時,應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需要對水利工程施工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制定預防性措施,協調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促使二者之間和諧相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水利工程順利、高效建設的重要前提保障,一旦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區,生態環境本就惡劣,再加上水利工程帶來的壓力,生態環境承載力達到極限,承受不住,將會導致嚴重的自然災害。綜上所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關系密切,二者相互共存,相互促進,水利工程順利施工建立在良好生態基礎上,高質量的水利工程同時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應注重利用二者之間的關系,推動水利工程的高效建設,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環境重要特征,具體指在一定空間內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生物群體生態系統,生物群體依賴于生態環境,環境是它們生存的基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自然對生物多樣性也具有一定影響,生態環境的改變可能給生物帶來一系列的生存危機。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①對水生植物產生影響,水利工程建設改變了水流的動向,從而影響周邊植物生長,改變了水生魚類的遷徙路線,迫使它們生活發生較大變化;②對陸生生物的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占據了一定面積的土地資源,土地資源緊張,陸生生物缺乏成長環境,生物種類將會急劇減少。
我國水利工程數量不斷增多,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也逐漸擴大。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具有積極影響,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給周邊地區帶來一定的危害。水利工程占地面積逐漸擴大,不僅對生態多樣性產生一定破壞,嚴重的還會改變工程施工地區整個生態系統環境結構,使施工所在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空氣質量、地勢地形等發生嚴重的變化,大部分的生物無法適應環境的大幅改變,面臨著滅絕的風險。
水利工程建設對地質產生一定影響,直接導致地震災害的出現。水庫具有強大的蓄水功能,對地質承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地質內部巖層孔隙水壓力的不斷的提升,會導致地震災害的出現。水利工程建設還會引發地表下陷、坍塌等問題的出現。
水利工程在不同時期對于水質會造成不同影響,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時期,對水質影響最大。水利工程施工期間,會產生施工垃圾,施工垃圾排入水中,導致水質變差。同時有些地方因為水利施工出現水流停滯問題,一旦河流流速減小,減少水域與外界之間的聯系,水流流動性變差,流動范圍縮小,導致一些沉著物上升,河流自身凈化功能較弱,水質也會發生明顯變化。水利工程完工,投入到實際應用之中,水環境容量增加,水利流動性增強,流動范圍擴大,水流凈化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水質會得到相應的改善。所以,應根據不同水利工程作業階段,對水質進行不同的防治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在水利工程中,應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環境保護重視度,正確認識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努力做到平衡二者關系。在注重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獲取同時,也應維持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同步。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盡量不占用植物生長區域,不對生態環境進行大的變革,保護生物多樣性。施工單位在施工中,應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理念,進行環境保護教育,讓工程人員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于工程施工重要性,良好的環境基礎是確保水利工程順利、高效實施的重要前提保障,在施工中應使用環保型材料,能夠有效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此外,水利工程施工,還需要充分考慮當地農業生產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實現水利工程建設與農業發展共贏的良好局面。
在水利工程建設前期,對工程施工區域進行全面勘察,是確保工程施工順利的重要條件。在工程前期勘查中,應始終秉持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選擇勘察人員上,需要充分考察勘察人員的專業技能,選拔勘察技術過硬的工作人員,組建一支優秀的勘察團隊。對水利工程周邊環境進行全面勘察,例如:水文地質條件、地勢地形等。同時也要積極聽取當地居民以及政府的合理建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引起高度重視。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是工程實施的核心保障,應積極引入現代化的新型環保施工技術,在我國水利工程行業原有施工技術基礎上,進行工程環保施工技術的創新,構建符合我國施工實際需要的現代環保施工技術體系,應用在水利工程建設之中,能夠極大的提升工程施工效率與質量,推動我國水利行業實現更好、更快的深入發展。同時,在施工中也應重視環保型材料的應用,能夠減少施工垃圾的產生,對在施工中產生的施工廢物,處理起來較為容易,做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環境平衡。
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參與,所以需要制定完善且高效的人員管理機制,針對不同施工環節不同施工隊伍污染環境的行為及時予以有效制止,為了能夠促使人員管理機制發揮應用作用,需結合一定懲罰措施。此外,針對已經排放到外界環境中的污染物,應進行二次檢測,一旦發現個別污染物不符合相關標準,需要及時進行回收并處理,只有當滿足相關要求時,才能將其排放至外界,能夠有效維護周圍環境,提升動植物存活率。
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應貫穿水利工程的各個階段,要求工程參與人員認識到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聯,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水利工程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因素,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將生態效益作為水利工程設計中的必要指標,在工程設計中,盡量減輕對植物、動物、水文地質環境的破壞,有效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環保部門應做好宣傳管理工作,定期對水利工作人員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培訓,以及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讓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現實性意義,真正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之中。同時,企業可以將培訓與獎懲制度相結合,對于積極提升自我,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在水利工程中提出建設性意見的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獎勵,例如:升職、加薪,對于消極怠工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懲罰,能夠起到約束、規范工作人員施工行為的重要作用,做到在水利工程中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平衡。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為水利工程帶來較多的發展機遇,不管是工程規模、數量都呈現迅速擴展趨勢,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相輔相成,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維持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發展受到極大威脅,所以,為了維持生態環境平衡,應規范水利工程施工,采取規避環境風險的設計,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導依據,只有確保具有良好的環境基礎,才能建設高質量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