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豬;高致病性藍耳病;防治
發病的病豬體溫迅速升高到41℃甚至更高,且表面皮膚發紅,病豬的精神會比較萎靡,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病豬的鼻液有出血現象。懷孕的母豬如果發病會造成流產、早產、死胎等,哺乳期的母豬發病后則會嚴重缺奶,仔豬患病后死亡率比較高,15日齡以內的病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
該病多發于高溫多雨的夏季,豬會因為熱應激及繼發感染其他熱性疾病出現藍耳病的癥狀,病死率可達到70%。病豬主要呈現肺部病變,比如肺充血、肺水腫等,口吐白沫、口鼻流出血性泡沫,并突發急性死亡。再者,夏季由于高溫潮濕導致飼料發生霉變,豬采食霉變飼料后抵抗力下降,從而加大患病的機會。
冬春季節也會暴發該病,常見于自繁自養豬場的保育舍中,尤其是斷奶保育的仔豬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豬會表現出打噴嚏、咳嗽、流鼻液、呼吸急促等癥狀[1]。該病傳播迅速,會經由空氣從豬的呼吸道傳播,因此一個豬舍中只要有一頭豬發病就會造成整個舍的豬感染,如果飼養員進出豬舍不消毒還會造成更大范圍內的傳播。

3.1 及時報告疫情并開展防治 高致病性藍耳病是一種傳染病,一旦有豬患病就會傳染其他豬,因此養殖戶需要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且立即報告當地的畜牧獸醫主管部門,以便及時開展防治工作。
3.2 加強飼養管理 生豬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飼養管理工作,養殖戶應該加強學習,根據生豬的養殖特點進行科學養殖。一是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嚴格根據生豬的日齡、性別等進行飼養,防止生豬因為應激反應而患病。二是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養殖制度,為了保障養殖場的安康,養殖戶可采用封閉式飼養管理制度,飼養人員進出養殖場也需要嚴格進行消毒。三是要做好豬舍的建設工作,為豬的生長發育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要保證豬舍的干燥、干凈、通風、光照等。四是要做好生豬的飼料管理,尤其是在高致病性藍耳病高發的夏季,防止飼料發生霉變,霉變的飼料要處理掉,嚴禁喂食給豬群,保證飼料營養全面,飲水干凈充足。五是要注意懷孕母豬以及仔豬的養護。
3.3 科學免疫 免疫工作是防治疫病最重要的手段,針對高致病性藍耳病可以使用PRRS滅活疫苗和PRRS弱毒疫苗免疫,其中滅活疫苗不存在毒力返祖、返強的危險,而且滅活疫苗的運輸與儲存比較方便,但是滅活疫苗的免疫劑量比較大,其采用的全病毒包被會導致注射后的應激反應較大。弱毒疫苗的免疫速度快,免疫效果較好,但是接種PRRS弱毒疫苗容易引起病毒血癥。當前現場多采用高致病性藍耳病活疫苗(JX-AL-R株)進行免疫,其在商品豬的免疫上效果較好。
3.4 藥物預防 使用獸藥預防高致病性藍耳病而是當前養殖戶成經常采用的一手段,一般是選擇適當的預防用抗菌類藥物,需要養殖戶聯合基層獸醫站根據養殖場的實際特點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以便起到抑制細菌性感染的目標。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在豬群的飼料和飲水中添加藥物,比如大華農“熱毒清”拌料,使用“利高欣”、畜禽水溶多維飲水,將其拌在豬群的飼料中,連續喂食1周左右。
3.5 定期嚴格消毒 消毒工作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手段,養殖戶需要對豬舍進行打掃清理,并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除豬舍以外,還需要對豬的用具、養豬場周邊環境進行消毒。消毒藥品要嚴格選擇,并定期進行更換,以便保證消毒效果。
3.6 建立疫病監測制度 養殖戶針對疫病的預防還需要通過建立疫病監測制度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每季度免疫監測抗體1次,每半年監測抗原1次,以此為依據分析豬群的生長狀況。
綜上所述,高致病性藍耳病對豬群的威脅較大,嚴重影響到養殖場的規模化發展,結合該病的發病特點,養殖戶要加強與基層獸醫站的聯系,積極采取措施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