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豬;常見疾病;預防;治療
1.1 加強飼養管理 當前,我國養豬產業存在著缺乏先進科學思想指導以及科學養豬設備的問題,同時大多數養殖戶處于個體養殖的狀態,由于養殖模式較為落后,使得養殖戶無法為生豬提供一個科學的生長環境,進而無法對豬各種疾病進行有效預防[1]。例如,豬寄生蟲病往往是由于沒有及時清理豬的糞便,導致寄生蟲孳生進而感染生豬,或者豬的飼料以及飲水被寄生蟲污染而導致生豬患病。因而,養殖戶必須定期清掃豬圈,做好食槽的清潔工作,定期對養豬環境進行消毒。與此同時,定期滅鼠驅蟲,避免貓狗或者家禽與養豬場所接觸。
1.2 慎重引種 要想對豬病進行有效預防,就必須加強對引種環節的重視。例如,豬藍耳病的發生以及流行往往是由于盲目引種、引種不慎或者檢疫不嚴而引起。因而,在引種的過程中必須對種豬場其防疫衛生情況以及生產管理狀況進行認真調查,在選擇健康豬群以后對其進行嚴格檢疫,保證其豬瘟、豬藍耳病以及偽狂犬病等各種疾病為陰性。為了防止隱性感染種豬引入,在種豬引入后需要對其進行1個月以上的隔離飼養以及檢疫觀察,經過血清學檢測、驅蟲并且補注疫苗,確保其健康以后方可混群飼養。
1.3 疫苗接種 在早期進行免疫接種,可以有效預防各種常見疾病。首先,對于豬瘟,在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要做好公豬以及母豬的免疫檢查工作,斷奶后的仔豬也需及時免疫接種。此外,豬鏈球菌病也是養殖戶需要做好免疫接種的一種常見病,該病的高發季節在春季,因而此時養殖戶需要為豬場每頭豬都接種疫苗從而預防該病的發生。
2.1 隔離治療 對于豬的傳染性疾病在發生以后必須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以防疫情出現進一步惡化的情況,應當結合具體情況再確定隔離時間。例如,對于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如果是懷孕母豬患病,一般需要將其與幼仔豬隔離1~2個月;如果是普通豬患病,應當與健康豬群隔離3~6個月。在隔離過程中,需要對疫情的情況進行實時檢測,同時對疫情的嚴重程度按日記錄。在取消隔離時,對豬群統一進行免疫檢查,同時對飼養環境清理消毒,保證不存在新感染的病豬。
2.2 藥物治療 對于生豬不同的疾病應當采取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例如,可以采用螺旋霉素或者四環素甲砜霉素來對豬氣喘病進行治療;采用林可霉素來有效治療豬鏈球菌病;采用青霉素、紅霉素等藥物的注射來實現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后期治療[2]。采用藥物治療方法來治療生豬疾病,主要是通過藥物來幫助豬只獲得更高的免疫力來實現治療目的,一旦藥物過量使用甚至出現濫用的情況,都容易導致豬只出現免疫力低下的情況,或者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因而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不得對藥物過量使用,而是應當結合病癥的具體情況以及說明書來進行藥物的合理使用。
2.3 綜合治療 在對生豬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尋找病因,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進而探尋出正確的治療方法。在疫情發生的不同階段,通常采用的是不同的綜合治療方法。針對不同的疾病,其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具體包括以下兩種情況:對于生豬一些傳染性的常見病,首先需要進行隔離,接著注射相應的疫苗,最后再進行藥物治療。這種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生豬的常見病從根本上得到治療;對于生豬一些非傳染性疾病,養殖戶只需對癥用藥即可。
綜上所述,隨著生豬養殖產業的迅速發展,其常見病的種類以及發生頻率逐漸增多,因而養殖戶可以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慎重引種以及免疫接種等方式來對豬常見病進行預防,同時采用適宜的方法及時對豬各種常見病進行治療,進而促進我國生豬養殖產業得到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