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物防疫;重點;不足
眾所周知,對動物疾病進行有效防控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較為安全的動物食品,而且能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此外,防疫過程中離不開基層防疫人員以及政府部門的配合,而就當前動物防疫工作開展的情況而言,基層防疫人員主要負責相關動物免疫、疫情的防控以及動物監督執法等工作,防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因此文本通過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重點以及不足進行合理分析,在此基礎上更好的推動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
1.1 防疫法規與制度尚不完善 動物防疫法規與制度是防疫工作開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防疫工作的指向標,動物防疫法規的建立對防疫工作開展的具有指導作用,而相關制度的建立能對防疫工作起到一定監督作用,對提高動物防疫效果以及畜牧產品的質量具有現實意義。結合當前動物防疫情況來看,很多地區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并沒有有效的抑制疫情的發生,且這種情況大多集中在經濟水平不發達地區,制約其防疫工作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該部分地區的防疫制度、防疫設施不到位,進而對其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局限,基于此種情況,政府部門應將關注的重點放在法律法規以及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加大防疫工作開展的監管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企業進行嚴懲,以此保證動物防疫工作質量和效率[1]。
1.2 基層防疫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與防疫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很大關系,換言之,防疫人員的專業素質決定了防疫工作開展的最終效果,尤其是在基層防疫工作中,絕大部分的防疫人員素質不達標準,綜合素質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量較大、工作難度較高。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工作人員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薪資水平較低,無法帶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開展的經費有限,導致工作人員提升專業能力的途徑相對減少,接觸先進設備以及提升技術的機會較少,阻礙了工作人員能力提升的可能性,進而導致防疫工作落實不到位。
2.1 完善管理體系 造成基層動物防疫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而當前動物防疫工作缺乏的便是需要引起政府以及防疫人員重視的關鍵所在,例如檢疫技術與標準不符,可以通過組織專業的培訓,借此提高防疫人員的工作水平,使之掌握專業的防疫技術,有效解決防疫水平不達標的問題。動物防疫工作質量較低,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及時對防疫人員的工作成果以及質量進行考核,并以此提高防疫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如果防疫團隊的整體水平較低,可以通過招聘技術能力以及專業水平較高的人才來提升整體團隊的綜合水平,以此促進基層防疫工作質量的有效提升。由此看來,完善的管理體系是指導防疫工作開展的關鍵,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促使工作人員維持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2]。

2.2 通過學習,促進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 基層防疫工作的開展并不僅僅依靠已有的經驗,而是要在具備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學習,促使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防疫人員首先要做到熟悉重大動物疫病特征以及具體表現,在發現動物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及時做出判斷,并采取相關措施,將疫病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其次,接種疫苗作為防疫工作的重要環節,其質量與疫病防控的最終結果密切相關,因此在進行疫苗接種時,要與政府以及當地人員進行聯系,取得政府的支持。要進行物資的籌備,將防疫需要消毒器械以及日常用具提前準備并進行消毒處理。此外,要對疫苗進行全面檢查,在檢查時要結合疫苗使用說明,規范其使用方法,并對疫苗的名稱以及生產批號等具體內容做好記錄,為后期建立免疫檔案提供便利。在疫苗接種工作完成以后,對其接種后的情況進行觀察,如果免疫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所想,要及時補充疫苗接種工作,并對免疫檔案進行補充。
綜上所述,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基層人員付諸努力,還需要養殖人員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配合,多管齊下才能確保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基層防疫人員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防疫人員監督力度,不斷采取各項防控措施來減少各種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以此推動基層畜牧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