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現
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為了城市建設和規劃管理工作的取到規范化和指導性的作用,實行了城市規劃核實測量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規劃核實測量是城市規劃管理實施監督檢查的一個重要技術手段,尤其是建筑物的平面詳圖與地塊地形圖,它是規劃管理必須的基礎資料,也是建設用地現狀的真實反映,其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規劃管理成果的準確性,所以說規劃核實測量具有很高的精確性是必須的。
建筑物規劃核實測量是在統一的坐標系統和高程系統下進行的,由于測區大多數集中在城區,應用GPS 和已有控制點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GPS 常在測區內信號不穩定,不能滿足精度要求,尤其是高層建筑區域;現有城區控制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破壞較多,給控制測量帶來了諸多麻煩。
目前各城市市區的一、二、三級導線網、三、四等水準網分別是建筑物規劃核實測量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的主要依靠。在原導線網中,導線越長,系統誤差越大,而導線越短,偶然誤差則越小,但誤差會隨著導線邊數的增加而增大。偶然誤差是影響測量誤差的主要因素。在導線測量過程中,如果在離測區較遠的基礎上布置導線網,則導線控制測量會存在較大的誤差,導致閉合值在規范范圍內的很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測量精度,所以使得GPS 測量技術在城市規劃測量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衛星定位測量可分為動態測量和靜態測量。動態測量可采用網絡RTK 測量方式或單基站RTK 測量方式;在已建立CORS 網的城市,宜采用網絡RTK 測量方式,動態測量可測量一、二、三級平面控制網。動態測量有方便、簡捷、效率高的特點,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能夠現場得出相應的三維坐標,數據精度能達到±5cm,符合《城市測量規范》[1]的相關規定。結合以上所述,常規測量和GPS 測量各有自身的優缺點,所以在規劃核實平面控制測量中,宜采用GPS 測量與導線測量相結合的方法是最優選擇。
在外業數據采集時要先有采集計劃和過程,并按此計劃和過程實施作業,盡可能的減少作業中沒有必要的誤差,以確保數據的精度。
測量精度的提高首先要從控制測量開始,根據《城市測量規范》[1]的規定:平面控制測量的等級不應低于三級,宜布設成導線網,控制點的校核限差應符合表9.2.7。高程控制測量宜采用水淮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但其精度應滿足圖根水準的精度。其次要把握好碎部點測量的精度,測量方法宜采用全野外數字化法。尤其在平面詳圖測量時,重點要注意與規劃紅線距離有關的特征點采集,如有裝飾面或凹凸部分墻體。在外業施測建筑物測量時,要仔細核對竣工圖與現場實際情況。室內地坪和±0 高程測量應采用水淮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兩次,高程較差±3mm 內,取平均值。建筑物高度測量應采用GPS RTK 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兩次,高程較差±10mm 內,取平均值。地形圖測量宜按《城市測量規范》[1]的要求,測量建筑物各個主角點、車行道入口、并標注建筑物結構層數;內部道路起終點、交叉點和轉折點的位置,彎道、路面、人行道、綠化帶等界線,構建物位置和高程等等。面積測量時應以房產面積圖為參照,使用測距儀往返測量,其精度應滿足《城市測量規范》中表11.5.3,然后進行面積計算、分類、統計,最后出具建筑面積核實報告。
2019 年8 月22 日~28 日國檢專家組對我公司所承擔的東方龍城13#地(扶蘇苑)1#~6#樓及開閉所共7 棟建筑規劃核實測量項目進行了抽檢。本項目建筑面積97195.27m2,其中含商業面積6350.68m2,住宅面積90844.59m2。測量內容主要有:
(1)實測平面位置詳圖(含用地紅線、四至界限、層數、圍墻、紅線圖間距等);
(2)分棟建筑規劃核實表、實測建筑高度(對應施工圖中高度不同的區域,含室外地坪標高、±0、層高、地下室室內標高)、建筑面積實測分層圖(含外輪廓及分戶隔墻、陽臺等尺寸及面積,陽臺是否封閉)等內容;
(3)照片(含拍攝位置示意圖)和1:500 地形圖(紙質、電子版各一份)。;
(1)蕪湖市連續運行參考站(WHCORS)、蕪湖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化、II95 和II96[2];
(2)收集獲得的規劃許可階段的各類設計圖紙,經檢核,圖紙設計優美,結構清晰,面積計算準確,可充分作為項目實施的有利參考數據。
先在小區外側布置了4 個二級導線點,直接采用動態GPS 觀測;然后應用常規測量法在二級導線點的基礎上布置了7 個三級點。圖根水準是以小區附近的四等水準點II95、II96 為起算點,形成附線水準線路,采用水準測量方式觀測的。
平面詳圖中房屋的定位以房屋粉刷層為準(除外裝飾面);1:500 地形圖中房屋的定位以墻基角為準。檐廊、挑廊和陽臺按實際用虛線表示;房屋的層數按實際層數表示。單幢房屋中底層或頂層層高在2.2m 以下的房屋均沒計層數;小區周邊的街道邊線以路沿線繪出,并注記應的路名;建筑物的室內地坪高程是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法;建筑物高度是采用RTK 先直接測量高程,然后減去室內地坪高程得到的;建筑物中的天井、測區內的通風井、采光井均已繪制;地下通道入口已繪制等等[3]。
(1)二級導線點精度:邊長較差的相對中誤差最大值為1/36635,最小值為1/275350,均小于允許誤差1/7000。
(2)地物點平面位置精度:檢查點31 個,粗差率=0.00%,最大平面誤差=0.067(m),ms=±0.025(m),M 允=±0.050(m),得分=90.3。
(3)邊長精度:檢測點數量30 個,△L 平均值=0.007m,其中0 ≤ΔL ≤0.01 有25 個,占83.3%,0.01<ΔL ≤0.02 有3 個,占10.0%,0.02<ΔL ≤0.03 有2 個,占6.7%,ΔL>0.03 有0 個,占0.0%。
平面位置詳圖和1:500 地形圖的要素齊全、線型符號規范正確、各要素之間關系處理恰當、圖面清晰;控制點、地物點平面位置、建筑物邊長等精度均符合《城市測量規范》CJJ/T 8-2011 要求。
在城市建筑物規劃核實測量中,測量精度關鍵在于控制測量和碎部點采集的取舍[4]。本對此兩部分內容作了重要和詳細闡述,并以實踐作以證明。今后的規劃核實作業中,每一個環節、每一部分,都要進行嚴格把關控制,盡量避免誤差,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每項規劃核實工作,同時也要不斷地從測繪工作中積累經驗,完善自身,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