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劉玉方 趙悅

奧運的夢想是什么?不用問,那絕非一場勝利、一枚金牌可以表述。關于奧運的夢想,是經過無數次枯燥的練習而完美的一個瞬間,是無盡的傷痛中細細體會堅持的滋味。只要你愛過、努力過,即使你的夢想寂寂無聲,也值得一個響亮的喝彩。
當燈光只為一人閃亮,當國歌只為一人奏響,當榮光只為一人無上……你是否能看清他們身邊的另一些人?他們的臉上也有最美的微笑,沒有金牌,他們卻也身披華彩。因為他們擁有一個不曾熄滅的奧運夢想。
命運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軌跡,不是所有付出與收獲都能夠成為正比,就好像他們,那群為了夢想,看似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堅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
李妮娜,四次參加冬奧會,即使受傷也不能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即便不能站在最高處,也不能磨滅她對于雪上運動的堅持與熱愛。因為她注定屬于那片皚皚白雪。滑行、翻騰、跳躍、完美落地……
“10歲那年,滑雪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漫長的冬季,成為一個滑雪冠軍的夢想激勵著我堅持訓練。”
李妮娜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個南方姑娘,身材嬌小、面目清秀、笑容明媚,很難讓人跟運動員聯系在一起,更何況還是冬季運動。她的運動生涯起源于媽媽想讓她多吃一點飯,有個好身體,沒想到卻成就了一段輝煌的人生。剛開始接觸運動時,她練的是夏季的技巧運動,之后轉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那時冰雪運動剛在我們國家興起,完全沒有接觸過滑雪的李妮娜就是憑著好奇心轉到了這個項目上。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顧名思義,是將滑雪與技巧集于一身,運動員要在空中完成翻騰和轉體等技巧動作,而助滑和落地都是在雪道上進行。最初讓李妮娜感到新奇的是日常訓練方式。她覺得運動員好像候鳥一樣,要隨著氣候的變化輾轉于各個訓練場地,從陸地到水池,再到雪場。而對于訓練中的苦與累,她總是輕描淡寫。
她說自己不是“天才型”選手,學動作慢,但卻有一個極好的優點——“穩定”。這對于一個從事技巧類項目的運動員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慢慢地憑借著扎實的基礎、堅強的意志品質,再加上每次比賽穩定的發揮,李妮娜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

“每每與奧運金牌擦肩而過,有遺憾,但我依然會用微笑面對一切。因為只要我付出努力,以最棒的姿態完成每一個動作,我就無愧于心。”
2002年美國鹽湖城,19歲的李妮娜第一次站在了冬奧會的賽場上,教練給的任務是“體會”。看到別的國家運動員屏息、凝神想動作,她問自己有那么緊張嗎?也許正是這種放松的心態,讓首次出征冬奧會的李妮娜出人意料地奪得了第五名的不俗戰績。
這次比賽的經歷大大提升了李妮娜的自信心,之后的2004-005賽季,在世界杯12站分站賽上,她拿到了六個冠軍、四個亞軍、一個季軍,以超過第二名200多分的總積分獲得了當年的世界杯總冠軍。不僅如此,她還獲得了當年的世錦賽冠軍。不論是世界杯總冠軍還是世錦賽冠軍,都創造了中國雪上項目零的突破。面對榮譽,李妮娜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專注地投入到之后的訓練。因為她的目標是奧運會冠軍。
老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李妮娜準備出征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的前兩個月,她在一次訓練中由于騰空高度不夠,著陸時造成了腰椎壓迫損傷。這對于當時的李妮娜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去醫院檢查后得到的答案是無法做手術,打封閉、固定繃帶等等這些應對傷痛的臨時辦法也無法起到任何作用,只能躺著靜養。回憶當初,李妮娜坦言真的有一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還好隊里一位來自國外的康復教練帶給了李妮娜一絲希望,她教她如何依靠鍛煉腰椎周圍深層肌肉力量來幫助恢復。一個月之后李妮娜重新站上了雪道,又用了一個月時間上跳臺恢復動作。最終她頑強地站在了都靈冬奧會的賽場上,并用接近完美的動作贏得了一枚銀牌。雖然有些遺憾,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枚獎牌的背后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轉眼之間又是4年,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李妮娜再次向金牌發起沖擊,但又一次與冠軍擦肩而過。她說2010年冬奧會是她準備最充分的一屆,狀態以及水平都已達到了巔峰,而且在比賽時也發揮得很好,所以拿銀牌她也沒有任何遺憾,她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

“退役之后再回歸,我覺得自己能為了夢想再拼搏一次,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我也不后悔自己的這個決定。”
溫哥華冬奧會之后,李妮娜決定暫別賽場,選擇去北京體育大學進修,開啟一段新的生活。然而國際雪聯調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評分規則的消息一出,再一次點燃了李妮娜的奧運金牌夢,
但是兩年沒有接受系統訓練,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為了恢復當年的競技水平,李妮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堅持和努力,而她把目標也定在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的賽場上。但命運似乎并沒有偏愛這位老將,最后一跳她選擇了與四年前同樣的兩周臺超高難度動作,但卻沒能像四年前一樣完美著陸,在落地時李妮娜摔在了坡道上。看到這一幕很多人的心都是揪著的,直到隊醫攙扶著李妮娜站起來,在走下賽場的時候她依然向觀眾揮手致意,展露出美麗而堅強的笑容。雖然最后一跳失誤了,但李妮娜說自己無怨無悔,因為她覺得為夢想努力過,所以不后悔。
記得當時央視的解說員在面對李妮娜的最終結果時,這樣說道:“李妮娜在賽場上的堅持和對夢想的執著,從來不會因為結果而遜色,這個過程永遠是閃光的。”而擔任解說嘉賓的空中技巧副領隊也流露出對這位老將的憐惜:“如果說賽前我最希望誰拿冠軍,就是李妮娜。”
追求好的成績固然是每位運動員的目標,但成績的好與壞并不能完全代表運動員的能力與追求。李妮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人們傳達了她對自己熱愛的體育事業的堅持,一種永不言敗、為理想拼搏的體育精神。
“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在家門口參加比賽更讓人覺得興奮了!北京申辦冬奧會,我非常激動。這是中國所有冬季運動員的夢想。我不能在賽場上繼續為國奮戰,但我會換個角色繼續參與奧運。”
退役之后,李妮娜并沒有離開自己熱愛的冰雪運動,她用另一種方式續寫著自己與冬奧會的情緣。走出賽場,李妮娜不僅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做管理工作,還成為了北京申冬奧形象大使。
作為北京申冬奧陳述人,在吉隆坡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體委員大會上,李妮娜用流利的英語向與會成員推介中國。多年積累的大賽經驗,讓她從容不迫、充滿自信。如今,再回想起申冬奧的過程,李妮娜感覺就像當初備戰冬奧會一樣。從整個項目的籌備、策劃、成立,每位成員都會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就像一個要去參加奧運的團隊。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念出“北京”的那一剎那,李妮娜和所有中國代表團的成員都激動地站了起來,大家互相擁抱、擊掌,慶祝成功獲得舉辦權。從決定申辦冬奧會的那天起,多少個日日夜夜奔波忙碌,此刻都化成了激動的淚水。在李妮娜看來就好像自己獲得了奧運金牌一樣,她覺得自己的奧運生涯完整了。
北京申冬奧成功之后,李妮娜除了繼續做隊伍管理,也成為了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雙管齊下為冬奧會做備戰工作。并且她還會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向大眾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她希望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更好地宣傳北京冬奧會,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去幫助更多的冰雪愛好者,盡自己所能讓冰雪運動發展的更廣、更好。

“讓留守的孩子不再留守,讓她們能夠依靠自己的手藝,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這是依文人心中的信念,也是依文董事長夏華一直堅守的事情。跟隨依文·中國手工坊繡夢之旅,探索流淌在指尖的愛。把千年傳承的中國手工藝匯聚起來,透過根根繡線,用獨具匠心的精神,聽依文講述中國的時尚之美,看繡娘從大山走到都市,從中國走向世界。
在夏總的帶領下,依文·中國手工坊繡夢之旅中發生了很多讓人感動的事情,比如聾啞貧困繡娘普貴,雖然身體殘疾卻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斷靠自己的雙手繡花養家。比如獨自繡花供養兩個大學生的繡娘李從芳,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她作為母親的擔當與堅韌……還有很多的小驚喜,比如在武定縣倉房村調研的時候,彝族老奶奶把對夏總的感謝、對未來的期待編進了歌謠曲調中“小河流水嘩啦啦,聽說夏董是枝花,為了支持彝族繡,我們這里需要她。”繡娘將愛描繪進歌曲,將愛幻化成一片片精美的刺繡紋樣,她們用一針一線描繪著夢想與希望,依文人也從中感受到了很多的愛與責任。

十六年的時間,依文·中國手工坊團隊不斷地穿梭往返于大山與都市,挖掘各民族手工技藝,將布依族的信仰與力量帶到倫敦,令苗族的清脆銀鈴響徹英國王宮,讓蒙古族的秀麗壯美走進都市,使大理白族的風花雪月驚艷世人,將哈尼族的千年梯田文化與時尚融合,讓敦煌文化的絕色之美綻放世界。
十六年的時間,依文集團用時尚化的手法、產業化的模型、國際化的方式成功打造了布依族、苗族、蒙古族、白族、哈尼族和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的各民族文化,走進都市,走向世界。
依文集團用產業扶貧的方式,推動傳統民族手工藝品走向了世界。依文·中國手工坊深耕民族文化十六年,堅持對各地的中國傳統手工藝術進行發現、整理、創新、應用,并建立起一個完整開放的線上數據庫系統,收錄5000余種中國民族紋樣,展示著13000余名繡娘和她們擅長的技藝,打造以培訓為人口,訂單為核心,村寨工坊、村寨博物館為依托,“社會化媒體”加“文化體驗之旅”為傳播渠道,“深山集市”為銷售出口的依文文化扶貧新模式。
溫暖、感動、啟發、信念……依文·中國手工坊,讓愛在指尖流淌,依文人—直在路上。
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大愛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大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不可或缺的品質。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具有一顆大愛之心。

久而久之,人們把這種大愛化身為公益,在公益面前我們正是要付出的大愛的。公益,就是希望,給自己希望,給別人希望。公益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它既表現為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也融匯和滲透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只有不斷為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作出奉獻,人生才更光彩,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奉獻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
我們普通人都會因為公益去參與其中,更何況那些公眾人物呢?他們身上聚集著更多的目光,更能夠帶動大眾的積極性,讓大愛無限循環。
作為年輕文化的標識品牌,百事公司旗下的品牌百事可樂(以下簡稱“百事”)始終大膽探索文化精神內核。2020年1月9日,百事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于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共同舉辦“百事可樂×媽媽制造——解構傳統,熱愛再造”新聞發布會,銳意表達百事將持續溯源傳統文化背后的創造力,不斷以品牌創意解構非遺技藝,啟發傳統與現代的潮流共生,激發年輕一代的熱愛。
《ONE DAY》是2014年周迅參演關愛9種特殊兒童群體的公益電影,被影片中溫暖勵志的故事和公益理念打動,希望自己可以為孩子們做更多。隨后,周迅創立“ONE NIGHT給小孩”公益項目,策劃并主辦一系列同名公益活動,并借助周迅及藝人朋友們的影響力,在每年暑期的7月中旬,以公益演唱會、公益探訪等多種形式,集中傳播,共同呼吁社會大眾關注、關愛特殊兒童群體,為孩子們各盡所能,讓他們享有與普通兒童一樣美好的童年,給小孩無區別的愛。
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韓紅,中共黨員,藏族歌唱家,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第七屆中華慈善楷模、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中國殘疾人愛心大使,衛計委防盲治盲形象大使,西藏兒童健康教育基金代言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韓紅愛心行動、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發起人。
為了履行這些稱謂所賦予她的責任和使命,為了將她個人所擁有的能量最大化貢獻給社會,為了能夠影響、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注和幫助偏遠地區需要幫助的群眾,她始終如一地堅持開展慈善公益行動。
“行走的力量”是由著名演員陳坤所創立東申童畫公司發起的心靈建設公益項目,創建于2011年。倡導通過“止語”行走,內觀自我、提升自己的內心力量,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
“行走的力量”每年5、6月針對不同人群進行10人—20人的志愿者招募,陳坤將帶領志愿者隊伍于每年7月—8月在山區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止語徒步行走,以此鍛煉心智,傳播正能量。
除此之外“行走的力量”還舉辦過多次慈善藝術展覽、慈善演唱會、慈善義賣、支教等活動,用多種方式傳播行走精神,并將善款給予需要幫助的組織機構。
古天樂慈善基金是一個籌集善款的組織,于2008年明4日正式成立。古仔希望借著成立基金,為四川的災民、為全世界不幸的人、為生活在痛苦邊緣的人作出幫助。
古天樂成立基金最主要是因為受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的啟發,眼見在短短的數分鐘內,地震震毀了數十萬人的家園,震破了上萬的家庭,令親人骨肉分離,更破壞了本來供小朋友讀書的小學,壓倒了無數本來很快樂的小孩子,這一震,震碎了古仔的心,同樣震碎了萬千中國人的心。
“99公益日”是由騰訊公益聯合數百家公益組織、知名企業、明星名人、頂級創意傳播機構共同發起的一年一度傘民公益活動。2015年9月9日是中國首個公益日。本次公益日的活動主題為“一起愛”,旨在用移動互聯網化、社交化等創新手段,用輕松互動的形式,發動全國數億熱愛公益的網民通過小額現金捐贈,步數捐贈、聲音捐贈等行為,以輕量、便捷、快樂的方式參與公益。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在“99公益日”的主題致辭里提道:“社會的痛點就是公益的起點。”騰訊公益致力于成為“人人可公益的創聯者”,成為公益組織和廣大愛心網友,企業之間的“連接器”,用互聯網核心能力推動公益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