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普遍推行,政府會計的核算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社會對于政府會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完善會計學專業學生知識體系的考量,《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其課程教學設計也需要隨之改進。因此本文主要從一線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切入,就課程重要性,課程特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等方面展開幾點思考,以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政府會計;教學思考
我國通常根據會計學在不同性質組織中的應用將其分為企業會計、政府會計與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企業會計為應用最廣泛,體系最成熟的財務會計,也就是營利組織會計。廣義上的非營利組織包括了政府組織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因此《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主要包括了政府會計的內容與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內容,且政府會計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也占據絕大多數課時。由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已全面實施財務會計處理的方法,因而政府會計的教學是《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重難點。
一、《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背景與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40年,也是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成果顯著的40年。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目前正處在全面改革突破的攻堅時期,研究成果較多,遇到的問題也較多,對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營利組織會計》在整個會計學專業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屬于行業會計的范疇。《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既是與營利組織會計,也就是企業會計相對應的一個課程,又是對企業會計的一個補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的特點
《非營利組織會計》最大的學科特點在于其融合性與非營利性質。其融合性體現為該學科融合了《財政學》、《公共管理學》、會計學、審計學等多個領域的學科。其非營利性質,從本質上將其與前學課程明確區分,因此從概念的理解到具體業務的核算都是基于學生們企業財務會計的已有知識,又要脫離固有思路建立新的學科認知。
三、《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在一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對課程較為陌生
對于大多數的在校學生來說,財政運行體制與政府機構設置這樣的概念都較為陌生。前文提到該課程是一門融合性極強的跨學科課程,最大體現在《財政學》與《公共管理學》上,而大多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都未開設相關課程。
(二)學生對于該課程不夠重視
首先非營利組織會計對于學生貫穿整個大學學習的營利性企業會計來說的,前后課程的差異較大,連續性不強,這增加了學習難度,也很難引起學生興趣。其次,絕大多數院校在最后的理論課教學的學期開設該課程,通常這個時候學生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實習、工作、考研、考公中去,對理論課程較為懈怠。不少學生認為該課程只對非營利組織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有用,故從主觀上認為該課程不實用。
(三)課程對任課教師的要求較高
課程的融合性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知識。任課教師除了財務會計以外,必須具備《財政學》,《公共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更要把握政府會計與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的最新進程。結合實際情況,只有極少數教師真正從事過政府會計或者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工作,任課教師自身缺少實踐經驗。在過渡期,政府會計制度本身也會在銜接上出現問題,新制度不斷出臺使得教材總是滯后。
(四)學生缺少實踐機會
從高校現有的會計學專業培養模式來看,各院校普遍對核心財務會計課程配套了實訓課程,而幾乎沒有看到有院校對《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設置實踐課程的。本就不太容易掌握的一門課程僅進行理論教學,學生更難理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如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一)優化課時安排,注重知識補充
在《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中,需要補充一些交叉學科的知識。例如《財政學》與《公共管理學》的知識需要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中,應該更重概念原理的講解,而不能像企業財務會計的教學一樣,把絕大多數的課時都花費在核算上。
(二)使學生了解課程重要性
《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強是一種客觀事實。這種重要性不但體現在相關國家部門的重視,更體現在與每一位學生密切相關的證書考核上。在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行業內認可度較高的考試中都涉及到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會計內容。
(三)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
專任教師要主動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將相關專業的知識融合進《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的日常教學中。找機會去行政事業單位掛職,把理論延伸到實踐,加強教師自身對課程的理解。在全面改革的過渡期中,教材一定程度的滯后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依靠任課教師的及時補充更正。因此,任課教師需要緊跟改革步伐,跟蹤學習最新的政府會計文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四)提供實踐機會,增強實務理解
院校可以以講座的形式或者課堂教學的形式邀請當地從事政府單位會計工作的一線專家來為學生授課。這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盡量彌補課堂實務教學不足的缺憾,加強學生直觀理解。盡可能地與當地行政事業單位合作,為有意向進入政府單位工作的學生提供實習平臺。
五、總結
《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學分課時有限,且處在全面改革的背景之下其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盡可能地多習得有用知識,不讓《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成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邊緣課程,需要任課教師的不懈努力與院校的大力支持。以期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出專業素質過硬,擁有完整知識體系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
參考文獻:
[1]周達勇,耿燁,徐穎,徐捍軍.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政府會計發展:理論、實踐與人才培養——第八屆“政府會計改革理論與實務研討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7(09):93-95.
[2]荊新.中國政府會計改革發展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財會月刊,2018(19):3-6.
[3]朱義令.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思考[J].商業會計,2017(05):114-116.
作者簡介:
楊嘉婷,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成本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課程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