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雪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園林中心,山西長治 047500)
宿根花卉的適應力較強,冬季可在土壤中生存、春季可在氣溫逐步上升的過程中生長。此類植物的需水量較少,具有較好的抗旱功能,其種植、施肥、管理較為簡易,可在滿足園林綠化的需求下創造特色的生態環境氛圍,方便群眾體驗與欣賞。由此可見,宿根花卉應用中,可結合花卉對比色、種類、種植特點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應用方式,可在局部空間內進行設計創新,從而節約園林綠化所需求的費用,提升園林綠化的效益。
宿根花卉的品種較多,包括芍藥、天藍繡球、宿根天人菊、黑心菊、荷包牡丹等品質,不同植株的顏色、花期、花器、葉片形狀均存在一定差異。統計顯示,當前宿根花卉數量已突破230種,大多數花卉都能被直接應用到園林綠化設計當中。通過打造多元化的風景園林意境,能夠凸顯出多色調的應用效果。故宿根花卉在園林綠化的創新、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花卉本身可細分為不同的品種,依據花卉、果實、葉片三類欣賞形式,打造出色彩豐富的花卉世界,同時可借助巖石、園林小品、假山、水景園等景觀,形成一個“綠色”空間,進而創造多樣的景觀特征[1]??偟膩碚f,此類花卉的根莖發育較好,故花卉可適應于含水量較小的土壤區域,也可在露地中生存。故宿根花卉的栽培、管理較為便捷,可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宿根花卉在北方地區的應用較為廣泛,其原因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相對較少,故能選擇宿根植被打造出特色的園林景觀。景觀塑造中,此類植被耐寒、耐旱功能較好,管理較為便捷,能夠節約后期運行栽培管理的成本支出。另外,工作人員需重視花卉色彩的搭配,如可選擇黃花配合宿根福祿考進行混搭,可充分凸顯出暖色調的應用優勢。通過對花卉進行合理的搭配、比對,能夠不斷滿足城市對綠植花卉的根本需求,也能彰顯生態化的綠色園林景觀。
宿根花卉對土壤、降水等方面的要求較小,尤其是花卉生長、開花、養殖較為簡易,可在簡易的插桿、嫁接處理過程中進行生存,且可根據不同季節的繁殖需求選擇相應的管理方式,提高花卉的生存率。造成這一現象原因是此類植株不需要苛刻的生存環境,即使進行系統的養護、施肥工作,花卉也能自行成活。另外,此類花卉可進行多次培養及欣賞活動,可借助必要的栽培管理,并在定時保養的過程中,促使園林環境中始終都有不同的花種可被欣賞。同時,花卉種植中前期投資成本較低,群體欣賞感覺較好,種植中不需要反復更換,故后期養護成本低于傳統花卉成本??傊瑪U大綠植面積,不僅有利于控制綠化所需求的成本,還能改善當地的生態質量[2]。
宿根花卉種植前需了解當地土壤、空氣、降水情況,在必要的養護支持下鞏固培養效果。因此,種植前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種植人員需分析區域內的土壤物理性質及含水量,總結不同植被的生存需求及生存習慣,并給予必要的干預,有利于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為植被生長提供便利;②工作人員需統計花卉的品種、顏色、花期及休眠期等情況,了解花卉根莖生長情況,采用混合搭配形式可提高植被配置的合理性;③園林景觀構建中,還需提升園林內部的審美特征,利用特色植被搭配形式可逐步搭建一個美觀的城市空間。例如在花卉根莖的種植過程中,需綜合考慮到灌木、草本、花卉景觀的搭配效果,結合春季、夏季、秋季的景觀配置特點確定花卉數量,有利于全面提升植被的審美功能及生態價值。
生態、綠色特色環境構建中,種植人員需調查宿根花卉的種植要求,統計出不同花卉的顏色及葉片形狀,以期為花壇園林設計提供及技術支持。首先,花壇位置需設立在廣場、道路兩旁區域,需要確?;ɑ茴伾慕y一性和多樣性,同時對其邊幅、輪廓進行修整。其次,務必要保證花卉的色彩特征,如可以選用球根花卉作為鋪墊,選用色澤鮮麗的花種,提升整體花壇的美觀度,例如可綜合搭配芍藥、黑心菊、金雞菊等花種。也可利用模擬搭配的方式塑造特色景區景觀,其中,也可選用風鈴草、玉簪、小葉紅的等花卉。另外,整體設計中還需融入當地的文化元素,合理選擇、布置花壇景觀,促使搭建的花壇具有“百花盛開”的寓意。因此,設計中選擇群體載重的形式進行點綴,模擬出需要展示出的圖案,再結合設計師的設計展開自由配置,能夠凸顯出園林綠化的韻味。另外,花卉選品也需遵從“因時制宜”的基本原則,了解當地群眾對不同花卉的喜愛程度,在各個季節進行育種栽培管理,有利于消除單一化栽種對園林景觀的負面影響。例如需分析各花卉之間的吸水量、種植優勢及消極影響,盡量保證花卉在協調處理后實現共生,也能凸顯宿根花卉對景觀設計的生態價值??傊?,利用多樣化的花卉種植設計,不僅能確保宿根花卉與本土植物進行融合,也能凸顯各種花卉的色彩特點。
巖石園構造中,應重點選擇植株較矮的花卉品種,如龍膽科、常夏石竹等科目的花卉,自身就具有較好的耐寒效果,故管理種植所需求的人力成本較低。草坪區域主要用于點綴花園的氛圍,種植過程中需對草坪進行鑲邊處理,依據不同花卉的花期情況進行點綴,同時采用火炬花、萱草等植物替代草坪植被,不僅能充分利用園區的空間,還能凸顯花卉的點綴作用。此類景觀能夠給人心儀的體驗,不僅能構造多元化草坪空間,還能舒緩人們的心理壓力,這對于當地的園林綠化景觀構造、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花境打造的核心目標是利用各種花卉顏色、自然斑狀特色進行混交管理,在必要的種植管理中凸顯出多彩的、同一季節花卉形態及數量特征,有利于凸顯出形態、空間、景觀之間的生態美感。因此,種植人員需結合以下方式進行優化:首先,需分析出不同花卉種類及顏色,根據整體景觀特色制定藝術設計方案。在此過程中,需確保園區的美觀度特征,了解綠化工作的要求及生態綠色的空間的搭配需求。在主、配境的搭配處理中確保整體色調的統一性。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形態藝術、花卉葉片構型也需要依據植株的生長因素進行統計。若花卉的根莖或花期較長時,可配合灌木叢進行混搭,如可選擇鳶尾、牡丹進行配比。此外,顏色搭配中,可將冷色調的植被種植在后部區域,其原因是該操作可提升花境的深度,能夠給人“一望無際”的視覺體驗。在窄小的巷道、道路中,可使用冷色調花卉(黑心菊)進行搭配,可提高花境的靜謐程度。因此,種植人員可利用色彩學的冷暖色調的特點,設立不同的欣賞區域,可提升整體花境的深度。例如可在休息區使用冷色調花卉進行搭配,可在廣場區域使用暖色調花卉進行搭配[3]。
園林美化過程中需完善道路中的綠化帶,根據當地園林對景觀綠化的需求設立遮陰避涼道路,有利于增強道路的美化效果。在此過程中,種植人員需分析不同道路之間的里面情況,宏觀地掌握生態環境特征,科學調節園區、道路的視線。例如可使用流線、螺旋模式的道路形式,同時在路邊種植耐寒、耐旱的植被,例如白草、二月蘭等植物,可以提升園林綠化的有效性,還能讓綠植生態更符合城市居民的審美需求。
宿根花卉的繁殖方法較多,其中播種方法的應用及推廣較為普遍,但其他方式的(包括于扦插技術和播種技術等)推廣應用力度較差,使用中花卉需經較長的發育周期進行繁殖,故不利于綠化發展。因此,工作人員需重視開發繁殖技術的技術要求及技術種類,針對繁殖情況及繁殖系數指標,設立合理的應用模式,確保花卉的特性得到鞏固(遺傳功能),這對于提高花卉種植價值是有利的。
種植工作者需及時引入先進的花卉品種,結合當地的生態特征選擇更合適的、顏色多元化花卉品種。其中,何首烏、多花美國薄荷、佛甲草等花卉可被全面應用至城市綠化當中。同時,還需探討花卉選品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從而提高城市綠化建設的科學性目標。
宿根花卉植物配置形式大多為第一年栽植,此后多年均可對其進行欣賞。大部分花卉可在三季(春夏秋)開花、繁殖,但會在冬季枯萎。因此,工作人員需重視花卉的創新應用配置,分析園林對當地生態的影響,合理選擇特色花期、繁殖形式、種類進行混搭,有利于提升花卉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宿根花卉應用至園林綠化過程,不僅能凸顯園林景觀的多樣性、生態性特點,還能點綴當地的公園環境,提升園區內的花境氛圍,從而打造一個生態、綠化的空間。另外,工作人員需注意花卉的種植、選品及配置工作,針對當地的環境氣候進行科學的選品操作,有利于提升園林綠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