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屹
(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重慶 400000)
城市軌道交通是指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包括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單軌系統、有軌電車、磁浮系統、自動導向軌道系統和市域快速軌道系統等,按照線路敷設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地下線、地面線和高架線。隨著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規模屢創新高、線路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底,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開通線路208條,運營線路長度達到6736.2km,,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237.1億人次,同比增長12.5%,運營規模繼續保持高增長勢頭。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設于或延伸至高架橋上的線路區段,通常稱為城市軌道交通高架區間,具有架空高、封閉性強、周邊環境復雜等特點,如重慶市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車站位于該線路高架區間,屬高架側式單軌車站,車站設置于商住樓建筑內部,因“空中列車穿樓而過”聞名遐邇。城市軌道交通列車一般采用電力進行驅動,常見的有4節、6節或8節車輛編組,一旦在高架區間發生火災事故,其消防救援行動與其他狀態下的火災撲救具有顯著區別,處置人員、車輛、裝備難以及時到場展開處置,容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嚴重的社會影響。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高架區間火災撲救對策研究,對于減少事故損失和人員傷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易造成人員傷亡。城市軌道交通高架區間通常未設置直通地面的應急救援通道,疏散路線長(區間長度一般超過1km),逃生途徑有限,列車載客量大,加之車廂密閉性好,除客室側門外僅在司機室設有緊急逃生出口,燃燒產生的有毒煙氣和高溫高熱難以散發,火災情況下人員驚慌失措,極易引發擁擠、踩踏和中毒等群死群傷事故,如事故發生于高峰時段,遇險人員將達到數千人。
(2)易形成大面積燃燒。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采取固定編組,一般情況下車廂之間無法摘鉤分離,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沿車廂快速蔓延,并可能引燃線路設施,周邊建筑、山林以及高架下方可燃物等,造成災情規模擴大。
(3)滅火救援行動困難。高架區間根據運營線路因地而建,通常架設于道路、江河上方,部分路段依山或坡地而建,一般架空較高(距離地面高度通常在10m以上),且部分區間周邊無車輛通行道路,事故情況下救援力量一時難以抵近現場,同時,高架區間通道狹窄,接觸網等設施錯綜復雜,可制作錨點的環境有限,登高、救生、供水等作業要求高,處置行動展開困難。此外,城市軌道交通列車一般采用電力驅動,車內設有大容量蓄電池組、電容器等蓄電裝置,即使在斷電情況下仍存有電力,火災撲救中可能引發觸電、爆炸等事故。
(4)社會影響巨大。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化城市立體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事故不僅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火災撲救、線路修復等工作還將導致軌道交通長時間中斷,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秩序。同時,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環境復雜、地勢多種多樣,事故情況下可能引發建筑火災、山林火災、汽車火災、水體污染等次生災害。
處置高架區間軌道交通火災事故,必須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采取“堵截蔓延、直接滅火、登高滅火、轉移處置”等戰術方法,及時有效撲滅火災。
進入事故現場的消防救援人員,應按照防護等級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穿戴齊全滅火防護裝備,佩戴空氣呼吸器具。抵近著火列車實施生命救助、滅火排險的人員,還應著隔熱防護服,并使用霧狀射流進行掩護。
(1)現場詢情。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后,要迅速通過詢問知情人,了解掌握著火列車的類別、位置、車廂數量、燃燒部位,以及遇險人員的狀況等;通過咨詢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單位,或者使用移動智能設備后臺推送等途徑,掌握列車的基本結構和應急處置措施等相關信息。
(2)外部觀察。通過觀察掌握高架區間的車站位置、構造、功能分區、樓層及出入口分布,著火列車的位置、燃燒范圍、火勢發展蔓延趨勢以及現場交通、地形、水源、氣象等情況,初步確定滅火救援進攻路線和進攻方向。
(3)內部偵察。組成偵察組在霧狀射流的掩護下,深入高架區間查明著火列車的類別、車廂數量、燃燒部位,遇險人員的數量和位置,以及有無爆炸危險等。
(4)利用控制中心偵察。進入控制中心核實著火列車的位置、車廂數量、燃燒范圍,列車及接觸網是否采取斷電措施,消防給水、通風、防排煙系統等設施運行狀況,了解高架區間的構造和平面布局,同一線路列車的運行情況等,掌握可利用的人員疏散和滅火進攻途徑。
根據火情偵察情況,劃定高架區間及下方地面區域的警戒范圍,設立警戒標志,布置警戒人員,嚴控無關人員進入;對現場地面路段實施局部交通管制,關閉軌道交通前、后方鄰近車站。
組織疏散車站內的人員,利用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指引疏散方向。按照著火車廂、火勢蔓延方向的相鄰車廂、另一相鄰車廂的順序,疏散列車內的遇險人員,對具備行動能力的,應引導其沿道床、應急疏散平臺疏散至鄰近車站進行逃生,也可使用舉高消防車、登高器材、緩降逃生設施或采用繩索救援技術救助被困人員疏散至地面安全區域,視情調集同一線路列車協助疏散。
對失去行動能力的遇險人員,應組織搜救組攜帶救生、破拆等器材,在霧狀射流的掩護下進行營救,并做好標識和登記,交醫療救護部門救治。縱深距離較長時,可采取梯隊接力的方法實施救助。
(1)堵截蔓延。在火勢蔓延的主要方向建立槍炮陣地進行堵截,并視情在高架著火下方地面區域以及周邊山林、建筑等設防,控制災情進一步蔓延擴大。
(2)直接滅火。利用車站室內消火栓或消防車直接供水,使用水槍從鄰近車站沿道床、應急疏散平臺梯次掩護,深入高架事故區域直接滅火,視情依托周邊坡地、建筑等建立槍炮陣地出水滅火。
(3)登高滅火。高架事故區域下方具備登高作業條件的,可選擇適當位置,使用舉高消防車或拉梯等登高器材開辟進攻通道,建立槍炮陣地實施滅火,也可利用車載炮直接出水滅火。
(4)轉移處置。現場具備條件的,可利用救援列車或其他工程救援裝備在水槍射流的掩護下,將著火列車轉移至地面安全區域后,再采取滅火措施。
優先利用高架區間的通風、防排煙系統組織排煙,視情使用大功率排煙消防車、渦噴消防車、移動排煙設備等實施機械排煙。列車在區間高架上著火時,應在霧狀射流的掩護下,使用緊急解鎖裝置開啟列車車門,或采用撬砸、切割、沖撞等方法破拆車窗,實施排煙散熱,為內攻滅火救援創造條件,視情設置水幕或霧狀射流,堵截高溫有毒煙氣向車站蔓延。
優先利用高架區間的消防給水系統組織進行供水;積極尋找現場周邊水源,組織到場車輛采用直接供水、串聯供水、運水供水等方法,保障火場供水;高架事故區域下方設有消防水源且易于取用時,可建立垂直供水線路,最大限度地滿足滅火排險所需的水量和水壓。
處置行動結束后,消防救援力量應徹底清理事故現場,確認無復燃危險、無人員被困后,向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做好現場移交。
(1)正確選擇停車位置和進攻路線。消防救援車輛到場后,應同時停靠高架區間前、后方車站及事故區域附近,停靠高架下方時,應選擇地面平坦堅實、不受火勢威脅、便于作業展開的位置。選擇靠近著火列車的車站作為主攻方向,沿道床、應急疏散平臺或使用路軌消防車進入事故區域,也可利用舉高消防車、登高器材等開辟進攻通道,展開滅火救援行動。
(2)嚴格把握處置行動關鍵環節。消防救援人員進入高架線路前,應確認事故區間所有列車停止運行,接觸軌、接觸網等牽引供電系統已徹底斷電;處置行動中,應對受到高溫威脅的軌道進行出水冷卻,防止軌道變形影響列車轉移;實施登高作業時,登高位置應與著火區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防止火勢擴大造成人員受傷。
(3)全面落實作戰行動安全措施。進入高架區間內作業的消防救援人員要專業、精干,做好防墜落措施,采用霧狀射流掩護,并適時組織輪換;嚴禁未經防護向著火列車及高架區間的供電設備或線路射水,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嚴禁在高架著火區域正下方處滯留,防止高空墜物傷人;設立安全觀察哨,密切監護救援行動,發現爆炸等危險跡象時指揮員應果斷下達撤離命令。
(4)做好消防救援戰勤保障。高架區間軌道交通火災事故處置時間長、作業強度大,消防救援力量要做好通信、裝備、衛勤和飲食等戰勤保障,視情調集遠程供水泵組、供氣車、照明車到場,滿足滅火救援行動需要。
(5)加強救援行動協調聯動。消防救援力量要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單位、供水、供電、醫療救護、公安、交通、應急、當地政府等單位或部門的協調聯動,形成協同作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