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麗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田橫鎮園林環衛服務中心,山東青島266212
雛雞白痢病由沙門氏菌引起,主要癥狀為細菌性敗血癥及拉白色糞便的腸炎。各種品種和日齡的雞均易感,3 周齡內的雛雞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發生該病后,該病在雞群中傳染蔓延而不易凈化。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無明顯癥狀。該病是在養雞業生產中的一種最常見疾病之一,如果管理和預防不當,可在雞群中傳染散播,給養雞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要控制和凈化。
病雞精神不振,較為沉郁,食欲減少或不食,閉目縮頸,羽毛松亂,頭、翅下垂,病雛畏寒,常擁擠在一起,腹瀉,排白色稀便,肛門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嚴重,個別病雛雞因糞便堵住肛門排便困難,因糞便積存致肛門處壓力太大產生疼痛而發出較為尖利的叫聲。少量雞只有呼吸困難的癥狀,病雞明顯發育不良,體重較同日齡健康雞輕,病死雞皮膚干燥,雞爪干枯。還有的病雛雞出現關節炎,跛行,有的甚至失明。
病雛雞急性型死亡的解剖癥狀和病變不明顯,急性死亡雛雞心內膜、心冠脂肪、肝臟腫大,有白色壞死點,肝臟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卵黃吸收不良,盲腸膨大,有干酪樣物,脾臟輕微腫大,腎臟腫大,輕微的花斑腎,有的肺有壞死結節。
以白痢特征性病變為判斷依據,根據臨床癥狀為出現下痢、灰白色糞便粘糊肛,糞便積聚殖腔處成為蠶豆大到小拇指大團塊,解剖癥狀為卵黃吸收不良、肝有壞死點壞死灶,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結合實驗室診斷,可確診為雞白痢。
實驗室中使用對革蘭氏陰性敏感的藥物做藥敏試驗,37 ℃培養24 h,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粘桿菌素等,選用敏感藥物進行全群飲水治療。也可選用中藥治療:白頭翁、五倍子、秦皮、烏梅、焦地榆、黃柏、垂盆草各10 g ,鴉膽子、黃連、焦山楂、蒼術、陳皮各8 g,其中鴉膽子和烏梅2 味藥應搗碎,加清水750 mL 煎至200 mL,去渣待用,雛雞每只每次2 mL,連服2 d[1]。
全群飼料中加入保肝護腎藥物,多種維生素、維生素C 及葡萄糖等連用5 d。
做好雞舍的消毒、隔離及衛生工作,防止疾病的擴散與對外感染。雞舍內做好所有用具設備的清潔消毒,并保持飲水和飼料不被污染,定期對雞群進行帶雞消毒。
把病雛隔離治療,可用注射10%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療,每只0.1 mL,需連用3 d。
降低飼料蛋白質含量,以減輕腸道負擔。使用口服補液鹽,補充和防止體液的流失,以維持身體機能和增強抗病能力。
雛雞出殼后往往由于母雞白痢凈化不好,會有隱性白痢的發生,對出殼后雛雞可采用阿莫西林和頭孢類藥物聯合使用來進行預防,連用3~4 d。
本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發病雞和帶菌雞,用凈化白痢種雞產種蛋孵化雛雞進行生產使用,從源頭上杜絕雛雞白痢的發生。可用凝集試驗凈化雞群,及早發現陽性雞(患病雞)及時淘汰。堅持每年2~3 次凈化,長期堅持,不可在檢查無陽性雞時停止,因許多養殖場都存在本病,有重新被感染的危險,以此來建立無雞白痢病種雞場。
種蛋最好在產蛋后半小時內進行熏蒸消毒,防止蛋殼表面的有害菌尤其是沙門氏菌的侵入。孵化用具在每次使用前,必須進行熏蒸消毒。
嚴格消毒,加強對種蛋、所有孵化設備如孵化器、出雛器和育雛室的消毒和衛生工作,防止孵化種蛋時的感染和傳播。
平時一定要加強衛生與管理工作,做好對雞舍籠具、用具的定期消毒工作,改善和保持舍內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糞便,并做無害化處理,實行養殖區域封閉式管理,嚴禁外來一切車輛和人員未經消毒而出入雞場,進入雞場生產區域必須嚴格消毒和穿防護服,以免傳染各種疾病。
購進雛雞一定要到無白痢的雞場引進,引進前要加強檢疫,并保證生物隔離期,以防止引入雞白痢和其他疾病。
雞白痢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病雞和隱性感染無外表癥狀的帶菌雞,傳播途徑主要為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因此,凈化種雞白痢、對種蛋的徹底消毒和防止孵化傳播是防止和控制該病發生的重要途徑。該病的治療要突出一個早字,根據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流行特點,應采取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綜合措施來控制和預防該病的發生[2]。對雞群在接雛雞后及開產前都要進行一次治療性投藥,以達到凈化的目的。且一旦發現雞群中出現發病雞只或病死雞增多,立即解剖,根據解剖癥狀來診斷,并做實驗室診斷及藥敏試驗,一旦確診后立即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全群投藥,可防止病情的惡化并制止疫情的蔓延和惡化。同時加強飼養管理、消毒衛生工作,可減輕或消除不良因素對雞群的影響,以促進病情的好轉和控制達到早治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雞群經治療后,許多雞只從表面上看已經康復,實際上仍處于感染狀態,是帶菌者,還可向外圍排菌,此時應換用另外一種高效藥物在開產前按治療量服用1 個療程,以徹底凈化雞群,確保雞群正常開產和達到正常的蛋重及產蛋率,延長產蛋高峰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