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平,韋平和,陳海龍,宋玉鶴
(泰州學院,醫藥與化學化工學院,江蘇省手性醫藥化學品生物制造重點實驗室,江蘇 泰州 225300)
進入21世紀以來,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基因工程學的諸多突破性進展,生命科學進入了后基因組學時代,也使生物技術逐漸走向自然科學舞臺的中心[1]。生物制藥是生物技術與制藥技術的良好結合,無論在生物產業還是制藥產業中,生物制藥均為發展最快、活力最強的新興產業領域[2]。同時,生物制藥作為朝陽產業,既具備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多學科相互滲透的專業特點,又具有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特點,也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就曾指出,要努力將我國生物相關產業發展成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3]。
泰州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腹地,是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泰州市以醫藥健康為地方支柱產業,所轄中國醫藥城為國家級醫藥高新區,近年來非常重視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曾提出要“緊緊圍繞‘藥’,大力發展生物制藥等產業”。泰州學院地處江蘇泰州,是市內唯一一所公辦本科院校,經過80年的發展,逐步積淀形成“敦尚行實、明體達用”的校訓。同時,泰州學院也緊跟泰州及周邊地區產業布局與發展需要,致力于服務地方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需求。同時,為增強學校與區域產業發展的契合度,2015年籌建成立了醫藥與化學化工學院,2017年設置了生物制藥本科專業。
泰州學院生物制藥專業現有教師10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人,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8人,初步建立了一支專業對口、結構合理、素質全面、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教師平均年齡約37歲,且學歷層次普遍較高。專業設立三年多以來,先后獲批泰州市生物催化與專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和江蘇省手性醫藥化學品生物制造重點建設實驗室建設項目,學校先后投入1200余萬元用于專業實驗室與實踐教學平臺建設?,F建有分析測試中心、儀器分析、生化與微生物、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藥物合成、虛擬仿真、模擬藥店等實驗室10余個。生物制藥專業還先后與揚子江藥業、蘇中藥業、濟川藥業、盈科生物制藥、上海匯倫藥業(江蘇)等十幾家泰州本地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建實踐實訓基地、聯合開發產品,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然而我校生物制藥專業由于專業辦學時間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也正處在摸索階段,專業建設還存在諸多不足,具體情況如下:
(1)教師數量偏少,課務量偏重。專任教師配備尚有缺口,對口實驗員與專職實驗師缺乏。專任教師既要上課,又要準備實驗,既要開展科研工作,還要參與完成專業與實驗室建設,教師工作強度大,用于開展教學改革思考與研究的精力有限,形成特色的專業教學模式尚需更長時間。
(2)科研單打獨斗,特色尚未形成。教師科研方向需進一步聚焦,科研合力形成尚處于量變階段,前沿性科研活動仍存在單打獨斗局面,學科體系建設尚處爬坡階段,高級別的科研項目數量還偏少,對專業建設與科研特色形成的支撐作用還有待提升,科研反哺教學尚未形成良性循環。
(3)學校政策導向不夠精準。無論是評價機制還是考核機制,對教師工程實踐訓練與能力提升方面評價與考核措施不夠精準,相關機制尚未形成良性循環。同時,由于工程類課題研究形成顯性成果慢、不宜量化,不利于職稱晉升,造成教師對工程類課題研究興趣不足,工程設計類畢業論文寥寥無幾。
(4)“理科化”教學意識較重。部分教師由“學?!钡健皩W?!?,工程實踐背景缺乏,工程實戰能力稍顯不足,工程教育理念不強,對工科與理科專業人才培養差別重視不足,主動開展工程實踐教學活動動力不足,對學生工程實踐訓練重視不夠,還有個別教師認為生產實訓裝備教學不應納入本科教學內容。
(5)工程實踐教學改革關注不夠。無論在工程教育理念建設還是教學設備建設方面均需繼續完善,生工科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尚局限于紙上談兵,大型工程化教學裝備與科研裝置尚不完備,教學手段還停留在以“教”和“驗”為主,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工程設計能力培養尚需加強。針對上述諸多問題,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及早開展關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生物制藥專業建設的培養模式實踐探索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新工科建設呼聲不斷高漲的今天,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該更加明確應用性的辦學方向,應該結合高校實際特點,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革。
(1)加快人才引進與教育觀念轉變。繼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專業實驗師引進,不斷充實教師隊伍,解放與發展專任教師的活力與創造力;同時,在廣大教師中盡快普及OBE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細節監管與監督,加強教學改革活動的實效。
(2)引入認證標準、改革培養方案。結合我校生物制藥專業特點,將諸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融入人才培養過程,增加工程實踐類課程學時比重,加強對工程實踐課程教學過程的監督與監管。鼓勵教師多承擔工程類科研課題,鼓勵教師主動承擔工程類畢業設計指導。
(3)重視產出導向,倒逼教學改革。結合新工科建設要求,將地方特色企業對人才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全面引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合力打造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特色課程群;同時鼓勵教師改變以“教”和“驗”為主的教學手段,鼓勵教師將企業實踐中搜集的特色生產案例引入課堂教學過程。
(4)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結合學校地理位置特點,加強與地方特色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生物制藥龍頭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生產設備資源開展好專業見習與生產實習教學;同時,繼續加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考慮教學科研共用發酵類中試生產線建設,用于校內實訓教學過程。
(5)優化教師考核評價標準與細則。重視對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切實做好企業工程實踐鍛煉的監督與考核,鼓勵教師將企業實踐生產內容引入課程教學案例庫,嘗試對工程能力突出教師職稱晉升開啟特殊通道模式的探索,激勵與引導廣大教師主動參與企業工程實踐鍛煉。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與發展,泰州學院生物制藥專業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應用型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新時期,為了迎接新的挑戰,我們應該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以項目化案例教學方法為著力點,以學生工程能力提升為目標。繼續不斷深化專業培養方案改革,不斷深化專業內涵建設,緊跟地方支柱產業發展需求,緊跟“新工科”建設理念,從而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和地域優勢的應用型生物制藥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