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萬琴
(新疆國泰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有機化工事業部 831700)
γ-丁內酯屬于有機化工原料的一種,其沸點較高,適用于吡咯烷酮系列產品的生產中,當前在化妝品、纖維與醫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物質的合成方式眾多,可通過1,4-丁二醇進行脫氫制備,催化劑液態空速約為0.5—5.0h-1,γ-丁內酯選擇性超過99%。由此可見,此種方式在制備方面占有較大優勢。
(1)材料準備。采用工業級1,4-丁二醇,純度超過99%;氫氣為普氫,純度超過99.7%;
(2)儀器準備。采用專用的床反應器,儀器的長度為1000mm,直徑為23mm,催化劑的使用劑量為40mL,利用Eartontherm 對溫度進行控制,控制誤差控制在±1%以內;利用型號為TRP 5850 的氣體流量計控制氫氣流量;利用定、背壓閥對反應壓力進行控制,誤差范圍低于±1MPa,在體系內部氣體可利用壓縮機實現循環操作。
將特定的鉻、銅與第三組元可溶性鹽放入去離子水中,再加入堿性沉淀劑,當溶液的PH 值處于6—10 之間時,嚴格控制反應時間,使其得到充分反應,先將其洗滌,然后在溫度為100—160℃的溫度下干燥,最后在溫度為300—400℃的溫度下焙燒成型,得到直徑為5mm,高度為5mm 的圓柱形催化劑。
在溫度為240℃,液體空速為1.5h-1的條件下開展活性測試,主要方法為:采用計量管稱取適量的1,4-丁二醇,經過柱塞泵打入汽化過熱器中,加熱汽化后,將催化劑放入管式反應器中,該儀器的內徑為26mm,再將丁二醇放入其中,在催化劑床層中發生脫氫反應,然后將其冷卻、冷凝后計量,最后送出系統。冷卻器用水冷卻后,汽化器的下方為進口管線,可輸入氮氣或者氫氣,供熱系統也應用電加熱[1]。
利用型號為GC 5300 的氣相色譜儀對實驗結果進行研究。
在正交實驗中,需要對催化劑的配比、PH 值、共沉淀溫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將成型的催化劑放入裝置中開展活性測試,在26 批次的催化劑中選出最佳的一種,利用其對丁內酯進行制備。根據測試結果可知,Cu-Zn-Al 系催化劑配比中,銅的含量與活性均較低,且選擇性較差,在反應實驗中,PH 值不斷改變,對催化劑性能產生負面影響,當PH 數值超過10 時,選擇性較差。此外,反應液濃度也會影響催化劑制備,反應溫度控制對催化活性選擇具有不良影響。在本次實驗中,采用的催化劑是為22 號與25 號,并根據制備過程,對相應的工藝參數進行調整和優化,最終得出較為滿意的結果。實驗表明,催化劑的性能良好,丁二醇的單項轉化率超過99%,丁內酯的選擇性超過99%。
受丁二醇自身性質影響,在常壓狀態下沸點相對較高,汽化困難,在汽化時過熱時還容易出現結焦,導致裝置受堵,在實驗設計時,應在汽化器的底部安裝進出氣管道,使分壓降低,汽化過程得以強化。為了探究脫氫工藝參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實驗可從反應溫度、氫氣、進料液體與丁二醇配比等多個因素,體現催化劑性能與工藝之間的聯系。
2.2.1 反應溫度
本次實驗是在液體空速為1.5h-1 的條件下開展,當溫度不同時,實驗反應也有所不同,溫度范圍為220—280℃。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轉化率也隨之增加,從原本的83%提高到98%。但是,在反應產物中,丁內酯的選擇性始終未發生改變,仍然超過99%,這意味著催化劑的性能較好,內部雜質較少,反應效率較高[2]。
2.2.2 液體空速
當反應溫度調整到240℃時,液體空速分別為0.97、1.58、2.38 與2.81h-1.此時氫氣與丁二醇之間的配比為2L/ml。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當進料液體的空速增加時,丁二醇的轉化爐將隨之降低,丁內酯的選擇性基本沒有改變。由此可見,液體空速的調整對產物構成沒有較大影響。由于空速不斷增加,單項轉化率稍微降低,但轉化率與選擇性始終處于較高狀態,催化劑產率有所提升。與低空速相比,單位產品能耗有所增加。
2.2.3 氣體與丁二醇配比間的聯系
由上文可知,丁二醇物質的沸點較高,在汽化過程中容易結碳受阻,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可在汽化段的底部加入氫氣,以此達到分壓效果,使汽化得以增強。因此,在實驗中特別注重氫氣與丁二醇配比的考察,并探究其對反應結果產生的影響。根據實驗結果可知,氫氣與丁二醇的配比不斷提升,由原本的0 增加到3.86,轉化率卻不斷降低,從原本的92%降低到87%,丁內酯選擇性仍然未有顯著改變。根據實驗數據可知,配比與反應之間的聯系較弱,尤其是對產率和轉化率的影響,更是少之又少,但在實驗中氫氣與丁二醇的作用不可忽視,不通氫氣的配比降低,在汽化器的下方容易出現結碳、堵塞等情況,影響反應效果。因該實驗反應中產生氫氣,通常配氣采用系統中的氫氣,也可利用氮氣替代,對最終的實驗結果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2.2.4 催化穩定性
通過實踐檢驗與壽命研究,連續循環59 天,期間出現一次故障、兩次停電,丁二醇的轉化率有所降低,從原本的99.19%降低到97.72%,丁內酯選擇性未發生顯著改變,從原本的99.62%變為99.64%,這意味著催化劑的穩定性較強。受銅基催化劑性質影響,對條件溫度變化反應敏感,導致催化劑活性降低。通過為期59天的工作數據可知,該催化劑的使用壽命超過1 年,并且在應用中物料消耗未增加,只在后續單位能耗方面稍稍有所提升。
2.2.5 氫醇摩爾比與催化活性
在催化脫氫過程中,以氫氣為載氣,不但使還原氣氛不受破壞,保持催化劑的高活性,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而且氫氣的導熱性能優良,有助于控制反應條件。對于二醇脫氫來說,壓力與載氣較小有助于脫氫效果提升。根據實驗結果可知,當氫醇比偏小時,對丁內酯制備影響不利,此時四氫呋喃產量較高,采用氫氣是想減少催化劑與氣象之間的擴散層厚度,將反應在過渡區開展;當氫氣速度偏低時,反應速度受到外擴散的限制,對反應結果不利;如若速度過快,接觸時長較短,也會影響丁二醇的轉化率,為了使丁內酯生成達到最佳狀態,摩爾比應位于0.8—1.5 之間。
綜上所述,為了研究出品質更加優良的催化劑,提高丁內酯制備效率開展本文研究。通過研究結果可知,在溫度為230—280℃、液體空速為0.5—2.5h-1,摩爾比應位于0.8—1.5 之間時,催化劑產率為0.8—1.53kg/L·h,丁二醇轉化率可超過99.9%,丁內酯選擇性超過99.6%,催化劑的穩定性較強,且使用壽命可超過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