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我們中國的經濟還不是特別富裕。那時候出國會有兩個指標獎勵給你,一個叫大件指標,一個叫小件指標。大件指標能買什么呢?冰箱、彩電。小件指標就是電子琴、微波爐這些東西。
我在1986年出了一次國,是去菲律賓,回來以后我就獲得兩個指標。當時北京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在和平里一帶。那時還沒有私家車,我借了朋友一輛車,帶著三歲的兒子鄭亞旗去了出國人員服務部。
我買了一臺電視。那臺電視我當時看了感覺很神奇。在這之前我見過的電視,里邊屏幕的角都是圓的。可那臺電視屏幕的角是直的,它的名字叫直角平面電視,在當時是很厲害的電視。
我買這臺電視的時候,還有一個細節。這臺電視機剛一開箱,我就說,這臺電視我不要。
出國人員服務部的工作人員說,為什么?
我說,質量不好。
他說,怎么質量不好了?你還沒有開機呀!
我說,你看電視的零件都掉出來了。他說,哪個零件掉出來了?
我拿出一個黑色的長方形的東西。我說,這個零件都掉出來了。那位工作人員說,同志,這叫遙控器。在那之前我們看電視,想轉換頻道要站起來,然后走到電視機前去按電視機上頻道轉換的按鈕。有遙控器的電視機我從來沒見過,這是頭一次。
當時我們就拉著這臺電視機離開了出國人員服務部。汽車走著走著,鄭亞旗發現路線不對,他說,咱們這是去哪兒啊?
我說,去你爺爺奶奶家啊。
他問,為什么現在去爺爺奶奶家呢?我說,把這臺電視給你爺爺奶奶送去。

兒子說,這臺電視咱們自己不看嗎?我就告訴鄭亞旗,從理論上來講,咱們會比你爺爺奶奶活得長吧?他說,對。
我說,咱們將來別說看直角平面電視——因為當時我說不出來背投啦、純平啦什么的,所以就說了一句能夠讓我的兒子一下就理解的話——咱們將來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都會有,所以這臺電視應該先給你爺爺奶奶看。他說,知道了。這樣,我們就開著車,把電視給我爸爸媽媽送去了。
過了幾天,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吃飯。那個時候,包括現在,爸爸媽媽都是有了好的先給孩子吃。在什么情況下,一個人有了好吃的,自己不吃,讓別人吃反而比自己吃還痛快呢?應該只有爸爸媽媽對孩子。當時北京有一個紅橋市場,在天壇東門附近。我去紅橋市場買了幾只特別大的對蝦。兒子吃完了一只后,看到我那只沒吃。
他說,鄭淵潔你怎么不吃呢?我說,不知道為什么,我現在對蝦過敏,你吃吧。
所有大人跟孩子相處的時候,都要清楚這一點:孩子是洞察一切的,大人說的所有話孩子是非常清楚的。
當時我的兒子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鄭淵潔,這只對蝦你就吃了吧,將來我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
這件事說明我對兒子的孝順教育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