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生萬物,百態出自然,天地人寰統歸大道。《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嚴、國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會處變不驚,淡定從容,蘊含浩然正氣,盡展光風霽月。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人誣陷,被處極刑。在刑場上,他給來送行的太學生彈奏了古曲《廣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詳,初起音律幽淡,逐漸沉郁悲憤。弦斷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斷頭臺。他拒絕與司馬氏合作,憤世抗俗,用生命維護了高潔傲岸的尊嚴;他不卑不亢,激昂豪邁,用琴聲演繹了一曲大道從容的千古絕響。
蘇東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屢遭貶謫,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獨中不斷成熟,修得淡泊與寧靜。“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經過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無須聲張的厚實、散發光輝的睿智。他于災難之后重生,寵辱不驚,一心為國家社稷,一心為黎民蒼生。
可見,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堅定,愛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問人生,心系百姓。踐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縱然形勢千鈞一發,生死攸關,依然如朝陽般噴薄,似蒼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華優秀兒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詮釋著大道從容。
氣節崇高的大道從容是血凝鬢眉,背負刑繩,抖甲揚靴昂首踏上風波亭,心緒依然起伏著收復失地、保家雪恥的激昂:“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信念如鋼的大道從容是拖鐐長街,壯志不泯,不懼先死而憂后生,眉宇安詳地仰望云宇:“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泰然不驚的大道從容是血戰梅嶺,被困孤山,面對重重敵兵,抖抖軍衣,撣撣軍帽,掏出筆記本慢慢翻開,眼望飛霞暮日,安然落筆:“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普通百姓,或許少有氣吞山河的舞臺,也沒有慷慨悲壯的機遇,但誠實友愛、奉獻互助,擔家責、守國法,就是煙火平民的處世大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我們唯有胸存大道,才能無所畏懼,勇于擔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周鐵鈞:遼寧義縣人,從事創作30余年,在各大報刊發表作品近百萬字,有多篇(首)在全國、省、市獲獎,出版詩集《五色瑾》、散文集《我是東北人》等。
意林:您認為這篇文章為何會入選中考現代文閱讀題?
周鐵鈞:這篇千余字文章,史料翔實、事例精短,行文結構嚴謹、敘述流暢,融入評析、哲思、感悟等多種表現手法,給人以歷史的回望、心智的啟迪、理性的思考,對初、高中生閱讀、寫作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
意林:近年來,語文閱讀水平對學生整體成績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此,您有何看法或者建議?
周鐵鈞:見解獨到的觀點、與眾不同的感受是閱讀試題重要的評分標準,為此,建議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組織初、高中生利用課余閱讀、領悟、評述思維創新、意蘊深刻的經典文章,開啟思路、豐富知識,提升整體能力。
意林:您認為閱讀對個人成長有哪些影響?
周鐵鈞:如今,雖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閱讀依然是初、高中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學習為人處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通過閱讀教材和有益的課外書籍,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認同、吸納知識的能力,主動地開動腦筋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在樹立自強觀念、道德意識、社會責任等方面都將產生巨大、有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