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邦平
原來正宗的四川泡菜是這么泡的,太不容易了!
日前,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四川老壇子食品有限公司內人潮涌動,來自全國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保護部門負責人齊聚,現場感受到了獨具地域特色和四川文化的泡菜制作工藝。
在泡菜加工車間現場,與會代表見到,工人來回奔波于幾百個碩大的泡菜壇之間,揭開蓋子,看顏色,聞氣味,保障泡菜質量。
這個占地面積80余畝的廠房里,擺放著3000余個一人高的壇子,里面泡滿了青菜、生姜等蔬菜,他們堅持傳統工藝泡制,使這里成為省內外上千家餐飲企業的直接采購點,平均每天都有整車泡菜遠銷北京和上海。
“越是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農產品,就越有市場”,與會代表紛紛為四川泡菜點贊。
近日,全國首個“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在行動”活動暨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培訓班在四川眉山啟動,宣告我國正式開啟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與會代表在參觀了東坡泡菜城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丹棱桔橙生產基地后,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五保護”旨在“五提升”
我國自2008年啟動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認證工作以來,累計打造100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知名品牌,初步實現了農業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地標產品認知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顯著增加,產品生產經營者特別是農戶收益顯著提升。
“但要看到,當前地標農產品面臨一些問題,如地標農產品品種不斷退化,本地品種不斷減少等,為此,開展地標農產品保護意義重大。”啟動儀式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馬愛國表示,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被納入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備受關注,農業農村部考慮用5年時間,聚焦糧油、果茶、蔬菜、中藥材、畜牧、水產等六大類,每年在全國范圍內選定200個地域特色鮮明、具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已登記獲證的地理標志農產品,進行重點培育、保護和提升。每個產品可獲得500萬元的保護項目資金。
記者從啟動儀式上獲悉,農業農村部門將重點開展“五保護、五提升”工程。
一是保護產地環境,提升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保護特色品種,提升產品品質特性;三是保護農耕文化,提升鄉村多種價值,打好歷史牌、文化牌、風俗牌;四是保護產業鏈條,提升綜合素質;五是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等各自定位準確又相互支撐銜接的農業品牌格局。
四川入圍產品全國第一
在首批保護的地標產品中,四川入圍14個,排名全國第一。
四川農耕文化歷史悠久,農產品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自2008年啟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以來,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達170個,僅次于山東,居全國第二,西部第一。
四川登記的產品涵蓋果品、蔬菜、茶葉、糧食、食用菌、肉、蛋等特色產業,其中種植業134個、畜牧業36個,分布區域遍布21個市、州。四川泡菜、攀枝花芒果、丹棱秸橙等地理標志產品因其地域特色、產品風味優勢突出,已走出四川,享譽全國。
目前,四川泡菜和納溪特早茶2個產品已成為首批中歐地理標志保護互認產品,未來在歐盟市場上將享受與當地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同樣的優惠和保護政策。
除此之外,四川還發展了“蓬安錦橙”“黑水中蜂蜜”“越西櫻桃”等省級農產品地理標志核心保護區36個。截止目前,全省17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帶動發展401家用標企業,對提升全省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國內外知名度、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