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銳
(長江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類專業門類的教育,從精準扶貧的角度看,可以利用其自身專業的優勢,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后開展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扶貧策略。那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及發展歷程呢。
上個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期,在我國舉辦了大量以環境藝術設計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這些活動加快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現代化進程。環境藝術設計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總是帶有很強的藝術性質而顯得脫離實際。相反,環境藝術的商業藝術設計在市場的競爭中正起到越來越關鍵的作用。伴隨我國的城市化,與之相配套的城市建設、住宅小區的建設速度和建設模式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也帶動了鄉村城市的景觀建設。因為工業化的迅猛發展,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受重創,自此,我國許多環境設計師們都以環境保護思想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思想。
也是從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國外環境設計理論的輸入,從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個人住宅室內設計的普遍化也造成了各種裝修問題的層出不窮。比如建筑裝飾市場的魚龍混雜、裝修材料不環保等,這就使環境藝術設計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高等院校也開設了相關課程。
到了21 世紀,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開始更大范圍地走入人們的生產生活。這時的環境藝術設計更加關注的是環境景觀設計。一方面,由于對公共區域的關注度導致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只關心公共區域的功能,更關注的還有所具有的藝術性。由此,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油然而生。
正是鑒于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相關專業,我校也不例外。由于我校的性質是教育性機構,那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進行扶貧時可以實施教育扶貧。學校可讓本專業的學生定期組織“三下鄉”隊伍到定點單位展開一些藝術性質的設計活動,主要項目可以包含帶有環保藝術設計專業性質的墻繪、美化貧困地區的校園環境、“還鄉村青山綠水”的廁所革命、“主動獻愛心”的圖書捐贈活動。具體而言,活動之一的墻繪,就是讓支教小分隊利用支教地區的墻壁資源,讓貧困地區的兒童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畫出一幅又一幅帶有環保特色的壁畫,之所以選擇這一活動是因為色彩豐富的各種圖案不僅容易吸引少年兒童們的注意力,又能夠教育孩子們要熱愛環境、保護環境。活動之二的美化貧困地區的校園環境就是要讓當地的少年兒童運用自己的力量對自己所在的校園環境進行美化,比如用掃把、拖把、抹布打掃教室和清潔區的衛生,再設置相應的“清潔角”專門堆放打掃用品,依照不同班級的情況再在每個班級的墻上貼上孩子們未來的夢想以及優秀的環保美術作品。這主要是為了可以更好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活動之三的廁所革命就是支教小分隊先對廁所革命進行宣導,之后讓孩子們在家庭宣導廁所革命的內涵、意義以及進行廁所革命的舉措有哪些,孩子、家長、學校三者之間在形成聯動機制之后向有關部門申請之后,就可以實際行動起來以家庭為單位治理區域廁所的臟亂差,這一活動如果得以保持將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并且有助于旅游產業的發展。活動之四的“主動獻愛心”圖書捐贈活動主要就是讓長江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號召全校師生捐贈圖書的行為,學生們可以聯合圖書館把一些館內同一種圖書又有很多數量的多余藏本進行捐贈,也可以直接由師生們進行捐贈,所捐的所有圖書可與支教隊伍一起送往貧困地區。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民要想自身富起來就一定要從內因抓起,要想摘掉貧困的帽子,就要從生產增收上下功夫。經過考察之后,筆者發現雖然許多貧困村貧困縣有大量的種植戶,可是因為自身缺乏對農產品價值的認識加之又沒有對所要銷售的農產品有詳細的品牌推廣包裝設計推廣方案,因此,價格常常被壓得很低。而且,就算產品本身品質突出也常常無人問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成過往,為此,在我們考察了一些貧困縣的農產品的具體情況后,根據每種農產品的特色,設計了不同產品的商標、包裝、文案。通過此種方式,提升的不單是農產品本身的知名度,而且也使該產品有了經濟附加值。從以往的案例來看,廣東某一合作社就聯合廣東省本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對合作社的農產品制定了一系列推廣方案之后獲得成功,在建成了幾百畝的示范基地之后,有幾十戶的貧困戶參加,一方面他們能夠在基地進行工作,得到相應的勞動收入,另一個角度,他們又可以從合作社的固定分紅中獲得相應的收益。除了進行農產品推廣方案的完善而外,當地的環境也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改變之后可以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要想改變一個地區的當地環境,就要先了解掌握當地的一些民風民俗習慣,這就需要扎根農村,師生們在扎根農村之后,可根據當地農村的發展歷史來對當地的一些民宿進行設計,首先要做的就是對鄉村故事以及自然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對鄉村的內在人文資源進行深挖之后,完善對美的發現以及對美的再創造,具體來說,包含的層面主要有鄉村建設規劃、民俗內容、宣傳設計,這就為多角度展開精準扶貧的相關工作作出了準備,也為構建美麗鄉村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了美好構想。
長江職業學院可以聯合企業為精準扶貧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出一份力。比如,學校和企業可以向某一貧困區域的人們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然后由某一貧困地區提供相應的原材料以及人力對其進行加工。制作好的成品再進行售賣,售賣的利潤再依照一定比例進行劃分,三方都能據此獲得收益。
以上所有活動不僅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有所幫助,而且也有利于培養本校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專業知識實際應用能力。體現了文章一開頭的“共贏”思想。
通過借助精準扶貧的東風,再整合了各種貧困地區的優秀資源以及發展條件之后,發現通過教育、產業發展、校企聯合能夠增加當地人民的純收益,推動鄉村地區的深層次改革,即使面臨的問題有很多種,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來看,科學合理的設計但愿對于解決問題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