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錫元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山東 兗州 272100)
地質人員都知道,砂金是由巖金風化而來,經水流的搬運,沉淀于河床。若有砂金存在,附近定有巖金存在。由已知砂金,去追溯尋找砂金源頭地的巖金,這種方法,就是砂金溯源找金礦法。該方法尤其是對于巖金被覆蓋,看不到基巖露頭的地區有特效。平邑銅石歸來莊金礦的發現,就是用砂金溯源法找到的。
歸來莊地區,基巖出露很少,靠地質人員的觀察敲打是不行的。對歸來莊地區的找金礦,一無基巖出露,二無任何前人資料,三無物化探成果作指引,僅有的找金礦信息,是見老鄉在河溝中淘砂金。根據有砂金,附近定會有巖金存在的道理,六進歸來莊找金礦。據淘砂金的老鄉介紹,砂金的厚薄情況和金粒大小分布情況,向極細小的毛毛金出現地段下功夫,最終在河溝的砂礫石中,發現蝕變巖小礫石,進一步扒找,在埋深20 cm以下的砂礫石中,發現了基巖,經揀樣化驗,含金9.9 g/t,從而引起挖槽揭露,這才發現了歸來莊金礦帶。
砂金溯源找金礦法的關鍵點,是尋找“毛毛砂金”的分布地段。大家都知道,巖金的金粒,絕大多數是微細粒金,淘金老鄉稱為“毛毛金”。脫落原地的微細粒金,經大雨沖刷,向低處轉移,再經洪流沖刷,金粒向河床低處移動。金粒在河底移動中,金粒之間有天然聚合力,金被水搬運得越遠,則金聚合得越大,只有毛毛金(微細粒金),才是金的原地或半原地,所以說尋找“毛毛金”,是砂金溯源找金礦法的關鍵。
具體工作方法,是沿河床砂金來源方向,控制性取自然重砂,直追索見有毛毛金的出現,在見有毛毛砂金的出現地段,若有露頭,可直接敲打觀察,若無露頭,就用剖面或網格法,挖坑取重砂淘洗,坑挖至基巖,這樣既淘洗重砂,又可觀察巖石情況。在取樣淘洗過程中,除注意金粒大小、厚薄變化情況,也要注意觀察礫石,若見有蝕變巖礫石,可揀出來在碗中細磨淘洗。
砂金溯源找金礦法,可說沒什么科技含量,就是最原始的重砂找礦法,往往被人忽視,但它的優點很多。一是直觀快捷;二是簡單易操作,有兩三個地質工作者就可去做;三是節省化驗時間和費用。它是砂金分布地區找金立項的必要前提。據山東地礦局1993年版山東礦產圖集顯示,山東的砂金點不少,山東如此,全國亦如此,所以說砂金溯源找金礦法, 前途遠大,很有作為,請同志們一定注意探討研究。至于巖金的價值,要由砂金的規模和富集程度而定。這是我一生工作經驗的總結,留給后人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