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靜
(遵義醫科大學,貴州遵義 563000)
目前我國高校的科技資源配置相對分散和封閉,經常出現重復建設現象,導致有關儀器設備利用效率不高、出現大范圍的閑置浪費問題,專業化服務能力更是有待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急需針對這部分大型儀器設備進行配置優化,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價值,確保進一步為我國科技、社會建設等事業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做好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管理的實踐工作,應按以下要點有序延展。
只有保證管理體制足夠健全有效,才能夠持續提升高校內部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應用效率。目前較多高校經常會出現內部儀器設備閑置、管理秩序紊亂等消極狀況,尚未形成嚴密性的監管體制[1]。盡管一些高校已然提供對應的管理體制,可當發現違規的學生或教師時,并不會予以嚴格性地懲罰,擾亂了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秩序。
一些高校在引入大型儀器設備之前,并未做相關的可行性分析,盲目和重復購置現象廣泛衍生。如一些院校在沒有予以充分論證的狀況下進行各類儀器設備引入,卻發現和實際教學和科研等需求并不匹配,無法取得預想的成效;再如一些高校在購置儀器設備之前沒有前瞻性,基本上只注重于滿足當下某學科的教學需求,尚未兼顧到儀器本身功能的全面性和使用率,隨后造成資源的大規模浪費現象。
最近許多高校紛紛引入批量化的大型儀器設備,它們內部結構精細,應用和維護都十分繁瑣,需要有關從業人員擁有完善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控技能,以促進設備長期正常地運行,贏得應有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但是,較多高校并未對儀器設備管理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培養和引入適量的專業實驗技術人才,完全交由一些操作經驗尚淺的學生隨意處理,導致操作失誤現象頻繁發生,嚴重情況下更會直接損壞設備。不僅急速縮減了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和操作年限,同時還令校方經費大面積浪費。
某些高校在購置大型設備儀器過程中,基本上只關注儀器設備本身和相關項目建設需要耗費的成本費用,卻一直忽略相關的維修養護費用。如盲目地購置一些耗材價格昂貴的設備,卻因為沒有充足經費而令這類儀器長期閑置;購入了一些結構精密、容易損壞的儀器,之后無力進行及時維修,造成設備的空置。這些消極狀況如若不能及時改進,勢必會嚴重影響到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和應用效率,不利于高校持續深入性地開展科研和教學活動,是很大的資源浪費。
經過計算機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之后,網絡管理系統開始全方位地融入到高校日常教學管理體系之中。不過對于許多高校來講,涉及大型儀器設備的網絡化管理始終停滯在初步探索階段,盡管國家已然提供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舉措,但是網絡化管理水平始終有待提升。日后要大力開發相關的網絡管理系統,進一步針對大型儀器設備的日常使用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為日后科學使用和妥善養護管理等,提供指導性依據。
想要處理好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事務,要求有關從業人員及時理清管理制度要求,積極落實個人的職責。此外,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工程比較龐大,要求各方團隊親密協作[2]。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可以依次細化為儀器設備管理機構、財務處、院部系、儀器設備負責人等層級,確保技術人員理清對應的管理體制,大力落實個人職責,妥善分工,才能夠在實操中有所成效。作為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部門,其核心職責在于精準性把握建設的方向,能夠統籌協調儀器設備的運行、養護和技術人員的指導等事務;院部系的職責在于持續激發相關負責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設備運行和維修等工作中全程進行嚴格監管,避免再次出現任何誤差,而出現設備閑置或是損壞的現象;儀器設備負責人則應該扮演好儀器設備的直接管理者角色,負責處理設備的開放共享和具體使用操作等事宜。
只有確保在正式購置大型儀器設備之前,予以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才能夠方便日后提升該類設備的使用率和共享率。因此,高校應該預先創建專門的論證小組,確保結合本年度學科的發展、共享平臺開發的水平,還有該類儀器設備能夠發揮的效益預測、型號等進行細致性對比論證,確認是否必須購買。例如中國藥科大學,在購置大型儀器設備之前,要求提出該類要求的人上交論證申請,之后交由五名以上的教授組成的論證委員會審核,在他們全部同意通過的情況下才允許購置引入。如此一來,就能夠合理規避重復和盲目購置大型儀器設備的情況,避免校方頻繁出現大規模的經濟損失,從而透過源頭保障國家科研、教學等資金的妥善性使用結果,全面發揮出有關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能效。
為了確保長時期保障大型儀器設備運行的正常性,相關負責人應當定期針對設備進行適當程度的維修保養。不過由于一些高校內部的收費體制不盡完善,導致某些設備一旦出現故障,便會出現維修費用超出校方預算的消極狀況。基于此,就需要竭力提升設備儀器的使用效率,校方更有必要設置專門的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和開放共享基金,方便隨時針對有關設備進行妥善的維修養護。久而久之,可以加快高校內部各項科研和教學事業的發展進度,處理好相關設備運行維修費用不足的弊端,進一步大幅度提升這些設備資源的應用效率。
許多大型儀器設備存在著精密度高、維修價格昂貴等特征,需要日常操作和管理的人員擁有超強的技術實力。經過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管理模式支持下,不單單能夠有效避免資源和經費的大面積耗費現象,適當地縮減時間成本,還能夠全面保障相關儀器設備的耐用性。應該實時性培育高素質的儀器設備管理團隊,提高管理者的技術實力和綜合素養,全面保障校內各類大型儀器設備的完好狀態,增加它們的使用期限并充分發揮出各項功能,吸引更多的操作主體加入,進一步在校內教學、科研等方面創造出更多的效益。
為了持續推進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和開放共享進度,校方需要考慮設置對應的管理小組。例如中國藥科大學,在2016 年設置大型儀器共享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其負責針對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需要、資源配置情況、開放共享范疇、效益考察標準等進行嚴格認證和指導,并創建匹配度較高且實用的執行監管體制,杜絕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暗箱操作,購置一些對校方教學、科研沒有太大幫助的設備。
隨著網絡管理技術日漸發達,各個高校應該在積極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的同時,基于此創建適當規模的儀器設備共享網絡平臺,借此全方位開發使用各類儀器設備資源,大幅度提升對它們的操控和管理水準[3]。如在大力推進校級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臺的創建力度基礎上,收集相關數據并適時地進行相關設備的應用價值論證,從而更好地完成校級和國家網絡平臺的對接任務。
與此同時,校方還可以考慮配合這類共享網絡平臺來考察已有大型儀器設備的工作績效考核,對應的考察對象則包括儀器使用中的機時、收費、所需培訓人員、測樣等數據,之后再依次上傳到共享網絡平臺之中。和以往紙質的考核方式相互對比,這部分考核數據明顯擁有更強的真實性,且方便不同層級管理者進行隨時查詢和統計。需要注意的是,當發現相關技術人員績效考核成績較高且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時候,應該及時提供適量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借此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確保長期致力于保障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質量,在儀器應用價值和維修保養經費等方面提供更多參考性較高的指導數據。
各個高校要及時理清和統籌協調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事務,引導更多技術人員正確操作并增加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使用期限等。尤其是在網絡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高校理當積極使用信息化方式來開展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事務,推進相關數據的開放共享。與此同時,還應該專注于培養更高素質的實驗技術人員,樹立起設備有償使用體制,并督促有關管理部門定期學習國外高端化的管理技巧。相信長此以往,將有助于促進高校在大型儀器設備管理、人才培養、經費投入、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協調統一,切實做到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為我國教學與科研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支持服務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