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閆曉前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2)
當前,以塑料、橡膠、纖維、涂料、粘合劑等為代表的各類高分子材料已深入到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角落,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的應用中具有很多的優點,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1-2],因此,近些年來高分子行業發展的十分迅速,企業對于素質高、能力強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學校現有的有的實驗項目多以基礎教學實驗為主,大多涉及到基礎的實驗操作、工藝實驗及相關方法,學生觸及相關專業領域較窄,同時也較為單一,實踐教學缺乏引導性,無法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意識。
高分子材料化學實訓室主要是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建立新型復合納米材料制備平臺、麥草微晶纖維素制備平臺,發揮實訓室對教學、科研、專業建設、企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創新教學--科研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參與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就業競爭力,同時服務區域經濟建設。
當前高分子材料成為工程技術和新興工業領域的重要支柱,已深入到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角落,隨著社會對高分子材料產品需求的日益增長,企業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素質高、能力強的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已成為企業競相爭搶的對象。然而高分子材料學科是融合化學、物理、工程技術等學科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高分子材料的實踐教學就顯得更加重要,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支撐作用,現有的條件已很難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因此建成高分子材料化學實訓室迫在眉睫。
化工學院已經整合出100 m2實訓場地作為高分子材料實訓室,能充分滿足設備的安裝及正常運行;一流學院、一流專業等建設項目為高分子材料實訓室的建成提供了必要的經費支持。實訓室已配備博士4名,專職實驗員2人;目前有在研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校級3項,具有一定的科研實力,為建立以科研為導向的一體化實訓項目,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與企業建立了資源與信息共享的機制,能為實訓室建設提供了支持和指導,為教師的實踐、科研能力提高,學生的頂崗實習、創新創業、就業等提供保障。
高分子材料化學實訓室規劃面積100 m3,包含實驗人員6名,其中博士4名,專職實驗人員2名,計劃將校企橫向課題、博士科研項目納入實訓教學環節中,建立教學--科研一體化的綜合實訓室,以科研帶動教學,在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高分子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基礎上,鍛煉學生綜合技能,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性,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和熟悉相關專業發展的領域,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激發學生個人潛能,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通過建立具有實際工程背景的新型復合納米材料制備、微晶纖維素制備項目平臺,以培養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目的,整合原有實驗項目,提高了學生學習目的性和趣味性,不斷完善實訓課程標準,跟新實訓內容,實現了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相結合,傳統工藝與新技術、新工藝相結合,動手能力訓練與職業習慣、工作作風培養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進而為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撐。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實驗室的正常運轉和科研成果的產生都離不開實訓室成員的共同努力,同時師資隊伍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升能、科研成果的產出及實驗室的高效運轉。因此,通過不斷加大培養培訓力度,以提高能力為重點,通過組織實訓室成員參加各類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不斷提高教師科研、理論、實踐及管理能力。其中3人次進行了企業頂崗實習,2人次參與了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共培養了優秀專業帶頭1人、青年“雙師型”教師2人、高級職稱專業教師1人,有效的提高了教師業務能力,打造出了一支適應現代職業教育要求的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推進了各類隊伍的協調發展[4]。
一個好的實驗室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更需要一套合理、規范的制度保證。高分子材料化學實訓室采用由學院直接管理的方式,實訓室負責人由在高分子專業方面具有副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教師來擔任,全面負責實驗室的規劃和日常管理。實訓室人員根據不同的職責分別管理環安全,設備維護與維修、校企合作,參觀接待,協助教學等相關工作,這些都使得實驗室的創新與日常管理工作得到了切實保障。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實訓室的管理,使其規范化、制度化,建立了相關制度,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制度、學生實驗守則、實驗指導教師守則、實驗室電氣設備安全使用守則、實驗室衛生制度、儀器設備維護維修辦法等,這些管理制度的實施為后續的實訓室的良好運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5],充分發揮高分子材料實訓室師資、研發方面的優勢,在培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分別與相關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實行“訂單培養”,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技術研發機制,發揮相關教師的科研特長,與對口企業進行深入技術合作,改進生產工藝,參與企業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的開發,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并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成立管理委員會,與企業人員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多元化高分子材料實訓室運行機制,校企融合進一步加深。
首先將科研項目納入教學環節的實踐教學內容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和認定,創新實踐教學設計,增強教學內容設置的引導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引導優秀學生加入教師的課題研究團隊,并不斷優化實驗教學項目,提高實驗教學項目與課題研究內容的吻合度,不僅使學生在參與課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解決了科研項目人手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自發組成實踐小組,選擇感興趣的方向,老師主導,學生作為主體,進行一定的科學研究,不僅僅局限于課上,可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在實際操作能力、實驗技能及創新能力培養方面進行實踐,為以后的實習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可利用科研平臺,開展縱向、橫向科研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進行轉化,也可以針對企業技術難題進行研究,為企業創造效益,提升技術服務能力。
高分子材料化學專業實訓室的建立,不僅較好的完成了學生實踐教學的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對專業和學科的認知和認可,隨著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