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浩
(空軍工程大學 航空機務士官學校, 河南 信陽 464000)
作為信息化戰爭,其主要武器為信息化技術裝備,將信息的對抗作為主要的方式,其核心在于細心全的奪取,最終達到某一些外交、政治、領土、經濟等目的而進行的戰爭。為了能夠達到信息化戰爭的需求,就需要針對信息化戰爭空軍航空裝備保障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探討, 這樣才能夠幫助我軍做好對應的軍事斗爭準備。
在信息化空戰中,將視線全球定位導航系統、機載火控系統和預警指揮控制系統的一體化處理。 針對空中作戰,其目標、距離、方向,甚至是具體的爆炸方式都會受到信息的控制。 信息系統的出現,將兵器系統、保障設備以及作戰平臺彼此的關聯, 最終讓各個部隊之間可以相互的配合,以此來幫助軍隊提升其作戰效能[1]。
在航空航天領域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幅度提升了空中打擊武器的命中精確度, 這樣才可以提升空中打擊的有效性。 想要提升打擊效率和命中精度,就需要將精確制導武器使用比例增大。 對于這一類武器, 其特點在于:破壞為例較大,命中精確度高,在防區之外發射也能夠命中目標。 就相關的統計顯示,在海灣戰爭之中,美軍投放的精確制導彈僅僅只有5%,但是在科索沃戰爭中達到35%,在阿富汗戰爭中達到60%,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直接超出了90%[2]。 經過這一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不僅逐漸普遍化,并且還能夠為精確的空中打擊提供技術方面的重要保障。
各種尖端武器與信息技術的相互融合, 實際上就是技能型朝著信息型發展的一個過程。 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得航空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得到持續的增強。 在現代航空武器裝備中,電子信息系統比重逐漸增大,信息技術含量的高低,就成為現代化水平高低、航空武器裝備性能優劣重要的衡量標志。 在當前的信息化戰爭之中,對比一般兵器和雙方兵員的數量, 已經不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信息武器裝備,尤其是信息系統的系統化程度、先進程度等方面。
對于空中優勢奪取,對于戰爭主動權的奪取,信息優勢是重要的保障。 現階段的空中電磁斗爭已經從原本單一的保障逐漸發展到全覆蓋、全方位、全縱深的作戰。 今后的信息化戰爭,誰能夠奪取信息優勢,就可以將武器的效能完全發揮出來,真正掌握制空權,從而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傳統的技術保障之中, 往往是保障中隊獨立或者是相對獨立的開展裝備的技術保障。 但是出現技術方面難題的時候,往往就需要技術專家來進行指導,但是這樣的操作卻面臨問題:第一,信息比賽。 各個單位實施技術保障,缺少相互之間的溝通,無法及時的進行信息的共享。第二,保障效益偏低。傳統的技術保障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并且裝備無法及時的進行恢復,這樣會對戰備與訓練產生影響。 第三,專家資源相對有限。 由于裝備技術保障單位相對分散,但是專家卻非常有限,所以,還無法滿足多個部隊對于專家的實際需求。
信息化戰爭,直接將海陸空天電等集中在一起,并且實現了計算機病毒站、網絡戰、精確戰與常規作戰等相互的融合,進而得到綜合性的運用;立體化、大范圍、高度分散已經成為現階段作戰的主要模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不僅包含了精確制導武器,同時也包含了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綜合使用兩者,使得原本的戰場環境戰線就變得更加的模糊。在當前錯綜復雜的非線式環境之下,讓裝備保障的分布變得更加的分散,但是這樣就是的丹藥儲備、器材供應等方面的行動困難度被進一步的提升。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偵查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這樣進一步提升了各種探測裝置實際的探測能力,實現全時空監視網的構建,讓指揮官能夠了解敵人的一舉一動,讓裝備保障環境也變得更加的透明。機場,作為一個難以防護又暴露的目標, 很容易受到破壞與襲擊,這樣難免會給裝備防護帶來了困難。 所以,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之中,裝備保護環境就會完全處于監視的狀態之下[3]。
(1)裝備保障指揮環境相對惡劣。作為裝備保障活動的中心, 航空裝備指揮就成為交戰方破壞與實施干擾的主要目標。其本身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會受到極大的威脅。裝備保障機關和指揮員不僅需要不間斷的提供保障,同時還需要組織保障力量, 但是這樣就會導致裝備保障環境變得更加的復雜。
(2)信息量劇增。伴隨著武器裝備復雜程度不斷提高,作戰時空擴大、強度提高、節奏變快,這樣就需要不斷的轉移裝備保障重點,進而增大信息量。
(3)裝備保障協調難度較大。信息化戰爭航空裝備保障主要是涉及到三軍以及地方支援力量, 這樣就可以讓裝備指揮協調直接拓展到各個領域之中。
所以,還需要提升航空裝備指揮實際的協調能力,能夠讓指揮機構真正成為技術決策咨詢中心、 資源保障調控中心以及器材丹藥的調度中心。
對于未來作戰, 還需要大量信息化航空裝備的支持,多樣化的航空裝備就決定了其保障內容也變得復雜多樣,其主要表現在:①多機種的保障難度較大;②裝備保障的強度較大;③航空備件的實際消耗預測較難。
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現役航空武器裝備的改造,這才是實施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內容。針對特定的環境與對象,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造航空裝備,實際上就是增強其系統信息化、一體化以及智能化的功能。這樣就可以充分的發揮并拓展各種武器的性能, 最終讓作戰部隊之間能夠相互的配合,從而將整體軍隊的作戰效能提上去。
未來的信息化戰爭,空中力量是“信息全”爭奪的主力。伴隨著空中信息化力量的逐漸形成,信息技術在航空裝備保障領域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由于航空裝備保障對象與內容出現了變化,在得到精確保障之下,最終就成為航空裝備保障的核心。面對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快速反應能力、多機種綜合保障能力、高強度持續保障能力、技術支援能力、防護能力等就成為其中的關鍵所在。
未來的信息化戰爭, 掌握作戰主動權就需要信息方面得到優勢。 現階段的高技術武器系統核心在于光電或者是電子系統,但是卻很容易受到電磁的干擾。一旦遭受到強電磁脈沖的輻射,進而影響其工作的開展。尤其是針對航空設備,由于電子設備較多,所以在防護方面也面臨嚴峻的挑戰[4]。所以,還需要做好航空裝備的信息化防護,尤其是需要注重控制好信息源, 避免電磁頻譜泄露的問題出現,以此來減少敵軍偵察的可能性;合理的利用維修現場電磁屏蔽系統的建立, 進而防范干擾; 通過人工遮蓋、植被、迷彩偽裝等方式,盡可能減少暴露,杜絕密集停放或者是集中部署;合理使用遮蔽庫、大型洞庫等,從而實現有效的防護。
未來的戰爭, 還需要將信息直接滲透到每一個環節當中去。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才能夠不斷的提升航空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從而實現航空裝備的保障。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 對于航空裝備保障領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在逐漸的提升。 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就是高素質人才之間的競爭,而敵我雙方的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在高素質人才方面的較量。 對于高素質裝備保障人才的培養, 才是有力保障的根本所在。 所以,為了能夠滿足信息化時代發展的需求,就需要做好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處理, 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之中,利用信息來牽引人才的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未來的戰爭將會是信息化戰爭。 而空軍作為戰爭中的重要力量,其航空裝備保障將會影響到戰爭的勝利天平。 通過上文的分析,對信息化條件下空軍作戰特點以及航空裝備保障面臨的形勢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所提出的對策希望可以為改善航空裝備保障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