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艷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想提高有效性,需要結合課本基礎內容的同時,制定更加科學的閱讀策略。教師應當尊重學生閱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模式,促進小學生閱讀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新
近些年,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國家和人們的重視,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對學生其它科目學習及未來發展有著積極意義。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況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誤區
1.教學目標模糊。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為以后的教學計劃作出精確的指導。從目前角度來看,多數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并不明確,往往是一些概括性詞語,比如說閱讀多少萬字,寫下多少篇閱讀筆記。事實上,這些表面上的目標學生很容易能達成,但實際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卻沒有提升多少。因此,教師必須要將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計劃有效結合起來,制定有效的評價反饋機制,實現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2.教學內容枯燥。
很多教師在語文閱讀中以課本內容為主,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和句子。小學生年齡尚小,生活經驗和閱歷不足,對于一些文章無法產生深層次的感悟。如果僅僅是死記硬背課文內容,就會導致學生失去閱讀興趣,認為閱讀課沒意思,面對新的語篇也難以抓到重點。
3.教學方式單一。
不少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逐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是互聯網背景下教育發展大趨勢。但是其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在課堂上讓學生看個熱鬧,感覺氣氛不錯,實際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理解很少。而拋開多媒體,有哪些教學方式值得教師落實呢?教學方式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單一的教學方式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態度。
二、小學語文閱讀現狀思考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限制于傳統閱讀教學觀念,以識字斷句為重點,缺乏對學生多重感官體驗的重視。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串講文章,然后勾劃重點詞句,最后讓學生牢記詞句并掌握文章思想感情。這一過程中學生幾乎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全部是教師在灌輸知識,學生被動的接收和記憶。長久下去,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都會受到消極影響。
其次,小學生在課上課下對于閱讀的不重視也是導致閱讀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部分小學生家長,認為數學、英語都比語文重要。數學、英語聽不懂學不好,是由于學生能力不足,一定要補習加強。而語文學不好,就是因為教師沒教好,畢竟孩子是中國人,不可能學不好語文。
由于多種因素和觀念的影響,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種種壓力,教師必須要敢于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引用新的教學理念,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新對策
1.明確閱讀教學目標。
為了能夠充分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長處,必須要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符合新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和教材編排要求。教師要密切關心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利用清晰準確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不斷提升。
比如說在《匆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游戲過關的形式,完成閱讀學習任務。第一關:識字關。學生需要會寫“飯碗、伶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第二關:寫句關。學生要利用這些詞語寫出一句話。第三關:故事關。任選三個詞語串聯起來講故事。當學生過三關之后,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
2.進行教學內容改革。
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時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加重要。如果教學內容枯燥單一,即使教學方式多先進,也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因此,教師必須要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以課本教材為基礎,深入挖掘相關的閱讀內容,比如說在閱讀課文內容之后,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作者生平,作者其它作品,以及其它作家對作者的評價等等。這些內容屬于課外知識,但是對于學生課堂閱讀學習和對文章的領悟有著積極意義。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在生活中的意義,最終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創新教學方式。
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除了多媒體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游戲教學、情景教學、角色扮演教學及各種比賽(如演講、辯論賽)等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才會得到激發,閱讀水平才能夠不斷得到提升。
四、結束語
創新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對策應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入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使小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打造生活化教學課堂,不斷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實現小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尤新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再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