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兒們打起精神,排排站,保持微笑,我們拍照了哦。”在上海的一間娃衣工作室里,一個留著披肩長發、長著娃娃臉的年輕女子,正舉著相機給小玩偶拍照。她面前的工作臺上,是一排睜著萌萌的大眼睛的玩偶娃娃,它們姿態各異,身穿各色流行服飾:荷葉邊的蓬蓬裙、水手服、牛仔背帶褲……仔細看,有的娃衣還有非遺元素:藏族的繡片與織帶、維吾爾族的繩結藝術、侗族的植物染工藝……每一個娃娃都被打扮得時尚靚麗,是時下最搶眼的裝扮。
誰能想到,這些精巧的服飾竟然全都是一針一線純手工制作的。制作它們的人叫徐加佳,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加加”。加加是一個80后上海女孩,全世界為數不多的娃衣制作大師。她跟娃衣的緣分,要從十幾年前說起。
小時候,加加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喜歡布娃娃。也跟著媽媽學會了織毛衣、編辮子。因為喜歡,上初中后,加加已經會給娃娃做簡單的衣服了:鑲著花邊的娃娃領裙子、緊致修身的旗袍、帶有泡泡袖的公主裙。進入大學后,她學習藝術。大二那年夏天,一個室友拿回來一個可愛娃娃,她對娃娃的愛重新被激發起來。“我給你的娃娃做一身衣服吧?”加加說。“你還會給娃娃做衣服啊?”室友很吃驚。說干就干,加加找來布料,開始飛針走線。兩天后,娃娃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大家眼前。“沒想到你還有這么棒的手藝!”室友們把她打扮好的娃娃拍照,把照片上傳到微信朋友圈,引來一片贊譽。受到鼓舞,加加開始在論壇上售賣自己制作的娃衣,居然供不應求。可是,到底要不要把這個愛好當作事業,加加很矛盾。后來,她去東華大學進修服裝設計,遇見了同樣學服裝專業的男朋友金偉,金偉很支持她的想法,同樣的愛好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結婚后,他們在家中開辟了一塊區域,成立了娃衣工作室,嘗試全職制作娃衣。他們的選擇引來親朋好友的質疑——專職做娃衣可以養家糊口嗎?但他們還是決定試試看,沒想到這一試,就是10多年。
娃衣雖小,但設計制作的難度比真衣更高。因為熱愛,加加幾乎花了全部心思在娃衣的研究和制作上,她的手藝也日漸精進,從圍巾、發箍,到衣帽鞋襪,她都可以做得花樣百出、精致美麗,喜歡她作品的人越來越多,訂單也越來越多。她的生活方式逐漸被人們認可,大家開始稱她為“娃衣設計師”。她以超高的品質,贏得了外國客戶的認可,順利打開了國際市場。
2016年,加加在娃衣論壇偶然看到一個藏族的繡片,她靈機一動:“如果把傳統工藝和非遺元素加進來,娃衣在國際上肯定會大受歡迎。”于是,她開始拜訪多位少數民族的技藝大師,與非遺傳承人合作,向他們學習。
2018年年底的上海設計周,加加攜融入了非遺元素的娃衣閃亮登場,這些和非遺傳承人跨界合作的最新設計,令參觀者大開眼界。上海設計周結束后,娃衣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
2019年1月10日,加加和金偉帶著他們的作品登上了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舞臺。
(摘自《讀者》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