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今年4月是第32個愛國衛生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12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全國愛衛辦、國家衛健委會同全國愛衛會各成員單位,針對疫情防控不同階段的要求,聚焦市場環境、生產生活環境等部署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同時以城鄉垃圾、污水、廁所的整潔衛生等為重點,加強公共衛生環境設施管護。此外,圍繞個人防護、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摒棄不良衛生習慣等開展科普宣傳。同時總結推廣各地好經驗,把分餐制等好做法形成制度。
據悉,我國的愛國衛生運動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如今已成為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
日前,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簡稱《條例》)。據澎湃新聞報道,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條例》增加了對公職人員的條款,規定公職人員、先進模范人物、社會公眾人物應當在禁食野生動物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公職人員違反條例規定食用野生動物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處罰后,移交監察機關追究相關責任。
《條例》共30條,對禁食范圍、監管機制、法律責任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上游行為加以規范,且兼具“廣州特色”,如《條例》第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藥膳名義食用或經營禁食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這就與廣州濃厚的中醫藥文化相關。
《條例》規定,在廣州市行政區域內,禁止食用三類野生動物,包括:野外環境中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和人工繁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法律規定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

日本小學的“生命課堂”項目又惹爭議。該項目讓學生親手養大雞或魚等小動物并把它們吃掉,從而學會珍惜食物和保護環境。
據日本TBS電視臺報道,7歲的孩子們戴著頭巾和醫用口罩,看著老師用刀將魚切片。有的孩子被要求自己動手。孩子們眼看自己的寵物變成食物,難過地閉上了眼睛。接著所有學生都被迫吃掉這些魚。孩子們一邊吃,一邊掉眼淚。
據雅虎新聞報道,這種課程已在東京涉谷的小學開展了2年。日本非營利組織“日本基金”是7所小學生命課程的主辦方,該組織聲稱,鑒于全球變暖和過度捕撈等環境問題,樹立魚類是珍貴食物這一觀念,且“從娃娃抓起”十分重要。
一些參與課程的學生和老師表示,生命是殘酷的,所以尊重食物的最好方式就是吃掉它,不要浪費。
像中國一樣,在人類活動減少后,歐洲的空氣污染也大幅減少。荷蘭皇家氣象中心的科學家們用歐洲航天局(ESA)衛星傳回的數據監測歐洲的天氣和污染。數據顯示,不僅巴黎地區的排放下降,米蘭和馬德里等城市也不例外。
空氣中的二氧化氮一部分是自然產生,大部分是人類活動產生,主要是內燃機燃燒化石燃料。在歐洲限制外出后,二氧化氮排放大大減少了。通過對比兩張法國二氧化氮排放量的衛星圖,可以一目了然。一張是2019年3月,一張是2020年3月14日到25日的。
數據顯示,不只是二氧化氮,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減少了。實際上,除了網絡流量,絕大多數和人類活動有關的東西都下降了。各國研究者還在做進一步分析,以了解疫情禁足帶來的總體影響。一些科學家表示,有害氣體排放量的下降不會持續多久,如果不做出改變,疫情結束后會回到之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