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崔悅
防疫復工 齊頭并進
日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進一步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的總體要求,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迅速響應,主動作為,堅決扛起生態環保鐵軍大旗,統籌推進疫情期防控期間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全力以赴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

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鐵軍們正在對排污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執法監測。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戰役打響以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監測質量控制與管理室(生態環境監測計量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謀劃,有序恢復各項量值溯源工作,嘗試采用“非接觸”方式接收待校準儀器,以工作人員輪流值班的方式開展校準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顆粒物、臭氧等監測數據的準確與量值統一。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場所建設項目順利復工。
在3月30日前,國控網運維公司有7臺臭氧傳遞標準和261臺氣體流量計即將過期,需要校準,檢查公司有11臺臭氧傳遞標準和45臺氣體流量計即將過期,需要校準。3月2日,計量中心實驗室管理員師耀龍主動請纓,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積極開展計量中心實驗室臭氧與氣體流量計的校準工作。他表示:數據質量是環境空氣監測的生命線,臭氧、顆粒物等監測數據的“真、準”關系到2020年能否打贏藍天保衛戰,量值溯源工作作為質量保障與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決不能因為疫情原因拖國控網監測數據質量的后腿。
作為一名85后,具有GIS和計算機雙重專業背景的倪永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化建設與網絡安全防護的主力軍。戰疫期間,倪永積極做好網信運維管理工作,保障國家環境監測網的安全、平穩運行。為應對遠程辦公、網絡會議需要,特別是支撐200多人的實時視頻通訊,他對視頻會議產品嚴格選型,逐一核實、錄入總站工作人員信息,逐一激活賬戶,聯系廠商人員提供全線技術支持,部署遠程無紙化辦公系統等等。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會議期間實時維護,既有效保障了站里各項業務工作的有序推進,又嚴格落實了防疫要求。使站務會、黨委(擴大)會、全站警示教育大會以網絡視頻形式順利召開,并數次支撐了國家地表水水質監測網100人以上規模的大型全國工作會議。
為將網絡工作保障到位,他已不記得有多少個夜晚奮戰到深夜,一早又起來工作。不到4歲的娃娃想和他一起玩游戲,卻經常被冷落,只能噘著嘴責怪他,“爸爸都不理我,總是在工作”。立足崗位,銳意進取,倪永始終不忘初心,盡職盡責,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環保鐵軍精神,做好網絡支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隨著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近日,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場所建設項目順利復工,加快建設步伐。
為全面落實江蘇省、市、縣各級政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相關部署,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項目組自疫情發生初期就組建了項目防疫工作小組,討論研究并落實相關舉措。在積極準備復工期間,項目組進一步強化工人基本情況排摸和管理,建立員工健康卡,執行“日報告”制度,并積極落實疫情防控應急物資,提前規劃生活區住宿管理、隔離管理等,堅決防止疫情輸入。
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場所建設項目復工施工期間,對施工場所實行封閉式管理,出入口嚴格執行實名制進出,人員進入施工場地需依次進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等,初次進入的工人必須經審核通過并報街道備案,在出示身份證、“蘇康碼”綠碼、短信行動軌跡并且體溫測量正常后方能進入。

具有GIS和計算機雙重專業背景的倪永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信息化建設與網絡安全防護的主力軍。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生態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按照企業生產周期,對污染防治設施監測點開展一天四次的采樣監測。

四川省瀘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杜濤帶隊到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單位督查。

山西省運城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人員完成樣品化驗。
根據施工進度,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場所建設將于4月底前全面竣工。項目建成后,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不僅具備海水、海洋沉積物、海洋生物質量、海洋生物生態等全項檢測分析能力,同時也可開展海洋微塑料、海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等海洋前沿學科的研究,將為江蘇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為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順利復工復產企業的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運行,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確保轄區內環境安全,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生態環境監測站開展了企業復工復產專項幫扶環境監測。
監測小組走進內蒙古金石鎂業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指導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對污染防治設施、自動監測設備、廢水廢氣排放管道、危險廢物儲存場所等進行全方位的自檢和排查,切實消除環境污染隱患。
金石鎂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為焦化廢水,焦化廢水中污染物濃度高、危害大,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同時也直接威脅到人體健康。為及時準確掌握污染源動態,確保廢水中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監測人員按照企業生產周期,對污染防治設施監測點開展一天四次的采樣監測。
下一步,阿拉善生態環境監測站將在全盟范圍內開展復工復產企業環境監測幫扶行動,幫助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隨著各地陸續復工復產,湖南省永州市轄區內企業的煙囪也開始“吐”白煙。在機器轟鳴、車進車出的生產工廠里,有一群工作人員背著沉重的監測儀器順著盤繞在煙囪上的旋梯,爬上幾十米高的廢氣采樣點。這是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鐵軍們正在對排污企業開展地毯式排查執法監測。

山西省運城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自3月16日以來,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王儒竑已帶隊對五個縣區二十余家排污單位采用“四不兩直”方式進行了廢氣污染源現場檢查及監測,現場監測廢氣排放口的廢氣流量、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通過地毯式排查轄區內大氣污染源底數,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污染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監測為基。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動加強與永州市生態環境局的協調聯動,支持配合屬地環境執法,依托環境空氣監測網絡、大氣自動監測數據以及現場執法監測手段,配合藍天行動,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
為應對疫情影響,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山西省運城生態監測中心堅決扛起疫情防控和服務經濟發展,為復工復產困難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受疫情影響,陽煤豐喜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臨猗分公司因“掛牌”督辦整改,而無法完成“摘牌”前期監測工作,因此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影響。運城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景鋒了解到企業困難后,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研究安排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山西省運城生態監測中心接到任務后,快速響應、主動作為,中心負責人王國選與監測人員一起商定監測計劃,制定監測方案,確保以最快速度完成監測采樣工作。現場監測人員在保證疫情防控安全的情況下,不畏辛苦、克服困難,在60米的高空監測平臺上忘我工作,幫助企業完成現場監測。分析人員和報告編寫人員則分秒必爭、連夜加班,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樣品化驗和報告編寫工作。

四川省瀘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人員開展飲用水樣品常規項目分析。

四川省瀘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現場監測人員在飲用水源地開展現場采樣。
受疫情影響,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無法開展業務。為保障在疫情期間人民能喝到干凈的水,四川省瀘州市環境監中心站提前謀劃、積極部署,早在2月7日就訂購了1臺美國進口的便攜式余氯監測儀,已用于瀘州市三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醫療機構廢水中余氯監測工作。在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的時刻,現場監測人員不懼困難,沖鋒在前,主動開展轄區內3個飲用水源地的現場監測工作,分析技術人員緊隨其后,馬不停蹄,通宵達旦,積極開展分析工作,確保常規監測指標和余氯等特征指標數據及時準確,保障全市飲用水安全。
為積極響應全面復工復產,復蘇經濟的號召,四川省瀘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全體職工主動請戰,積極承擔瀘州某個年產4000萬支高檔陶瓷酒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監測工作。瀘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杜濤帶領監測人員深入疫情重災區石洞鎮某酒廠區勘察現場,并由站領導帶隊在第一時間開展為期7天的大氣環境現狀監測。項目啟動以來,監測技術人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加班加點,周末不休,每天出動40余人次,全力保障該項目的現場監測和后期樣品分析工作,及時提供全面、科學、準確的監測數據,積極推動瀘州市重大項目——四川某酒集團的上市。
危難之際方顯擔當精神,逆行之路展現生態鐵軍風采。全國生態環境監測人合力戰疫,全面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和環境監測工作兩不誤,積極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