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漳州市建設工程質量站 福建漳州 363000)
工程質量政府第三方監管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便開始實行的,現價段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管工作已經逐步完善,相關的法治建設體系也是越來越健全,在發展中日益強化,一步步向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邁進。2010年住建部頒布《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住建部第5號令),它系統的規定了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監督的工作內容,界定了政府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和社會的關系,進一步規范了政府監管行為,為政府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中落實市場主體責任發揮了指導作用。但是通過多年的監督管理實踐來看,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管仍存諸多不足,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
政府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內容包括:在工程項目具體施工工作中:
(1)對各施工單位是否遵守相關的法律規范,資質是否符合工程建設的標準要求進行審核。
(2)對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是否安全和建筑工程實體的質量是否達標進行定期的抽查。
(3)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抽測、包括建筑構配件。
(4)嚴格按照驗收的文件標準在竣工驗收時嚴格進行驗收和監督。
(5)對工程施工當中產生的質量事故進行及時調查。
(6)對工程施工中參與單位違法和違規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置。
目前我國多數監督機構在聘用工作者時,仍然采用傳統老舊的聘用機制,如此的聘用機制嚴重影響了監督工作公平性和它的權威性,不同的監督機構經費差距也使得聘用的有關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存在很大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地域差異。
目前,政府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許多不合理問題,我國有關法律條文中已經明確規定了,政府監督管理部門對建筑工程質量不具有執法資格,其只僅僅是政府部門所委托的執法機構而已,具備管理的權力。然而在實際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過程中,政府部門很難開展規范的管理。如此一來便造成政府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有關部門與相關的工作者不能有效開展具備有政府效力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規范管理市場和建筑工程的建設行為,從而直接對監督機構的質量監督工作產生影響。
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工程市場建設由于市場的發展時間不長,監督和立法的內容仍然存在諸多不足,所以造成法律規范不能更好的約束建設過程,造成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秩序混亂等現象,對管理工作運行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建筑市場的法律規范數量也相對較少,而且存在個別法規條款中語言不明確,適應不了市場建設管理的要求,也沒有充分規定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細節。我國的各地都有監督法規內容不完善的問題,并且執法部門和立法部門不統一,導致有關的法律規范效力低下,對建筑工程監督管理工作產生了直接影響。
質量監督人員業務水平差異也給監督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影響。質量監督部門專業性非常強,涉及知識面非常廣,代表著政府來執行監督管理轄區內的質量監督工作,此項工作需要工作人員擁有豐富實踐管理的經驗。近年來招聘人員越來越規范,現在實行正規招考,所以新進人員基本都是剛畢業的年輕人。而這部分人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實踐經驗。
建立權責明確、制約有力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新模式,不斷提高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執法檢查工作水平,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按照省級“雙隨機”監督檢查規定執行。堅持依法依規、公正公開的原則,以目標和任務為導向,強化市場主體責任落實和社會監督,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正義。檢查主要實施于質量安全綜合檢查、專項督查和巡查。
在監督工作展開中,通常管理工作者要按照國家規定的施工過程和法律規范以及規定的施工標準展開監督管理,但是,目前部分施工標準內容并不完善,對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產生了直接影響,所以在未來管理工作者應該充分了解施工管理具體的需求,完善健全管理法律體系,從而有效提高監督管理工作質量。
首先要加強培訓的力度,真正意思上提高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增強監督管理人員業務能力。監督管理人員要掌握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相關的法律條文以及規范標準等。熟練掌握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所使用的相關儀器和設備,增強大數據時代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能力。質量監督人員要學會應用大數據,從全局來掌握好工程項目的質量優劣。加強質量監督人員培訓力度,在實際工作當中要主次分明,做好主要工作的前提下再在展開次要的工作。重視新技術和新材料,與時代發展潮流齊頭并進。給新進人員提供更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業務培訓機會,才能保證更快適應崗位的要求。
在工程建設中工程質量利益相關者基于一致的質量目標稱之為工程質量利益共同體。指通過契約、制度以及行為機制等形成各方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利益的組織形式,利益有關的各方秉承信任、互利、共贏的原則,將工程質量信息進行共享,對彼此質量行為進行監督。建立相關的質量責任追溯機制、合同激勵和約束機制等對各利益相關者進行管理。特別是通過有效手段提高監理單位職能意識,擺正位置,全面履行監理義務,充分發揮其責任主體作用,才是真正把控工程質量關鍵因素。
為確保政府監督管理部門監督工作的權威性,必須要適當加大對工程質量監督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來有效保障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可以借助建設市場信用管理的機制,將工程質量問題及時的計入相關單位的不良行為記錄和其信譽體系當中,并且,對質量問題的有關責任單位進行及時的公示,嚴令其整改;在各層級的信息平臺上,定期的對不良行為企業和單位來進行通報,有效做到監督工作的標準化、信息化和公開化。
質量監督機構進行質量監督的主要手段便是檢測單位的檢測報告,它是保障工程質量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質量監督機構應嚴格把控每一環節,主要體現在,對企業資質、人員等信息審核,對企業和單位的虛假行為及時計入到企業的誠信檔案中,并且對檢測機構相關的檢測手續、方案、記錄和報告等進行仔細的審核,或是采用不定期的巡查方式來對檢測機構的質量檢測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我國建筑工程質量,進一步加強政府對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監管效力,實現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文章根據目前政府監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有實踐指導性的建議,為政府有效進行工程質量監管的相關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