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蘇偉怡,李 浩,單 海,王素丹
(河北工業大學 化工學院,天津 300130)
導師制作為牛津大學本科教學的核心教學模式,以其優異性和獨特性成為牛津大學卓越本科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自2002年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開創中國高等教育本科生導師制度先河至今已過去18年,此間國內許多高校都相繼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度。它的實施深化了教育改革,促使了對學生因材施教的培養,促進了學分制的順利實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1-6]。
但是,在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導師制在復制模仿過程中,遭遇了“形式主義”,從實踐層面來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導師職責權限不明;導師配備不合理;導師指導方式不科學;導師指導頻率過低;評價機制不健全;激勵措施不完善等[7-10]。作為班導師來說,“大問題”如學校制度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小問題”比如代溝問題、手機問題、學生發展問題等等則是我們可以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本科生班導師面臨著一系列的新任務,如何指導本科生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本科生面臨的真正難題已有所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大爆炸導致的同學們對撲面而來的大量信息無從下手,分不清楚主次;二是現代社會,每兩年一個代溝,即使是年輕博士教師,也和新入學的大學生們存在至少幾個代溝,不好理解和體會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三是現代通信的迅猛發展、各類電子產品對大學生的沖擊使得他們已經離不開智能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四是各種社會誘惑、家庭關系和學習壓力的共同作用,使得部分學生存在潛在的精神方面的問題,而這些潛在的性格走向是我們的心理輔導教師忙不過來的。
導師制在學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和學風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促進當前教學模式的改善和完善,也是開展第二課堂的重要補充。因此,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是導師可以發揮示范作用和權威作用,營造家庭式氛圍,穩定和強化學生專業思維。本科生需要接受導師的直接指導,通過導師的思想、言行影響學生;也可以通過非專業課或非輔導員的導師這一“外力”,引導學生健康思維。二是通過與研究生的共同指導和共同科研,強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興趣、研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打造培養尖子人才的有效途徑。三是促進教與學的相輔相成,通過實效影響周圍師生,達到促進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導師制制度的完善提供案例參考。
如此以來,減少本科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降低潛在非正常性格走向趨勢,提高挑選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和速度,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代溝產生的相關不利后果。
班導師的核心任務是以學科專業活動指導為主的學生專業成長、實踐成才全程指導。班導師可以借助學科背景,抓住學科專業活動中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科專業活動,尤其是在學科競賽活動上,幫助學生全力參賽、提高參賽質量。班導師同時也應該是競賽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專業優勢,著重在學科專業活動上給予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論、方法和路徑指導,幫助學生以賽帶練、以練促賽,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取得好成績。鼓勵不同專業的班導師,根據競賽需要,開展交叉指導,共同形成由班導師組成的指導教師團隊。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本科生的“三觀”教育!整個“三觀”教育需要融合到下面的每一步工作當中。“三觀”教育的成功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 學科專業活動指導+人生規劃引導
通過學科專業活動,鼓勵學生把握鍛煉機會、積極參與競爭、總結經驗教訓,針對性地幫助個別學生認清優勢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和路徑,找準奮斗目標,調整成就預期。同時,班導師要結合專業實踐要求,幫助學生完善學業規劃,并指導和監督學生執行學業規劃。此部分工作與輔導員工作有重疊,需要好好協調。
2.2.2 學科專業活動指導+專業學習引導
通過學科專業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專業課程學習特點和專業能力要求,分段分類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專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培養等方面的方法和路徑指導,并及時在學生中開展專業教育、榜樣教育、學業警示教育等教育活動,指導班團組織持續開展優良學風創建活動。
2.2.3 學科專業活動指導+創新創業引導
以學科專業活動為依托,發現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育和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鼓勵和支持學生大膽創新,勇敢創業。同時,以班導師的人脈、閱歷等資源為依托,結合學生個體特點和行業人才需求狀況,引導學生正確就業,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競賽,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
2.2.4 學科專業活動指導+遵章守紀引導
通過學科專業活動,利用思想交流和實踐交流機會,遵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要求,適時進行遵章守紀教育引導,增強學生規則意識、紀律意識和契約精神。可以通過觀看“厲害了我的國”等勵志影片來強化學生的意識形態。
新工科背景下,班導師的任務很重,也很瑣碎,涉及方方面
面。個人認為,沒有一定的教學和科研經驗,或者沒有一定的團隊和平臺支撐的教師,可能不適合當班導師。這么說并不是否定班導師的能力和責任心,而是說在某些方面可能做不到!
這一個條件其實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明,這個老師具有很強的奮斗精神,在個人事業追求上曾經付出過很多。當然,如果是教授博導、有留學經歷,那就更好了。這樣一來,班導師本人的經歷就是一部激勵進行曲,有感悟才能比較好的當好“導師”。
學生最大的生活就是學習。一個沒有足夠豐富教學經歷的老師,如何能夠更好地在教和學方面給與學生指導呢?多年的教學經驗將是確保學生優質完成學業的必要保證之一。
近年來,我國在大學生創新教育方面下功夫很多。“新工科建設”、“專業認證”等一系列的項目都是希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在創新方面有所成長和突破。一個沒有指導過學生項目,或者說沒有當過項目導師的普通教師,可能不太適合。
俗話說,“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正是團結協作的結果。人騎自行車, 1 h只能跑10 km左右;人乘飛機,吃著美味1 h能跑1000 km。這里說的是團隊和平臺的重要性。由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經歷的班導師能夠在本科生非專業方面的培養上有更多的實際經驗和體會。
新工科背景下的班導師制度勢在必行,是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有力支撐。隨著該項制度的深入實施,其效果也將越來越明。